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读后感

分类:读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319

墨梅读后感(一)

墨梅读后感

今天我又从《经典诵读》里积累到了一首新诗——《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根据注释我知道了这句诗是在赞扬墨梅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样子。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花,它不想用显眼的色彩去讨好人,吸引人们的眼球获得人们的爱慕,它只愿把它那幽幽的香气装满整个天地。

这首诗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梅花是多么的谦虚,多么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它是那么地美丽幽香,却不愿意和世间的万紫千红争艳。我马上想到了我自己的一件事:我本来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各科成绩在班上的排名总是靠前,获得了老师的信任和同学们的认可,我开始不知不觉地渐渐炫耀起来,成绩也一天一天地下滑。有一次考试,我居然滑到了班级的最后几名,我伤心极了。经过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和我自己的反省,我戒掉了自己的骄傲,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不久我的成绩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仔细想想,之前的我多么像春天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儿呢,总是高高地抬起自己的脑袋,接受别人的称赞。而我现在却只愿意向那株散发着幽香的墨梅靠近。它从春天开始就积蓄力量,在百花开放的时候也无声无息,等到严寒的冬天来临时,它绽开自己那清幽的花朵,吐出清幽的香气。“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果没有寒冬的侵袭,它又怎么能香气扑鼻呢?如果它也在春天忍不住开放,那么也许它最后只能变成一株人们随意摘取的野花。

这句诗将永远激励着我,墨梅的谦虚也将陪伴我向自己的理想前进。

墨梅读后感(二)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时元代诗人王冕所作的一首着名的诗——《墨梅》。

“墨梅”是指用水墨画得梅花。诗的第一句就直接写了梅花,从“淡”字尤其可以看出梅花的清淡。一个“痕”字,更使人对梅花的高洁产生敬爱。我读了这一句诗,仿佛看到一棵枝干遒劲的梅树上开出了一朵、两朵,三、四朵……的梅花,让我感到美丽而又和谐。梅花由淡墨点出而成,它虽不娇艳,但却高洁端庄,有十分清秀的内在气质。

这梅花它不用自己鲜艳的颜色去向别人展示和炫耀,去讨好别人,却得到人们的赞美,只愿散发出一股清香,让香气溢满人间,可见它有多么高尚的风度啊!在这里作者不仅在写梅花,而且还表达了自己的立身之德。王冕从小家境贫寒,白天为人放牛,晚上到佛寺的长明灯下苦读诗书,终于有一番成就。有权有势的人就来见他,但王冕从不巴结权贵,每次都让他们吃“闭门羹”。王冕为了绝意利禄,去浙江隐居,这正是像墨梅一样具有的高尚品德,单薄功名。

想想运动员的陪练。他们为了运动员能够出成绩,一共受了多少伤?但他们从不抱怨。当运动员夺冠时,(www.wolizhi.com)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享尽了人们的赞誉,但有谁能够想到他们身后的无名英雄呢?这些无名英雄们不求功劳,不求称赞,只是默默地付出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他们就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人。

想想我们身边的环卫工人。他们每天都在我们的城市里打扫垃圾,不怕苦,不怕累。城市里的垃圾一天有多少吨?再想想他们要付出多少努力,多少辛劳?没有人夸奖他们,有的人甚至鄙视他们。他们没有抱怨,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辛劳美化着我们的环境。他们不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人吗?

我们不能做一个只为索取功名的人。如果我们这个社会能多一些像王冕、陪练、清洁工……的人,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美好,但愿人人都能像王冕的《白梅》里写的一样,“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墨梅读后感(三)

读诗时我发现了朱光潜先生的《诗论》,朱先生这样讲道:看来,诗读的还不够透。我又捧起了《墨梅》,读着读着,我的心已不能平静,具备这种精神的,不正是我身边的老师们么?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的名字刻在学生的心灵上,这才是真正的永存。老师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学生饥渴的目光;老师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老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人的灵魂……

老师们整天面对着平整的白墙,深邃的黑板,工作虽平淡却有着精神的伟岸与美丽。在老师豪放而深邃的眼睛里,眸子闪耀着大无畏的思想的光辉,这光辉能在人们疲惫颓废的时候,创造激情与梦想。这就是我身边的老师们,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与热情,散发着屡屡清香。而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在弥漫在这沁人心脾的清香里,我不禁为这清香陶醉了。

向身边的可敬的教师同仁学习,“做一枝墨梅,留一缕清香。”现在成了我人生的方向。

墨梅的诗意 墨梅古诗 红楼梦读后感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