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蛛》是一本由提爾希·容凱 / Thierry Jonquet著作,時報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200元,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狼蛛》读后感(一):《狼蛛》‧Thierry Jonquet 即將由阿莫多瓦改編搬上大銀幕的電影《切膚慾謀》,從Thierry Jonquet的《狼蛛》小說改編而成,透過多線的敘事,將一個簡單的線性故事,拆解成過去、現在、過去的過去,橫跨著幾個年頭,講述一段突發,但延伸至人性的故事。 《狼蛛》的故事很簡短,前面花了一些時間把故事的分枝交代清楚,不同的角色在每個篇章裡一一出場。透過被囚禁者講述被囚禁的過程,以及囚禁他的那個人,在過程裡的改變。原來以為只是個瘋狂變態的人,隨機抓來囚禁一個人,沒想到越到故事尾聲,從中抽出故事最原始的核心,將這個故事推到高峰,瞬間靜止。 像《狼蛛》這樣多線的敍事,或是囚禁被害者,又或是像故事的那些因為過去的一個事件,而帶來的動機,都相當常見。但《狼蛛》更將細節詳盡的放在被囚禁的過程,以及囚禁者在施虐和後來的寵愛融合為一,也讓故事的主角關係,更加錯綜在一起。 更多請看 換日線本站http://www.sun-line.idv.tw/blog/?p=2030 換日線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cfb5ed0100uwpb.html 《狼蛛》读后感(二):乘机追击、伺机反噬的《狼蛛》 本书由作家提尔希·容凯撰写,篇幅短小,但蓄积的能量却十分强大。 国际知名导演阿莫多瓦执导的《吾栖之肤 》,将爱、欲望、毁灭跟死亡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主演的安东尼欧.班德拉斯更是导演早年经常合作的对象,当时还使他受到好莱坞的注意。这场带着重温旧梦又另创新局的世纪联手,自然受到观众的注目,然而电影以《狼蛛》为改编脚本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回头看看原著小说是多么优异。 文学作品里头经常拥有充满隐喻性的象征笔法,浓稠的意象反映著作者对于自身作品的企图和诉求,其诉诸同一媒介来彰显出特殊的抽象意念,对于出场人物、发展情节与作品主轴精神的结合,皆有加成的效果。 本书以“狼蛛”为书名,将“蜘蛛”、“毒液”、“猎物”等物循序渐进地置入各部大标题内,除了显示情节推进当下的重点转换,另外亦呈现出背后所隐含的指涉意义,再进一步地通往结构重组原时序后的世界。 蜘蛛攀附结网,以具有黏性的织网追捕猎物,其伺机等待,借以袭击且生擒相中的猎物;而狼蛛顾名思义是一种类似于狼之习性的蜘蛛,个性凶猛,喜由背后追扑猎物而毫不犹豫,这种位于大自然中的强劲掠食者,易于牵制他物且具有十足的侵略性。放入文学作品之中,坚韧耐性的展现足见特定人物恪守自我设定规则的坚持,但同时具备狡猾奸诈的扭曲性格,而主动攻击的特性连结至小说内黏腻阴暗的性爱段落,晦涩阴惨之余,又使人不解角色的互动何以是如此。 此书是一本轻薄精悍的犯罪记录,内容简明易懂,文句流畅好读,你排斥于它的残忍暴虐,对其情欲纠葛大打问号,却又同时为它引人入胜的剧情深深吸引和着迷。而以文学小说的构成来说,全书结构看似简单,却于排列组织之后,于清晰明了的叙事中散发出使读者哑然无声的巨大力量,或许感到满足,可能拍案叫绝,也许惊愕不已。 篇章内之所以充满悬疑的气氛,是因为读者仅知道部分现象和状况,掌握了特定的事实,却不明白角色行动的背后隐藏了什么行为动机,因不了解前置环节而暂且不知道为何会汇聚成这样的故事情节。悬疑之余,满藏着惊悚的气味,三条不同故事主线内皆明示着费解的犯罪过程,充斥着残酷冷血的桥段,并与变态般的情欲交杂着,刺激的氛围督促着自己翻页。 三条叙述线,一以全知全能的观点勾勒外科医生和女子的生活;一以第三人称角度描绘躲避警方追捕的银行抢匪心路历程;再以第二 人称为书写的主要方式,让“你”体会着被害者的惊恐和安心。