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 诗词册2》是一本由朱云潇 主编著作,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6,页数: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 诗词册2》读后感(一):《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诗词册2》:理解开始,跟唱记忆~ 对于这本《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 诗词册2》,他和《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诗词册1》的呈现方式相同,不过在细节上增加了对生字的拼音,帮助小孩子了解和学习一些他们不了解的生僻字。 但我又又又发现,在《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诗词册2》中,每一首诗都没有配上拼音,相应的也对孩子的识字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所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挑选着学习,如果孩子的词汇量不够,可以以这本《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诗词册2》为例子,先教孩子认识这些字,再让他朗读整首诗,学字,读古诗,依次进行,一举两得。 我个人感觉这本《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诗词册2》是上一本的进阶版,诗的内容方面,也比上一册稍微复杂一丢丢,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 对于这本书的读法,可以先看整本书,学习生僻字,在看点评,也可以先看点评,了解诗词人的背景和整首诗的含义,然后再读这首古诗,然后再找到对应的《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诗词册2》,找出对应的曲谱学习。 因为整个《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系列的诗词和曲谱分得特别的清楚,对于这本《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无论是诗词册还是曲谱册,他们展示的诗词都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很好的对应起来学习,所以灵活性很强,比较的方便。 所以,家长们可以先找一些字数少的诗词,教孩子理解诗词的含义,阅读诗词,然后逐渐的学习一些稍微比较复杂的诗词,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贪多,要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理解和跟唱,让孩子慢慢的学习和进步。 《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 诗词册2》读后感(二):再说古诗词启蒙:用唱诵的形式,丰富诗歌的意蕴 上次说了古诗词的启蒙,我选用了《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系列。今天, 我在这里,再详细说说,这套书籍的其他优点。 和以往的古诗词启蒙书籍不同,《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它不深究诗词中单个字词的含义解释,而意图给孩子们去创设一种可视听的真实氛围。再结合着恰到好处的点评,我们可以从整体上,理解诗词的内涵。 这远远比细致地字词拆解,要重要得多。很多喜欢诗词的小朋友,常常苦于诗词的背诵。可是,却几乎很少有人,会去排斥唱诵诗歌这种游戏。 当孩子们不再觉得学习古诗词很苦,而是有趣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启蒙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就是扎扎实实,把这100首古诗词一一落实。 和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总量相比,100首似乎不值一提。但这100首,却是人生里程碑式的100首,是每一个中国人文化的深根所在。没有人能够拒绝了解民族的根,它是我们文化的精粹,是我们中国人情感共鸣的源头。 《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有配套的智能阅读小书童。我们完全可以加入进学习古诗词的队伍中。跟着团体,共同唱响古诗词,这是《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书籍的一个美好的期待。 在《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第二册的学习过程中,我的学生,常常跟我表示,他们头一次发现古诗词的美好。不仅仅在于“白云深处有人家”,更在于“霜叶红于二月花”。音乐,把美好的景象,变得更加富有感染力;美好的图画,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诗词所描绘的风景当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美景尽显眼前,再听着动人的歌声把诗歌唱响,我的心中,也油然生出一种感动。 这大概也是对古人所创作诗词的一种回响吧。阅读这些诗词,我们再一次感谢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相比于第一册而言,第二册的难题有了明显的提升,更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同学来学习。当然,如果孩子感兴趣,我们也不用顾忌许多。只要去听、去读、去感受,也就够了。 《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绝对会成为这一领域书籍中的经典。拭目以待。 《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 诗词册2》读后感(三):回味古诗的魅力 好久没看古诗了,看完这几十首名作,心里仿佛被治愈。 这本书薄薄五十多页,大开本,内页用纸有点像宣纸的质地,并且一翻开,书中散发一种和小时候的语文书一样的墨香。说到这种墨香,可能大多数爱读书的人都会有同感。并不是所有书翻开都会有这种香气,有很多书,尤其是胶版纸彩色印刷的书,反而会有浓重的臭气,并且这种书会有甲醛。但这本书却有很奇妙的香气,一直好奇这种香气是不是在印刷工艺中加进去的香料。我曾经去找过市场上是否有这种香气的香水,但没找到。