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锦集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励志网阅读:2240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锦集

《名为帝国的记忆》是一本由[美] 阿卡迪·马丁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一):【须叔试读】故事挺有趣,但远远谈不上大师

科幻世界有三大出版系列,分别是基石系列、大师系列、流行系列。其中,基石系列出版国内科幻作品,大师系列出版国外经典科幻作品,流行系列出版国外主流科幻作品。

2020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名为帝国的记忆》如今由科幻世界引入国内,归入大师系列。这是作者阿卡迪·马丁的处女作,一上来就能获得如此高的奖项,似乎称之为“大师”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在我读过这本书之后,觉得这虽然是个好故事,但根本谈不上“大师”。

首先说说故事好的地方。

第一当然是文学性。科幻文学在写作上一直在进步,从古典时期、黄金时期到新浪潮、赛博朋克,直至今天。以本书而言,主角玛希特、十九扁斧、三海草等形象刻画让人印象深刻,书中精心构造的种种戏剧化冲突、越来越大的网也安排得有条不紊,从文学性来说比主流文学不遑多让。

第二是故事性,无限扩张的帝国、诗歌与政治斗争、逐渐浮出水面的阴谋,故事充满看点。同时,故事背后隐含着作者对拜占庭与亚美尼亚人之间政治关系的深入研究,思想同样深刻。

再说说为什么这本书达不到大师的级别。

第一是它的题材。从类型来说,这是典型的太空歌剧,我所认为的典型的太空歌剧,就是那种纯粹把故事的舞台从地球搬到外太空那种,丝毫不影响剧情。

二是它的时代划分。它属于新浪潮风格,而新浪潮的典型弊病,就是认为科学的内核可有可无。在《名为帝国的记忆》里,云钩、太空站、数字+事物的命名等内容,丝毫没起到任何作用,相当于只给故事披了一张皮。

三是它所表达的思想。科幻应当写真正的科学,但这部故事,只是纯粹的政治小说,虽然政治斗争演绎得不错,但真的和科幻没什么关系。这样的作品,可以是流行科幻,但和大师挨不着边。

那什么样的科幻才能叫大师科幻?

真正的大师科幻,或者叫核心科幻,必须以科学为内核。只有这样的科幻,才足够纯粹,足够带给读者“科学奇观”。

新浪潮的初衷并不是放弃科学,而是转移视角;赛博朋克的初衷是打破新浪潮的一潭死水,而非断送未来。遗憾的是,这二者先后都走进了死胡同。

这本《名为帝国的记忆》,又让新浪潮死灰复燃,政治、女权,人们喜闻乐见什么,它就以什么来博取眼球。如果科幻世界将其归入流行系列,那想必是极好的,但归入大师系列,实在是才不配位。

这部作品的获奖说明了什么?

那只能说明,当代的科幻真的是滑坡,甚至是泥石流。不仅国内如此,整个世界科幻都是这趋势。

如果说电工刘是少数,那安迪·威尔这样的简直是极少数,而那绝大多数,都是被主流磨灭了特征的鸡肋。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二):记忆的忒修斯之船

忒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来了,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算是原来的那艘忒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从什么时候起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名为帝国的记忆一书,实际上正是对忒修斯之船的另一重演绎。

这部作品中,记忆一词最直接的指向是保存了活体记忆链的活体记忆装置,这种装置在泰克斯迦兰帝国的语境中应当归于一种不道德的记忆增强装置。故事甫一开始,就是带着前任大使老旧记忆活体记忆装置的新一任大使玛希特赴任。活体记忆装置能够帮助她克服异乡人的不适应,更快的理解唯一市,更好的担任大使。但是初见到前任大使的尸体,这个本已不算合格的记忆装置(这个装置本应该更新了)就宕机了。失去了唯一同伴的玛希特感到孤独、无助,仿佛接过残卷却还要演完全场的主角,在帝国的舞台上进退不得。另一方面,记忆缺失更带来了信息的不对称。作为空间站大使的玛希特却无法知道自己前任大使长袖善舞之余带来了何种影响,简单的交易取消近乎将空间站逼入绝境。而作为故事中心的唯一市乃至帝国本身,也陷入了围绕继承权的一系列斗争中,阴谋的氛围由此开始慢慢显现。

