青年与学问读后感

分类:读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1502

青年与学问读后感

青年与学问读后感

“学问”这个词,对于现在的很多青年人来说,可能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现在的很多人,是为了功名而做学问;真正为了学问而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了。而对于学生,更多的人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学习,更谈不上做学问了。所以读唐 君毅先生的《青年与学问》一书,有很多的感触,仿佛失落多年的东西有种被重新找回的感觉。

记得在很久以前,大概从我第一次写作文受到 老师表扬开始,我就整天把“我长大要当名作家”挂在嘴上。所以在那时我会经常看一些文笔很优美的行文,然后在灵感突发时写一些词藻华丽的小文章。我知道那样称不上学问,但至少那时的我是很愿意去接触学问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可能这种变化跟我的专业有关。在初中、高中时虽然有升学的压力,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学得很轻松,大部分课余时间我都会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可在大学里面,英语似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而我的英语还没有到可以细研学问的程度,只是疲于应付。有时偶尔也会看到别人行文优美的小诗散文,有种想抒发情感的冲动,但自己动笔却会觉得一片空白。那时候我总是将客观环境是我的灵感缺失了作为借口,但现在想来却是自己的惰性在作怪,很是后悔。

君毅先生在书中说道:“青年朋友们,如果你只恃你青年的天德,以为即此可以傲视颓败的中年与老年,你便要知,青年转瞬即成壮年,成中年,成老年。青年的德性,随青年以俱来者,也将随青年以俱去。”所以,青年应时时拂拭自己心灵上的灰尘;应求培植自己之力量,而深植其根于历史文化之土壤,以吸收地下养料与泉水;应细细去思维什么是人间社会最高的正义,真正求实现此正义而百折不回;应发愤求师友相勉或尚古友人,以扩大自己之胸量,提高自己之志气,而看见更大的光明。

在书中,先生将读书之重要向我们娓娓道来:读书可以增加我们思想的广度和深度。确实如先生在自序中所说,现代青年常忽视读书与听讲,这最要不得。在我看来,即使很多人确实在看书,可是克服不了一种浮躁的心态,想通过一本书来即刻领悟很多,使自己豁然开朗。殊不知,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先生在书中所言,学问需要经过一定阶段:信——疑——开悟——知言——无知,似乎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但却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样的循序渐进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经历一些生死关,唯有此,学问才能日益进步。做学问是没有所谓的捷径可走的。“学问方法原在学问中,人并非必须先知学问方法,乃能造学问。”“学问方法是重要,但我们必须先有造学问之志,先于学问有兴趣,多多少少经历学问之甘苦,看他人论学文方法之书,才能得益。”因此,做学问最要不得的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说到这,就必须指出一点,正像君毅先生所言:“如果你之造学问,努力读书,而你之目的只在谋一个职业,解决你之生活问题,找出一点小名,找一些恭维你拥护你的人,你的志愿便仍于禽兽差不多。”因此,立志,立一个正确的志,在当代青年中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应怀着对真理的追求去求学问。(www.wolizhi.com)

可能 先生的文章,有一些理想主义的倾向。但他的出发点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的浮夸浮躁学风现象提出的勉励之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现象日益侵蚀我们每一个人。先生的这些良言犹如一阵甘甜,备润心田。

就像先生自己说得那样:“我不是说人不要谋生不要求职业。好功名与求在社会有一地位,也是人情所不能免,并且也不一定就是坏的。”但是“离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青年应当以次自勉才是,至少应当向着那个目标去努力。唯有此,学问才能回归它原有的轨道,才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从一个微笑开始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

随机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