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曲读后感(一) 最近看的书:七堇年的《尘曲》。 于悲伤深处空无一物,时光一泻千里。很久不曾看书了或者称之为阅读,独自坐在书店的咖啡屋里,慢慢的读一本书,可以很深邃也可以很刻骨。 有时候阅读也可以很落寞或者很热闹,落寞是一个人的心结,狂欢是得到共鸣。在空无一处的尘世间游走,独自欣赏那些低调的文字,那些可以让有感触的文字,像温润的皮肤有心跳的声音。 很鄙视为了读后感而读的书籍或者文字,不负责任的流水帐,没有用心体会也无法感受作者的良知。越来越讨厌虚伪的东西或者人。 此书从寻父开始记录,我开始以为只是一部自传体,但是看完其实更多的是共鸣,那些个细微的细节和到过的城市,尤其是提到香港的时候,作者用坠入繁星之城来形容,感触颇深,这玻璃之城,港生和韵文。写作其实是件满痛苦的事情,于寂寞刻骨之时把内心的感受记录下来,时光深处的拾荒者,一种独自的落寞的旅行。郭珊的序写的很好,我很喜欢,有种我自倾杯,君且随意的豪壮。 一夜北风紧,呼呼的风声四处作响,然而却并不觉得寒冷,相反倒是温暖如春,把这最后时光称为享受,安静且闲时的享受,终于这2021年要过去了,不堪或者DOWN或者沉寂的2021年要过去了。一直觉得时光与我无关,也一直觉得是个主观的人,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内心自省且开心,愉悦的享受生活中的点滴。下厨,美容,生活,每天都很平和,挺好。 今天又去了南站,好像一个月前我还在那里去了彼地,彼时,一样的地方,一样的场景。 不同的是那日我颇为纠结和落寞,而今我却满怀冷静。有时候抬头看看天空,棉花糖般的云朵就那样散落在天空,纯净而无暇,一抹微蓝沉静在心底。谜一样的深沉,那些无法被时间定义的怀念或者记忆,就这样被刻在脑中,像极了某个卷轴的开场白,迤逦而倦怠却不冗长。时间是个好东西,教会人忘却和牢记。小四说,那些念念不忘的回忆就在我们念念不忘里消失了,又或者是忘却了吧。 我坐在车里,探身窗外,阳光灿烂无比,北风依旧呼啸。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无非是几个落寞的文字,而我却迟迟未能留下来。我只是想喝杯热茶暖暖身,而往往最后选的却是咖啡,因为够劲。花间一游再游,或于他处小酌而归,北风吹过又留下香水的后调来,有种栀子花的好闻的味道,你说我要这香水有种穿透力,即使人群拥挤闭上眼就知道你在那里。我说我要这香水能穿透肌肤,即使闭上眼人群再拥挤就知道心在这里。 尘曲读后感(二) 这是七堇年的一本游记、散文加短片小说的书。这时候她也24岁了。她不甘于停留在一个地方,如同候鸟,时间到了,背着包,便走了。书中也有许多她的摄影作品,都是一些沿途风光。买书的时候附赠了一张明信片是她拍的爱情海日落。平静的海水,泛着天边橙红的夕阳投下来的,橘色的波浪,静谧而又温暖。有一个人站在岸边,望着远方凸起的小岛,但是他们都没有颜色,因着剪影的效果,是黑色,但是轮廓依旧清晰。橙色,黑色,这样鲜明的颜色对比,简单,亦和谐。这就是土耳其的爱情海。她说有一种蓝,叫土耳其蓝,就像神情平静略带忧郁的穆斯林少妇。我不禁便区分开来它与海的颜色。 她走过云南,土耳其,香港,欧洲,台湾。时而记一些路上的人发型,服饰。都十分具有当地的特色。如在台湾,你会看见一些放学出来的学生,穿着校服,浅灰衬衣,深蓝短裙,白袜皮鞋,那么的小雅娴静。时而又会描写一些标志性建筑,满墙壁画的教堂、香港繁华的夜景。时而又会溜进街边小店,看着店里的玩具直呼可爱,但又不买,因为无法选择最好的那个。有时又会借景抒情。七的文字不算质朴,她不是在讲故事,但也绝不是满篇华丽的辞藻。只是会给人一种美感。如叙中的最后一句:“我们仍需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我很喜欢文中一些细节描写,还会时不时提到一些电影,歌曲,应情应景,一切那么自然。若如我看过,听过,便会深一层的体会她的感受。