如果说活体记忆装置使得继任者拥有前任的智慧,那么帝国的继承是否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继承:轮替的并非王权,而是记忆。至此就触及了本文讨论的核心,也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忒修斯之船。如果逐步更替了所有零件的船不再是原来的忒修斯之船,那么获取了另一个人记忆的我,是否还是我呢?这实际上同样是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讨论。一个人究竟是谁,取决于什么?继承了活体记忆的玛希特,究竟是玛希特本人还是前任大使亚斯康达?空间站人认为,这种活体记忆链是一种传承,它增加了继承者的而经验但是并没有替代继承者,两个个体合二为一。但是在泰克斯迦兰帝国看来,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记忆甚于肉体成为构成个人的关键,由此才有了记忆装置可以实现永生的想法。而这个装置至此成为了空间站能否独立存在的关键,也称为了交易的核心。玛希特如何在交易取消、认知不同而自己也无法获取记忆装置支持的情况下维系住空间站的独立,推动着故事的前进。

记忆这个概念始终贯穿着全书,并且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如同忒修斯悖论。记忆本身似乎构成了客观存在的人,而客观存在的人本身似乎在逐渐淡去。当脑海中有两个亚斯康达的时候,玛希特作何感想?取出活体记忆装置似乎并不会取出记忆,曾经植入的记忆成为了玛希特中独立的一部分,与后来植入的亚斯康达的活体记忆并无冲突但也没有合并。这样的描述让人不禁怀疑,记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空间站人以为的自己是否真实存在,而帝国对记忆的理解竟也不无可取之处。所有的这一切都化成了名为帝国的记忆。毕竟六方向指明的道路是前方,而非回望。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三):阅后记忆

【须叔试读】 2020年世界科幻协会将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颁发给了阿卡迪·马丁创作的《名为帝国的回忆》。这不仅仅是授予作者及其作品的荣誉,同时也是召唤世界各地科幻小说爱好者的巨型广告。毕竟,以处女作拿下世界科幻小说最高荣誉绝非易事,加之作者之前从事的是与科幻创作毫不相干的历史研究工作与城市规划师,这很难不让人好奇。科幻世界以最快的速度引进出版,并将之纳入世界科幻大师丛书,自然想一睹为快。

阿卡迪在小说中创造了全新的宇宙中心泰克斯迦兰帝国,诗与剑是帝国的象征,帝国的中心是唯一市。对于帝国而言,帝国就是整个世界,帝国之外的空间只能被征服和吞并,无限扩张是帝国理所应当的责任。与之相对应,偏居宇宙一隅的勒塞耳空间站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为了化解威胁,为了生存空间,勒塞耳空间站派出大使前往帝国中心,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避免空间站的沦陷。

帝国这一带有史诗色彩的设定与空间站大使玛希特即将展开的冒险极富戏剧性,无处不在的诗歌与政治斗争则烙上厚重的历史观感,小说都是以空间站新一任大使玛希特为代表的人物去推动情节发展,科技元素几乎几乎被悬疑、冒险完全取代,使得《名为帝国的回忆》一书被纳入太空歌剧的行列名正言顺。

作者阿卡迪·马丁对于人物的成功塑造,无疑是小说征服评委们与读者们的重要手段。在故事里,帝国要求勒塞耳空间站派出新任大使继续双向沟通,虽然新一任大使玛希特是帝国文化倾慕者,但是她的外交之旅危机重重。她要适应活体记忆技术的嵌入并与之前的记忆拥有者完美融合,同时尝试做一个合格的外交大使。与此同时,她还要查清前任大使的生死以及防止空间站被帝国强行吞并的重任。事实上,她既不受空间站的信任,也不被帝国所看重。读者们将看着她从一个外交菜鸟慢慢成长为老练的外交大使,周旋于重重危机之间。

