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子夜有感

分类:读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1547

读子夜有感(一)

读子夜有感

一声叹息,叹近代中国的堕落。

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已完成沦为洋人的半殖民社会。香港、上海、厦门、武汉、沙市……一个个租界象最肮脏的污点,被泼洒到神州大地。洋人肆虐着,咆哮着,中国人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国将不国。

一声叹息,叹近代中国工业的堕落。

二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军阀混战、战乱频频的年代。作为一个资本主义还没发展健全,工业刚刚有些起色的国家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可怜的企业家们,面对着外国大洋商及战乱的双重打击,已经无法再苦苦支撑,纷纷破产。面对着这前所未有的危难局势象吴荪蒲这样的一些有志实业家团结在一起,希望共度难关。可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新组建的益中公司最后还是倒闭了。象制造旧社会最盛行的东西——香烟的厂家都停工了,中国的工业还有办法延续它的寿命吗?

一声叹息,叹近代中国人性的堕落。

刚刚读《子夜》的时候,最前面的章节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可是细细想来,可谓意味深长。吴老太爷的死后蕴含的难道不是中国旧社会从旧到新的迅速发展吗?可是,正因为发展得过于迅速,一些不良现象没有得到处理,反而扩大、蔓延,最终在人心中埋下了邪恶的种子。刘玉英、徐曼丽、九姨太,一个个不守贞洁、妖冶的女人代表的难道不是那个时期女性人性的堕落吗?象曾家驹这样对穷苦人无尽剥削,对上司却象一条狗般点头哈腰,失去了人最起码的尊严的人不也象征了人性的堕落吗?还有为得到一些公债上消息而甘愿将女儿送入虎口的冯云卿、花钱买官的李壮飞,还有一些天天戏耍玩闹、不知关心国家大事的青年男女们,不正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吗?现在想来,反而是那个即将入土的吴老太爷人格最高尚了。

或许,作者写《子夜》的初衷,便是在叹息这个堕落的社会,去让后人明白,了解一个真实的旧社会吧。

读子夜有感(二)

瞿秋白曾评论《子夜》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翻开《子夜》,一幅关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风云变幻的辽阔画卷徐徐展开,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波澜壮阔,看到内外交迫的民族资产阶级与依仗外权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较量,农民的破产和工人的抗争,工商业的弱肉强食,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迷茫,看到黎明前最后一抹黑暗的笼罩。茅盾先生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线,贯穿起《子夜》全文,围绕这一主题展现了那个时代群集在上海的纷纷色色的各阶层人物。

子夜最深刻的一面在于它揭示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这一历史必然法则。(www.wolizhi.com)当时在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扩散帝国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中国社会性质已是资本主义的反动论调。《子夜》关于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刻画,给了托派这种谬论以有力的回答。

小说的开端,封建地主吴老太爷在进入到现代资本主义气息浓厚的上海后迅速因刺激太大而身亡,死时还不忘抱着自己的《太上感应篇》。他与曾沧海那类地主是不同的,他早已是封建主义的朽骨,而无法融入被资本主义滋染过的上海社会。在吴老太爷的葬礼上,各色人物开始登台亮相,而主人公吴荪甫因投入巨大资产的家乡双桥镇农民造反,城里的裕华丝厂工人怠工而陷入第一个难局。

综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吴荪甫是一种多种性格的复合体,处在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中,他呈现出各种矛盾和反逆的情态。与没落地主阶级的吴老太爷那一类人不同,他是现代社会中刚刚崛起不久的刚毅、果敢、有胆略有魄力但又残忍无情的民族资产阶级新人。他在外国资本的压迫、在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要挟利诱面前不失胆色,坚定自己发展民族产业的信心。但他同时又不择手段的侵蚀弱小资本家的产业,对付工人他软硬皆施,竭尽所能地剥削工人、镇压工人。在他的家庭中,对他的妻子以及一众亲人,他又是冷漠、专断和狂躁的。吴荪甫是强悍的、刚愎自用的,同时也是虚弱的、无力的,他一方面作为中国社会上一股新生的力量在挣扎,一方面受到帝国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等多方面的压迫。这是他面临的困境,也是无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面临的困境。

同时作者着力塑造了很多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的形象。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所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产物。他凭借官僚政权的力量,操纵了上海的公债投机市场,而且还一手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他奸诈、狠毒、玩弄女性,荒淫无耻。冯云卿是封建地主的另一类典型代表,无耻、阴狠,在土地革命风暴下逃往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农民的血汗拿来换取大都会里的“寓公”生活,同时在公债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为了金钱,他不惜出卖自己女儿的肉体来换取情报。这一方面尖锐地揭示了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无耻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展示了赵伯韬的无耻荒淫的形象。

《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引人深入。全书以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线展开,但与此同时,又或实写,或虚写,处处显示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结尾处对吴荪甫失败的命运的描写与工农红军日益壮大的描绘,更是点明了中国真正的黎明所在。对于这篇小说来说,它的文学价值或许都没有社会价值那么深远,茅盾先生以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洞察与了解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部巨着。纵是子夜时分的黑暗力量仍然很强大,光明总会来的。

子夜茅盾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

随机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