虽然这在文学的表现手法上绝对不是头一遭,但能吸引人持续阅读下去即是极大的优势,当读者一步步踏入作者设定的陷阱之中,反而陷溺其中而无可自拔。 无论是书中的人物和剧情,或者是读者本身和作品, 《狼蛛》的构图就是以乘机追击的方法,伺机反噬和挑逗。即便不是完全设想不到,但就是能慑服于情节组合后的惊奇之内,此作的独到魅力,不言自明。 《狼蛛》读后感(三):纠缠之网 在围脖看到《切肤之欲》的简介,坦率的说这是一个非常暴露故事情节的简介,简直差不多毁坏了我对书的阅读欲望。不过给予报社的心情,我把简介同样告诉了其他的阅读者。再次为了保留各位的阅读快感,我建议还是不要手贱的看电影简介什么的了。 在诚品看到这书的封面,如果没有书腰,我一定会坑爹的当场买下跑去阅读;为了这个书腰我犹豫了超久。。。然后不停的翻弄书的前言和后续。 个人以为一本好书,必然会有好的前言和后续做陪。 但这本,无数的评论大手在其中强调的,我在看完书后,之后掩卷长叹,你们丫的太坑爹了。 据说这是本充满了SM(好吧,你看了有没有HIGH),暴力,恐怖,悬疑的推理小说。而且他的SM完全不是所谓的温情卫生派(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看过书后的评论的就会明白),充满了强暴,血腥,一击必杀~看完这种评论我居然还有胆平静的走到柜台买单我真是佩服我自己。 不过真相是,这是一本很彻底的推理小说。好吧,也许真的有那么一点恐怖悬疑和暴力,纠结的内心戏,和让人感到胆战心惊的画面感。但总体来说,他还是一本美好的推理小说。通过多种人称的叙事转换方式,微妙的推进整个进程,然后再某一处的时候灵光乍现,恍然大悟又放不下手,想要探究之背后之原因。 对于看过电影简介的兄弟们,我只能说,让你丫的手贱去点。。。。 好吧,我也是手贱的其中一员。。。看开头的时候,因为已经被狠狠的剧透了,所以很难全身心的投入。满满沉下心来,你会发现,Thierry Jonquet这位大师在给你编织一个奇幻的网,你所看到的是你不曾想到的过却一直在你身边的世界——暴力、犯罪、各种面目转换,最终却已共罪结尾。 这是一本悲伤的推理小说,我们都在世界这张网之下,编织着自己的小世界,偶尔不小心和周边缠绕,被侵蚀或者共生,看似我们都可以自主选择,其实是某种不知名的力量——也许是爱也许是恨也许只是一种情绪,将我们推向前方。 无论是心理上的崩溃和自己的脑内,我们都存在着自己的一个小小的推理世界,顺着他人的苍蝇蚊子或者小飞蛾一步步往前走,却不知道自己成了别人虎视眈眈的对象。有时我们用仇恨为名,作出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要继续维持仇恨的名目,实则心中已经情绪万千辗转。 狼蛛也许还不单是本推理小说,他还是充满着法国人的浪漫,让爱来缓解这一切,到尽头无论好坏,爱都会包容。作者给了个开放式的结尾,不过我推荐的阅读者认为还算是HE~嘛,各人见各志,一本200页不到的文章中,通过不多也不复杂的人物关系,利用一些特殊的手法和处理方式,真的很难让人想象那是1980年代的小说。坦率地说,简直是相逢恨晚啊~鉴于我是看过简介后阅读愉悦指数降低后仍然给出4星,希望有没有手贱的读者,看完后愉快地打出五星的。 然后我们手牵手去看电影吧【滚】 《狼蛛》读后感(四):不是变态这么简单而已 容凯说:“我书写的黑色小说仇恨与绝望占上风,并且不停地捣碾书中悲苦的人物直至粉身碎骨,而我绝不予以救赎的机会。”在这一点上,电影《吾栖之肤》(台译《切肤欲谋》)和原著小说《狼蛛》保持高度一致,痛苦永无结束之日,平静短暂,只是在酝酿下一波袭击。 这部小说承载了与其篇幅成反比的情节量,字数不多,内容和内涵却一如长势凶猛的藤蔓群,密集延伸,张狂扩散,较电影更冷,更狠,更违背人之常情。在情节上电影和原著有明显不同,不在此赘述。 导读部分提到了SM,指出医师拉法各与变性人夏娃之间存在施虐与受虐的关系,也有人将他们的关系与斯德哥尔摩症候挂钩,但拉法各和夏娃的状态,与SM、斯德哥尔摩症其实还有所不同。 M的提出源于文学,回归到文学和实在的生活中,SM并不像许多人印象中那样冷酷、暴虐、疼痛,以及变态,相反地,SM双方拥有更多的愉悦、默契、温馨,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曾强调,在这样一段关系中,受虐者比施虐者更加快活。