事实上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诸多成功女性角色,睿智的外交大使玛希特、可靠的帝国文化联络员三海草、冷静的高级贵族十九扁斧、心怀鬼胎的空间站议员安娜芭……各司其职各显其能的女性角色既展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老迈的帝国皇帝六方向、死因离奇的前任大使亚斯康达、鲁莽的将军一闪电……与之相对应的男性角色则相对失色,他们存在的作用几乎只是点缀。作者传达出强烈的性别平等意识,是小说的一大看点。

阴谋论与宫廷斗争当然是太空歌剧不可或缺的元素,作者对于十一世纪拜占庭帝国与东方边境的亚美尼亚人政治关系的研究心得则被充分解构到小说中。看似庞大无敌的帝国与空间站危机重重,执政者垂垂老矣,外部危机四伏,内部为权利相互掣肘,勾心斗角与冷血杀戮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做算计。帝国与空间站、继承权的争夺、勒塞耳前任大使的死因、反叛者的存在、高科技神经增强技术……如果说政治斗争的残酷、战争的威胁与不断的谋杀让小说走向琢磨不定,那么悬疑氛围则强化了小说的趣味性,玛希特调查前任大使亚斯康达死因一波三折的过程完全可以当做推理小说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于帝国中心唯一市的想象,应该是来源于她城市规划师的经验。将自身所学完美融入作品中,阿卡迪·马丁可谓施展出浑身解数,值得肯定。

就个人观感而言,相对情节的延伸,作者关于活体记忆的讨论更为有趣。存在于身体内部的活体记忆是一种神经增强技术,是空间站传承经验的手段,是和强敌讨价还价的筹码,对于野心家而言,则是延续精神力量的手段。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当个体使用了活体记忆后,我们是我们自己吗?肯定的答案是当然,因为连续不断的记忆是历史的一部分,而记忆会产生自我;否定的答案是存疑,连续记忆在科技运用中可以被更改或破坏,并不可靠。更有甚者,在个体中强制填入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彼此并不相同,也许更不相容,那么谁才是本我?也许在科学发展神速的未来,会有正确标答吧。

名为帝国的记忆,是玛希特的记忆,是阅读这部作品的读者的记忆,也是雨果奖的记忆。以处女作的标准来看,小说无疑是成功的。最后一句疑似开放式结局,让人对于可能的续曲充满期待。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四):【须叔试读】我是你手中的长矛——读《名为帝国的记忆》有感

《名为帝国的记忆》让80后科幻作家阿卡迪·马丁一举获得了2020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小说讲述了一位新任泰克斯迦兰帝国的星际大使玛希特在调查前任大使亚斯康达的死因时机,无意中卷入了帝国内部的争夺皇位之战的故事。作者在书中充分借鉴了拜占庭帝国的扩张史,将其作为小说的背景历史资料,这正是作者的专业所在,让小说天马行空的超脱于现实,更加的充满想象、悬疑的空间,吸引读者一步一步随着作者一同探案,一同破解着看似美好的天空下多重诱发出的种种猜疑:他/她是好人,还是坏人;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背叛与忠诚纷繁沉陷,当一切以为无计可施的时候,没想到最开始的信任其实是最准确的信任。

在西方的科幻世界里,科幻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天马悬空,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其实,有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如果能够讲清讲实,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有启发,这就是成功的探索。正如本书所说的活体记忆,其实在2016年1月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已经出现了世界上首次的活体生命记忆传送实验,目的就是传送生命体的记忆,这个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下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其实,在作者所构建的勒赛耳星球上,这个已经是个人人皆知的东西,但是在泰克斯迦兰帝国却是个梦想。技术先进,但应用不是那么的理想,因为活体记忆是个挺麻烦的事情,优缺点很明显:优点随处可见,比如继承了上一位的大使记忆,可以使其更加灵活的通晓和应用当地的风俗习惯,尽快的融入新的圈子。另外可以相互商讨,在遇到问题时候容易最快形成最合适的方式方法。同时还可以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互相助力形成合力。但缺点也是有的,比如记忆上传的期限会随着人的生活工作变化而变化,最主要的是机器总会有失灵的时候,正如玛希特作为新大使进入泰克斯迦兰帝国寸步难移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掌握上一代大使的记忆只有前5年,也许这个对其他星球的人来说,存在的意义不大,但是对于小行星更多的可能性是最好的生存方式,正如活体记忆在勒赛耳星球已经传了十四代。但是还有更恐怖的事情是活体记忆的宿主如果吃掉继承者的意识,正如亚斯康达和泰克斯迦兰帝国国王六方向达成的交换协议中体现的意图。

