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读后感(一) 在老师的建议之下我们家长读了《规矩和爱》这本书“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本书强调了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 孩子小的时候,也读过类似《父母必读》的有关的书,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时候也没接受过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爱护理解孩子的心境。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我对孩子的总是说:不成材的成人,做人要诚实、为人要善良、做事要踏实、不好高骛远、要虚心好学等等,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能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自己有的时候就这样,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我常常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爱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你是不是想看到我死?”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我们要理性的来学习和判断,我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面对孩子,那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人生的至要了,都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有时候以自己的工作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爷爷接送给吃好喝好,但父母的爱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不是生了孩子就是母亲,不代表你就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我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不打架不闹事就行。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为人父母要谦卑,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态度。 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是不行的,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虽然做了好多年的母亲,也没有学好教育子女的这一重要学科。现在学学,虽然不是学有所用,但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 《规矩和爱》读后感(二) 花了整整两个晚上的时间,读了孩子老师推荐的这本书,不生嘘唏。一边庆幸自己还是有很多观念相似,一边也在懊恼曾经错误的一些行为,应该更早阅读到这本书。 哈佛教育学家王涛博士不仅从学术角度,更从父亲的亲历来告诉我们,爱与规矩并不矛盾,更不对立,融合爱融合规矩,寻找平衡,树立孩子健康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核心。 文中开篇就提出一个观点: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换句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潜移默化改变着孩子。这让我想起大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从没有做父母的经验,一直认为生活是家庭负责,学习应该是学校负责,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学送到托学班就完了。最后的记过就是孩子完全成了学校里的头疼人物,不是恶作剧就是打架,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从这点看,确实,父母不是一种称谓,而是一种责任,需要去学习、去领悟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非常庆幸的是,我们很快意识到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正,并偶然的契合和王涛博士的“不占有原则”、“情商先于智商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 在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大多数时候以我的价值观和认识在践行这教育的方法,虽不知道对错,但从孩子的现在的基本性格来看,还能聊以自慰。总结起来也就如下两条: 和孩子做朋友,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需求,而非仅仅停留于物质的满足。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孩子一起生活,吃饭、睡觉、聊天、玩乐等等,让孩子能感受到爱,同时也体会到他可以和你交流,因为我更愿意和他平等交流,而非滥用父亲的权威。时至今日,我和孩子们之间仍然能坐下来聊上半天,这也许就是王老师说的爱吧。 树立合理的规矩。记得大儿子刚转学到合肥的时候,只有我们爷俩过来,我和他一起探讨了规矩的重要性,并引导他,帮助他一起制定了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和一周的时间安排。因为是一起制定的规矩,并在过程中被我和孩子妈妈严格的要求执行,至今,这一时间表让然是孩子们的生活指导,甚至慢慢内化到孩子的习惯当中。规矩和爱,从来就不冲突。 在成人的世界,自由和节制并不矛盾,追求自由需要对自身的节制,节制也并不妨碍自由。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在鼓励天性的同时要求自我约束也是可以平衡的。知易行难,很多道理到落实的时候总有诸多困难,谁也不能保证一定得以全部贯彻。同时,孩子作为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有其独立的性格和灵魂,并不是同样的教育方法就能得到同样的结果,一切都会有变数,作为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审视自身,不断修正教育方式,且行且进步! 感谢孩子给我们的幸福感! 《规矩和爱》读后感(三) 《规矩与爱》这本书看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www.wolizhi.com)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给世界的请柬读后感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读后感 鸟的天堂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