如果没有,有时间也会上网查查。 她去香港时,有句话,我做了笔记:“何况很长一段时间,长到我快要离开这里之前我都并不爱这里。喜欢,但无法爱。一个没有自己语言的地方,永远不可能是自己家。”以及她朋友写的:“香港和台北,夜晚和山道,都是美丽,却并不打动人心。就像你可以爱上一张绝世再难遇见的容颜,却并不爱那个人。而那样的容颜就变成没有意义的经过,你不会想要停留,也没有波澜。”当然,这些不仅仅针对香港。 每座城,有它独特的生活气息,有它独特的标志与代名词。无论是美丽,繁华,干净还是简朴。而这些特殊便是由一群生活习惯相近的人赋予它的,让它有了灵魂,有了心脏与脉搏。而如若我仅仅来到这里只是充当一个过客,就算它再无与伦比,我也只会惊叹,并爱上这美丽的景象,留在脑海里。而终究会离开这座城,回到我们熟悉的地方,即使它平凡。却能感受到它的呼吸。也正如我们珍惜着身边那些普普通通但于我们无比重要的人们。 有人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样在路上。”所以,无论是旅行还是阅读,我们都在行走,也必须行走着。这趟旅途没有终点,也许是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我喜欢看一些游记,看作者如何描述那些有着自己性格的城市,他们的视野是什么,他们关心什么,和我眼中的又有何不同。近两年的旅行会越来越少。但毕业后,我会把我喜欢的都走一遍,看看这座城市有没有不同于作者笔下的另一面。 尘曲读后感(三) 《尘曲》这个名字,一个充满隐喻的名字,但无论是对我还是对你,都无法给出一个客观的解释。 儿时的我也曾与她一样,对文字抱有极大的梦想。童年的梦想现在想来对我们来说或许的妄想,但有人可以把妄想过渡成梦想,再由梦想走成现实……而今我们都还年轻,此时年华豆蔻。也曾经躺在摇椅上仰望过星辰,觉得星星躺在无限远的银河深处,可望不可即。又觉得仿佛近在咫尺,一伸手便能斗转乾坤,尽收锦囊。是乎梦想。 整本书令我最心动的还是第一部分。七堇年是个旧时光深处的拾荒者,她的文字清冽不失成熟,像一盏茶,苦涩中略带淡淡清甜。一个旅人,把她路过赏过的风景用文字定格。泸沽湖的船,香港的楼,欧洲的桥……一切的一切,在意象中。风景再美,即使打动人心。只是喜欢,并非爱。因为,这里不是我们的家。 我是极其羡慕的,作为一个旅人,她可以在自由自在去天涯海角游荡。路过翠湖,穿过山林,跃过雪原,翻过峭壁……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偶尔回头捡起路上的枫叶,想起一段不经意的往事。人生如同一条射线,从同一个顶点出发,然后沿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射,你永远不会知道终点在哪里。纵使遇上阻碍,原本平直的路线生生被逼仄出一个突兀,也继续按原来的方向走。往事回忆起来却如斯扎眼与难忘,像一幢古老的楼厦,伫立在瞬息万变的时间之中……(www.wolizhi.com) 不懂人情事故的少年,没事喜欢伤春悲秋。他们把屈原、海明威死亡的无奈歌颂成圣德,只有死神与你擦肩而过的时候你才惜命吗?生命如井,现在你所看见的,不过是难辨真假的水中月。有句话叫“生如夏花之绚烂”没有真正活过,凭什么学人家去朝生暮死!七在散文中说她曾经遇上一次车祸,当时她觉得自己真的快死了。可是上帝是仁慈的,如同这赋予神隐的名字——赋得永久的献世。生命有时比你我想象中的要脆弱。 一本书的结局是多元性的,你的悲哀我的欣喜。还是留给自己吧。 窗外淋淋沥沥地下着小雨,哗哗的包裹着整个世界。抬眼望去,依旧是无际的天角。 井下是你水中月,身后是已垂死的暮色,你是选择念念不忘,还是纵身一跃? 秋天的回忆读后感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 喜悦和惊奇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