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读后感

分类:读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1668

经典诗文读后感(一)

经典诗文读后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谦即使是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也毫不畏缩,定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意志。做一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

正统十四年,蒙古族瓦刺率部攻入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朝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在中国的历史上,记录了辉煌的一页。于谦又升为总督军务。后来英宗获释,发动了夺门之变复辟,1457年2月,于谦又以“谋逆”之罪被冤杀于北京,1457年5月义子于康将于谦遗骸安葬在杭州西湖。 真正意志坚定的,刚强的革命英雄不也是这样,为了亲人,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们甘愿付出生命,紧要关头,也毫不畏惧,毫不退缩。比如中国近代的革命英雄董存瑞,在执行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时,炸毁了4座炮楼,5座碉堡,但由于炸桥型碉堡时有困难,他就毅然的肩负了爆破的任务,由于没有放置炸药的地方,他便用手托起了炸药包,用生命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虽然我们不能保护北京,虽然我们不能击溃劲敌,虽然我们不能炸毁堡垒,但是,我们应该有坚强的精神,不被困难吓倒,努力奋斗,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经典诗文读后感(二)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的挂牵。“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

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

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经典诗文读后感(三)

《卜算子·咏梅》出自陆游之手。(www.wolizhi.com)全诗上下透露着一种苍凉感、一种悲伤感、一种无力感、还有一种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

在冬天开放的梅花,要独自与风雪斗争,要拼尽全力去争夺那仅有的半分之一的生存希望。他要独自承受来自风和雨的打击,还要独自承受冬天的苍凉,没有朋友的寂寞……难道他还不够可怜吗?你身为同类为什么还要打击他?难道他有早开的权利是他所能决定的吗?难道只有他放弃生命,你们才会接受他?不,不是这样的。当一个生命在同类中显得非常出色时,难免会遭到嫉妒。但他的出色也是用同等价值的东西换回来的。

正是蜡梅花这种不畏严寒的精神,才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梅花,你苦战三季,才迎来在冬天开放的权利。在这三季中,你要独自承受来自同类的冷嘲热讽。你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同类们冷眼相待下苟活三季,在冬季中化悲愤为力量绽放出你最美丽的容颜。

梅花无意与他人争夺早报春的“权利”,只因自身的需求却引来了众花的嫉妒。

听了古今的名人对梅花的赞赏,我们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学习梅花凌寒怒放的品质,不畏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像梅花那样,时时早、时时早,做“东风第一枝”。

中华经典诗文演讲稿 红色经典诗文 诗文名句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