SM双方是达成共识、你情我愿的,不存在强迫,且相当讲求形式和注意安全卫生。《狼蛛》中的医师和变性人可不是这样,拉法各残酷、凶狠、霸道,而且强硬,他和夏娃根本谈不上你情我愿。被迫,倒可能和斯德哥尔摩沾边。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人质综合症,指受害者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带有一定的同情、怜悯心态,受害者往往身心受到威胁,但并未遭受直接伤害,所以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受害者才会产生犯罪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想法。《狼蛛》之中,夏娃被囚禁和变性,并在拉法各的逼迫下卖淫,遭受窥伺甚至酷刑,这是全身心的重创,夏娃也没有丝毫怜悯和帮助的心态。可见他们的感情与斯德哥尔摩症还是有所区别。 无论上面哪一种情感,在常人眼中都是复杂又诡异,人们一般认为,失去了理性的人才会这么做,SM等行为,被斥为非理性的,不是常人所能做出的,而实际上SM具有相当理性的因素,讲究合理和秩序。书中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推崇理性(或看起来理性)的人事物,却将非理性的一切赶尽杀绝?这真是一个极其精彩的论题。 正因为人们通常将理性和好、秩序联系在一起,将非理性和混乱、疯狂联系在一起,害怕不理性,所以给自己戴上理性的假面,对无法理解或恐惧的事情,例如SM,保持一种厌恶的消极态度,说那是变态,是不理性的疯子,他们认为这样就能够使自己避开不理性,成就自己完美的理性心态。谁知理性和非理性在这一刻已被混淆。因而衍生出另一个问题,所谓正常人,究竟是正常,还是普通?正常的心态,究竟是普遍心态,还是真的正常的心态?(此题再议=A=) 《狼蛛》极简的叙事风格和精心安排的结构有必要提一笔,它更像是一个剧本,只写出必要的行动和语言,加以必要的描述。从这里你能看到,段落与段落之间,没有衔接是一种多么完美的衔接,你能看到作者的留白是何其有力地推动一切。他惜字如金,每个字都因为必须存在而存在,绝不多写一个,也绝不漏掉你关心的一切。这样的作者并非吝啬,也绝不偷懒,而感人的从不是文本本身,感人的总在文本之外。至于结构,我评述无能,你只要看过,就能体会那种独一无二的心思和震撼力,这结构连同文字会卷你跌进深渊。 慢慢察觉伟大,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如果你读过这本书,你何其幸运,如果你先于电影读到这本书,那你尤其受到了恩宠。 《狼蛛》读后感(五):在你編織的繭裡命名 H: 電影預告是這樣開始的,奔騰的熔岩,女子倔強的臉,匙孔裡碧綠色眼瞳。男子在偷窺陋室裡他逮捕回來的玫瑰。後來女子因缺乏女性荷爾蒙而長出鬚根,變回男身,男子的玫瑰在枯萎。 你問我是在說改編自《狼蛛》(Mygale)的電影《吾棲之膚》(The Skin I Live in)麼,不,我說的是Bertrand Bonello的《蒂蕾茜亞》(Tiresia)。與《狼蛛》一樣關乎變性人、慾望、命名、數線發展最後卻又融合在一起的故事。 Tiresia是希臘神話中的雙性人,原本身為男人的他意外驚動了兩條交配中的蛇,兩蛇大怒,向他進攻。他打死雌蛇,變了女人。七年之後,她和雄蛇狹路相逢,打死了雄蛇,便又變回了男人。 敍事的網 你還記得我們談過故事該怎樣寫麼,有時是加進懸疑的元素,有時是將數個故事縫合在一起。這些都是《狼蛛》作者提爾希.容凱(Thierry Jonquet)所擅長的。 《狼蛛》是三線並行的故事,第一條線是拉法各醫生和夏娃,第二條線是被囚禁在地窖的「你」(未變為夏娃的文森)和主人「他」(拉法各),第三條線是逃亡中的阿列克斯。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第一條線敍述已被囚禁的夏娃;第二條線是正被追踪然後被抓到的「你」;第三條線是逃亡中的阿列克斯。 