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一事叫百官安生了好些日子,宁王在邑都惴惴不安地待了一个月。
方才得了诏令,总算缓了一口气,立刻收拾东西赶回蕃地端州去了。 瑞王倒是日日在花楼花天酒地,花娘与小倌来者不拒,每每醉生梦死之际,他眼前总是浮现沈宁昭的那细腰,狠狠咬着牙享受那滚滚而来的欲念。 得了诏令回青州,他的马车行至郊外,他掀开帘幕看回去,眼中的阴冷与贪婪不减,不知想的是那城中的高位,还是高位上的人。 安邕王也回了南境,沈宁昭下旨命顾承宗回漠北的时候,大臣纷纷上书反对。 无非是什么武将手握重兵,功高盖主之言论,在听到沈宁昭把顾池宴留了下来,入刑部为三品侍郎,又纷纷闭了嘴。 留个人质在邑都,顾承宗必是不敢轻举妄动。 礼部尚书陈安年因上书失言被罚了三个月的俸禄,本不是什么大事,可他心中惶恐,觉得是否和陈锡一事有关,惶惶不可终日。 这日下朝,便直奔玉笙院去了。 陈安年只有一正妻严氏,两个小妾,正妻彪悍跋扈,治家颇严。 妾室无子女,对正室畏惧,不敢兴风作浪,家宅还算安宁。 早年陈安年有一颇受宠爱貌美小妾,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因为这孩子早产,双腿自小便不能站立,面间还有红色的胎记。 陈安年迷信,严氏便以不祥之兆,把妾室赶去尼姑庵落了发,出家去了。 可这孩子毕竟是亲生骨血,虽不受宠,却也留在身边养大,取名陈钰川,此子养在深宅,足不出户,以至于叫外人只记得陈安年只有一个嫡子,倒将这庶子忘得干净。 庶子虽不便于行,七岁才开蒙,却十分机敏聪慧,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连教书先生也连连称奇。 陈安年也不缺那点银子,便也着力培养,随着陈钰川渐渐长大,也能为陈安年在官场上出谋划策,如今陈安年能官至尚书,陈钰川功不可没。 陈家对这个庶子也颇为尊敬,不敢怠慢,严氏虽不喜,却也为他辟了幽静院子,将他挪了过去,单独居住,免了他的请安,眼不见为净。 玉笙院在尚书府的东北角,是个单独的院落,与主院隔着一个胡同。 院里有一个荷花池,池上建了石拱桥,桥上有一个吊脚亭,房子白墙黑瓦,十分古朴,院中无花,池边种了些许水曲柳,伺候的人不多,平时十分幽静安和。 陈钰川性格孤僻,不喜欢人近身,也不喜欢出门,最喜欢看书或是坐在轮椅上在窗口看书。 陈安年来的时候,他正坐在窗前发呆。他身材清瘦,一身藏青色忍冬团纹绣长袍。 半边脸上戴了银色面具,遮住了左眼和胎记,常年不晒太阳的缘故,脸色是一种病态的白。 露出的那只眼睛是微长的瑞凤眼,睫毛狭长,鼻子挺拔,唇色偏白,若只看侧脸,倒是一位十分清朗俊逸。 陈安年行色匆匆地出现在窗前的时候,陈钰川愣了一愣:“父亲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陈安年越过窗子,推门而入,陈钰川微微皱了眉,没说什么,轮椅滑到客厅,吩咐下人看茶。 陈安年哪里顾得上喝茶,开门见山:“川儿,为父最近实在寝食难安,陈锡一事还不知会不会牵连到我们。 如今陛下又罚了我三个月的俸禄,朝中同僚对我避之不及,这该如何是好啊?” “父亲不必如此忧心,新帝登基,想必不会大动干戈,若父亲实在难安,孩儿倒是可以给父亲出个主意。” 陈钰川的声音微微地沙哑,又低沉。 “什么主意?”陈安年急切道。 “新帝初掌权,除了太傅,朝中并无可仰仗的势力,唯一亲近信任之人便是他的舅舅苏瑾之。 苏瑾之靠着俪贵妃,如今的圣母皇太后逍遥自在了这么些年,要寻些错处,并不难。” “川儿你的意思是?”陈安年眼珠转了转。 “给新帝找些事情做,让他无暇顾及陈锡,若有必要,剪除羽翼,新帝孤立无援,是轻易不敢动朝中重臣的。” 陈钰川脸上银色的面具反射屋外旭日的光,亮得发白。 他不喜欢阳光,便转动轮椅,侧过身去,背对着门,逆着光,面具便冷硬阴森起来。 陈安年得了主意也不多待,嘱咐了他好好照顾自己,便离去了。 陈钰川又回到窗前,小院又安静下来,与刚才别无二致。 只客厅案上微微冒着热气的茶水和室内散着的茶香,提醒他刚刚有人来过。 下人来收拾,他突然开口,看不到他人,声音自隔间飘过来: “以后不论是谁,来玉笙院都要提前通报。” 并不是什么严厉的语气,却让人觉得压迫,下人连连点头称是,收拾好便立刻出去了。 皇城内,一封封载了辛秘的信自漠北落在了沈宁昭的书案上,行安派去的人十分隐匿可靠,事无巨细。 沈宁昭拧着眉,一封封地看过去。 “主子,探子回报,陈安年近来十分关注苏府,是否需要清理一下?” 行安一身冷硬肃杀,唯有对着沈宁昭时,会敛去几分。 沈宁昭放下了手里的信,盯住桌面定神了片刻,眼中波光流转,随即摇摇头: “ʝʂɠ不必,告诉舅舅,将计就计,陈安年既不安分,我便送他一份大礼,邑都消停这许久,是时候唱一出大戏来看了。” “遵旨。”行安正要退去,沈宁昭叫住他:“把漠北的影子收回来,不必再查。” 行安愣了一下,仍是俯首听命,转身出去了。 沈宁昭慢慢躺进椅子里,微微舒了一口气,眼里有一丝期待和兴奋的光,勾出一个笑,自言自语道: “顾珩渊,朕很是拭目以待,你可别叫人失望才好呀。” 九月中旬,邑都连着下了三天的雨,烟雨蒙蒙地,把邑都罩进一片湿漉漉的诗情画意之中。 顾池宴走马上任,刑部分六处,督捕司,掌督捕犯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之案; 减等处,遇有恩诏,汇核各省及现审案件的减等事; 提牢厅,掌管狱卒,稽查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药物等; 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以送户部,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 赎罪处,掌赎罪事务,凡罪犯赎罪者,呈案由请旨奉准后,将赎罪银数送户部。 刑部尚书岑山于刑部正厅接待顾池宴,岑山岭南人氏,个头不高,皮肤略黑,笑不见眼。 一身紫棠襕衫不衬他,倒衬得人有几分贼眉鼠眼,远远见了人便迎了出来:“顾侍郎,久仰久仰,一路可还顺利?” “大人客气了,是下官来迟,叫大人久等,大人赎罪。”顾池宴微微点头称歉。 “唉,不必如此”岑山摆摆手,把人往厅里引: “这雨下个没完,路上必是难走,迟一些也是正常,快快进来,我叫人准备了热茶,正好可以去去寒。” “大人有心了。”顾池宴点点头。 “你我同朝为官,少不得要彼此照应,顾侍郎初来乍到,必是有许多不熟悉,我已吩咐了下去,上下人等全力配合。”岑山笑道。 “多谢大人。” “不必言谢,顾家世代忠骨,我心中十分敬佩,如今能与顾侍郎成为同僚,是我三生有幸啊。”岑山自一开始就堆着一脸的笑,眯着眼,掩去了眼中的精明。 顾池宴只是笑笑,两人寒暄了没几句,便有下人来报,户部司务前来拜访,岑山便又周全了几句,脚步急急地朝外去了。 顾池宴屏退了下人,只带着东陌和西岩朝秋审处去了,路上东陌忍不住道: “岑大人客气是客气,只是应酬多了些,邑都传闻,刑部尚书,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今天可真叫人开眼。” 顾池宴眼角撇了撇他,声音沉沉:“岑山是永景二十二年的探花郎,他的文章,连太傅林栖都称赞过的。 他从一个毫无背景之人爬到尚书之位,没点手段,如何立足。” “可也太谄媚了些,刑部属三司之一,掌管天下刑罚狱讼,这样的人,真的能为百姓申冤,为黎民请命吗?”东陌有些愤愤不平。 顾池宴没有说话,直奔朝审案卷阁,案卷放得颇为规整,按时间及诉讼种类分等级分类,查起来很是方便。 顾池宴查了一些卷宗,又去提牢厅见了陈锡。 刑部的牢房十分潮湿阴暗,带着一股霉味和血腥味混在一起,刑室偶尔传来几声惨叫,大体上是井然有序。 狱卒各司其职,并没有插科打诨。 陈锡被关得比较靠里,石砌的屋子,圆木围栏门,一尺见方的小窗,破旧的小几上点着一盏昏黄的油灯,硬木板加草席做床。 陈锡瑟缩在牢房一角,关了两年多,身上并没有见伤,却精神恍惚,狱卒问话,鸡同鸭讲,他独自蹲在角落自言自语。 “他这种状况有多久了?”东陌皱着眉头问道。 “回大人,已有半年了,自他下狱,我们并未用刑,请了大夫看过了,说是脑子受了刺激,我们也没办法。”狱卒生怕所有牵连,连忙解释。 西岩跟东陌嘀咕:“这人都疯了,案子还怎么查?” “半年前。”顾池宴突然说道。 “什么?” “我看过卷宗,半年前来看过陈锡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郁览景,一个是谢延光。” 顾池宴看着陈锡的背影,目光幽深: “郁览景是吏部尚书的女婿,和陈锡在国子监有三年的同窗情谊,而谢延光是谢德安的嫡子,他与陈锡又是什么关系呢?” “谢家?!”东陌低声道。 “今次一行,倒收获颇丰。”顾池宴嘴角勾起一抹凉寒的笑意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