技术不可怕,可怕的是掌握技术的人,其意图无人可知,不受控制。比如地铁的运营的技术被坏人掌握,导致的是无限的瘫痪,再比如云钩可以分门别类的打开门,省去了带钥匙的环节,但是也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比如个人的信息会被泄露。

当然,这本科幻小说好的不得了,据说好像还有续集。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五):女子力与科幻

【须叔试读】

一个女子,孤身上路,去到遥远未知的异域,那里有古老绵长的文明,有美轮美奂的景观,有完全不同的生活……

多像是言情小说的开头,我敲下来这些字,怎么都觉得自己要写的评论会是关于《Eat、Pray、Love》。但它其实是一本科幻小说。

封面

尽管亦有着比美食评论更诱人的文笔,来瞧瞧这段

“她用两股叉子戳中一个饺子,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饺子在口中爆开来,热乎乎的,味道浓烈。红油的辣恰到好处,辣味在她舌尖停留不散,正当她开始怀疑是神经毒性反应的时候,辣味却转为令人愉悦的快感。”

将这样开端放在浩渺宇宙间,不用想都知道接下来的,会是一场极特别的阅读体验。

女主角玛希特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层层选拔成为驻泰克斯迦兰帝国的大使,那里是zui高级的发达星球,以至于他们的字典里的地理名词是“唯一市”、“世界的珍宝”与“帝国之外”。

粉红色的故事并没有发生,她遇到的是一大摞堆积的工作和前任大使离奇暴毙的尸体。她需要的当然是真相,于是一连串的危险便提上了日程。嗯,是那种一顿早午餐还没上菜,就有人在面前炸裂,喷一身血、再砸块石头的危险。

陪她一路同行的是体态娇小、个性强硬的尽责传令官。而潜藏在危险背后的元凶,凭你的阅读经验,也知道绝对是错综复杂的迷局和势力强大的铁腕。是得过且过,还是见招拆招的鼓足干劲、升级打怪找寻真相?

时势与性格推动她选择第二套方案,并非是大女主光环照耀,而是出于对眼前一切的珍惜。勇敢有多大,恐惧就有多大,但是刚刚开启的人生,怎么舍得就此放弃?

读到这里,固然被紧张刺激的情节所吸引,也更期待的我zui喜欢的侦探推理戏码上演。但更强烈的感受,却是一种微妙的共情。

此时,不再是隔着遥远时空、未知星际,会不会令你想到多年之前,还是职场新鲜人的自己?生命安全当然是无虞的,但突然被扔进全新环境,面对陌生的工作,每一步都紧张万分的心情与书里的她又有什么不同。我想,此时带领我们坚持下去的是同一种自我成长、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为自己重新搭建世界或填补匮乏的过程中,放弃一直以来的被动学习节奏,主动走出习以为常的舒适圈,不再依赖熟悉的感觉而行动,才是真正开始独立为一个社会人的正解。

所谓的“危险”,未必通往“毁灭”,在“破釜沉舟”的情况之下,反而更快找到转弯之路。

唯有直面恐惧,而非逃避,探究zui深层的答案,真正的“安全”才会发出微弱但持续的光。

很抱歉文科生出身的我,分析不来关于科技设定与太空歌剧的部分。我只是写下zui触动我的那一点感受。

翻到扉页,看到作者的简介,女作家的处女作就问鼎【雨果奖】;再联系到书中即使缺乏助力仍不放弃的女主角;这不也是一种漂亮的“女子力”?

书签

ps.听闻此系列的第二部也已付梓。想必女主角将会有新的危险与新的收获

那么,新一年里,我们也要在自己的职场星球上继续探索、继续成长。

加油!

封底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