已被囚禁 ==> 剛被抓到 ==> 逃亡中,三人的命運環環相扣。這種畫面並置的手法在這本小書裡一再出現。地窖裡的「你」給主人命名「狼蛛」,但有關蜘蛛捕獵的描述最早出於敍述阿列克斯時。他看見蜘蛛結網,便捉來活蛾丟到蜘蛛網上,肥蜘蛛用長腳倒轉獵物,吐絲造繭密封起來儲藏在低窪處。 接著作者敍述夏娃在梳妝臺前為自己迷惑,細細描畫女妝。作者在阿列克斯處給我們留下線索——夏娃就是被封在繭裡的獵物。繭有二重意思,一是蜘蛛用以保鮮改天享用的獵物,一是重生變形,破繭而出的再不是文森,而是在拉法各設的繭裡變形的夏娃。 但有關慾望呀,從來都不只是單純的客體與主體,總是互相倒轉。夏娃會是單純的獵物麼?化完妝的夏娃取出畫架,完成她給拉法各畫的畫像:男扮女裝肥胖庸俗的拉法各,在高腳椅上張開雙腿…… 回到地窖裡的故事:「他」在地窖撫摸文森的身體,研究怎樣將文森改造為女體。 敍事的線又回到阿列克斯,他走出花園,用刀子在撖欖樹根上雕刻女體,暗合著拉法各和夏娃的慾望:把仇人雕刻成女體。四個並置的蒙太奇畫面:肥蜘蛛吐絲造繭密封獵物/用畫筆描畫女體/用手指描畫女體/用刀雕刻女體。 三線運轉不息,織成互為表里互為因果的敍事蜘蛛網,誰是蜘蛛誰是獵物? 另一隻蜘蛛 我想跟你說另一隻蜘蛛的故事:《蜘蛛女之吻》(Kiss of The Spider Woman),監獄裡的二人互相訴說故事,從零點開始改變對方。潛移默化。又或曰代入。無獨有偶,從文森被囚在地窖中開始,狼蛛給他音樂、給他書,像培育一名女兒般培育他所慾望的女子。 我們都知道拉康鏡象理論裡的鏡子隱喻了一切使鏡子對面的人重疊自己形象的中介物,文森手中的書就是夏娃女體生命啟蒙的鏡子。狼蛛給他巴爾札克、斯湯達爾等人的小說,已服食變性藥物的文森/夏娃窩在繭裡狼吞虎嚥這些書。可否容我在這兒過份詮釋一下,你知道我總愛誤解別人的話語。巴爾札克擅長塑造極強烈情欲畸形發展的男女,斯湯達爾擅心理刻畫,尤對愛情問題進行全面的考察。這些文字對文森/夏娃心理所起的微妙變化,大概只有夏娃自己才知道。 H,最初的最初你給我說女子的故事,我有時懷疑是你編織的這個繭把我捕獲了。我們不會知道夏娃離開地窖後,狼蛛有沒跟她訴說過他以前愛過的女人。後來狼蛛決定放走夏娃時,夏娃要求去看海,途中她問他有否讀過盧布朗的小說,他答沒有讀過,她卻不相信。我猜夏娃說的是亞森‧羅蘋和綠眼睛少女的故事,H,給你寫信的此時,我還未讀過這本書呢,就是這樣不知所指為何,他們言不及義,不願言盡的曖昧對答更讓我好奇。這是愛情麼?如果愛情不只是單純美好的代名詞。 命名與愛情神與人 我又忘記了跟你說為何想談談Tiresia這電影,大概它與《狼蛛》一樣都是關於命名。電影後半我們才知道將變性人Tiresia擄走的男人就日復日照料玫瑰的神父。他想要他自己命名的玫瑰,錯誤以為被命名的就是屬於他的,由是神父與拉法各都害怕他們命名的人主動示愛,主動誘惑。 H,或許該這樣說,拉法各的報復是要文森像他的女兒(被文森強暴而致瘋癲)般作為女身——由身體到思想——去遭受凌辱。可作為女身的文森,再也不只是他的仇人,薇薇安是他生物定義上的女兒,文森卻是他一手建造的女兒。他命名文森夏娃——阿當之妻,人類的母親。 他是把自己當成神了。 但他並不是,「他」與「你」皆在網裡,無限壓抑, 誰也不是神,只有神才能創造和命名,自身卻不受影響,凡人只能互相創造,互為客主。拉法各給文森女體與名字,卻早在他創造她之先,文森已命名拉法各為「狼蛛」。 最後還想告訴你,《吾棲之膚》裡的復仇關乎的是肉身的生與死,小說裡關乎的卻是扼殺掉的是什麼。就讓我們忘掉時序,忘掉開始與結尾,停留在以下這一段: 「她化完妝後取出畫架,把顏料和畫筆攤在桌上,繼續畫尚未完成的畫,那是拉法各的畫像,他看起來肥胖庸俗,坐在一張高腳椅上,雙腿張開,男扮女裝,叼著菸嘴,穿了一件粉紅色連身裙和黑色吊帶襪,兩隻腳緊緊的包在高跟鞋裡……」 一個以手術刀報復,一個以畫筆報復;一個強姦犯,一個以暴易暴者,但他們慾求的在報復以外還有什麼?在慾望的繭與蜘蛛網裡他們互為客主、永劫回歸。 H,別介意我過份推演,早跟你提過我是一個愛誤讀的人,我連自己的記憶也會誤讀,就當作是我由一個故事盪至另一個故事,無限歧義、無限誤讀的一些想法。 祝好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