所以想说的是,这本诗集,一边读脑海里就会一边出现小时候上语文课的记忆。有让人回到以前的梦幻感。 再说到内容。这本书是精选的几十首经典作品,主要包括诗和少部分词。时代集中在唐宋,而唯二两个例外是曹操和清代的龚自珍。从龚自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已经与唐宋时期的诗人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唐宋诗人的用词用句,更趋向于简洁、明快,并且意境和叙事连贯性极佳。而龚自珍的诗歌里,其实已经可以看到古诗的那种韵味变淡。比如“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前两句和后两句,可以看出明显的断裂感,这种断裂感体现于前两句中和后两句中的意象不对等,因为白日斜和即天涯对等,无情物和更护花对等,但这两对事物放在一起却不是对等的,所以这首诗成为了后两句名诗,被大家传颂的都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前面两句几乎是有点陌生的。书中还有一首龚自珍的“咏史”。相比起唐宋时期的诗词,这两首都可以从中看见一种白话文的倾向了,比如著书都为、难道归来、无情物、化作春泥这些词句,已经很接近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因此从这本书中可以观察到,古诗的鼎盛时期,其实还是在唐宋,到后面是呈现一个没落的结果。也正是因此,古诗更突显其珍贵性。 而曹操的例外在于,他本身的才华有限,导致他的作品看上去比较粗糙。比如观沧海中的“若出其中”和“若出其里”,甚至有点词穷的感觉。不过曹操本身就在于其雄浑气魄,文采倒是其次了。 除此外,其余作品都几乎挑不出瑕疵。而这其中最好的,令人一读再读也颇有味道的,还是属陶渊明、李白、杜甫、杜牧、王昌龄、辛弃疾这几位。其他几位就不说了,单说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四句中,茅檐和溪上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一幅画的近景和远景一目了然,让人心里感受到乡村自然的美妙。后半段“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又从自然景色中将视线转移到里面的人身上,刻画出一副生动的和谐的世外桃源般的农人生活。辛弃疾的文笔一直是善于对景物的白描,因为我是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对他的好感更胜于李白。李白虽然也不差,但他的诗歌中更多见政治,少有看到对自然景物的纯粹抒情。 最后要说说书中的配图,这些水墨画我不知道作者是用笔画的还是用电脑绘制的,总之传达出了水墨的韵味。可以说几乎完全复刻了小时候语文书中的插画,所以看上去如此亲切,意境也绝美。总体而言,这是本值得时常拿出来翻看的古诗集。 《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 诗词册2》读后感(四):唱响古诗词:感动千年,传诵千年 古诗词,作为孩子们开蒙时最具趣味的读物,有着独有的韵味,有着特别直率的性情,非常直观地将我们带到诗人词人创作此诗此词的场景之中。但如果,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识字、背诵及默写,那无形中就给诗词设立了「只可远观不可亵渎」的框框。其实,古诗词没那么难,带孩子学习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感受古诗词的美丽,并陶醉其间。而这,正是 《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系列创作的初衷。 《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系列,是一套极具少儿趣味、诗乐相互融合的诗词入门型书籍。本系列,包括《诗词册》与《曲谱册》两套,共精选100首古代经典诗词,按照难易梯度分级,配以精美国画插图,大师谱曲配乐,精准诗词评注,旨在「让孩子在诗、画、乐的交融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昨天,我阅读的《诗词册 1》偏低龄化,5-8岁的孩子们就可以自行阅读学习。而今天读的这本《诗词册 2》,门槛高了一个大台阶。 封面 与《诗词册 1》选用《咏鹅》、《悯农》、《静夜思》这类浅显易懂又朗朗上口的儿歌式古诗不同,《诗词册 2》选用的诗词更多的是风景、节日、送别相遇等等题材。是的,这册还选用了几首词,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清平乐》、秦观的《鹊桥仙》等等。从成人角度看,这些诗词都非常好读,但孩子们可能暂时还无法独立体会这些古诗词的美丽意境,需要家长与老师们适时加以引导。 拼音标注:《诗词册 2》书中的诗词不再为全诗标注拼音,而是仅为生字标注拼音。 内容点评:在介绍诗人概况、作诗背景、全诗大意之后;本册书中还就诗人用词的修辞、词义的比拟以及对比等等内容作了详细且适度的点评。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也可以作为《语文》课堂的辅助学习资料。 配乐韵律:较之《诗词册 1》配乐的童声朗朗,《诗词册 2》的配乐相对比较民族风、感觉不少曲目都附带传统戏曲的韵调(乐盲星人,如有误,请指教哈)。但在少儿合唱团的演绎之下,也是别具风味。 目录 《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系列的主编朱云潇先生,既是一位擅长以历史为背景进行创作的电影编剧,还是一位童话作家、图书策划人,更曾参与策划编写《小王子》、小学生历史古诗词系列等图书。无论是对古诗词的认知,还是对孩子阅读学习心理的把控,朱云潇先生都有其独有的认知;并将其灌输到这套《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系列书之中,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这套古诗词入门学习书。 个人非常喜欢这套《感动千年--唱响古诗词:诗词册》,其中这本《诗词册 2》比较适合小学二年级三年级的孩子们入门学习古诗词。当然,如果家长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引导学前龄孩子阅读的话,也可以在孩子们自学《诗词册 1》后,以亲子阅读互动的形式,带着孩子学习《诗词册 2》。连贯性、由浅入深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们萌发对古诗词的兴趣,进而使古诗词这颗明珠,成为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引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