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一)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法的机会。所以我们的课堂首相要给孩子自由,要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思想、言语和行动上的自由。那么首先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少讲。我们作为老师的,总是怕学生学不会其中的知识,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讲解着重要的内容,其实不知道这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有的时候孩子只要自己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下,也许有些问题都能理解。可是我们的教师总是把东西嚼烂了再喂给孩子吃,好让孩子只要张口就能把东西吃下去,就能一手营养,殊不知这种行为渐渐地会使孩子失去了咀嚼东西的能力,那么长此以往,思考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其次,课后教师也要给孩子自由。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让孩子也有发言权,当然不是随便的瞎说,而是有针对性的发言。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了知识,可是教师却仍然要孩子抄写好几遍,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教师也要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主决定自己的作业,从而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可以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世界形成自己的认识,有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 教育并不仅仅是教师一人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座位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应该呵护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最大限度上的自由,让孩子能够自由发挥,自主探索,那么孩子才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二) 《孩子为何会失败》一书作者霍特教授记录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案例,其中《真实的学习》一章,霍特教授更是以大量的数学案例讲述孩子的真实的学习心态与过程,并对其一一作了分析,我对其中的一段话颇为同意和赞赏: “我们不用把孩子‘变得’聪明,他们生下来就很聪明,我们要做的是不要把他们变笨。那些很有才华的老师,总是能想到教学的新点子。然而,他们其实和那么些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一样,也可能对孩子的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些老师不懂得适可而止。他们就像磅数朋友推车的人一样。他们很卖力,终于发动机开始工作了。开车的人说:‘好了,我走了,你放手吧。’可是推车的人不放手,他会说‘不行,只有我推着才能走。’因此,这辆本来可以全速行驶的车只能慢下来——除非开车的人很像走开,并且把他的朋友摔个大马趴。而大部分学习者,尤其是小孩,无法摆脱他们的老师。” 这一段话,霍特教授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故事告诉我们,把孩子变笨的不是孩子自己,是不敢放手的老师。教育,就是要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思想、言行和行动上的自由。我想,我们老师是不能当推车人的,而是当学生学习之车的加油站,他们感觉油不够了,就要来加一下,并且,这个加油站并非只有一家,而是要出现在他们学习之道的每个可能会停下来加油的地方。更难的是,在他们不需要的地方,我们是不能出现的,以免他们会习惯性地驶入加油站停靠。如此看来,也并非霍特教授所说的那么简单,不去推车就好了。 “嫦娥为什么自己吃仙丹不让逄蒙吃了算了?因为她怕逄蒙这样的坏人到了天庭也不安分,更会危害善良的百姓。嫦娥是善良的,是舍己为人的;诸葛亮为什么让刘备跪着半晌不接见,他真的很困么?是因为他要考验刘备的诚心,只有诚恳的人他才愿意为他效劳;管理葡萄园的老太太为什么不亲自摘葡萄来卖?或许他真的年迈无力了,不经意间的决定却给了人自由,任其选择,买卖做得比谁都好……”这些问题是谁提出来的?是学生!是谁回答的?是学生!原来我们只顾推着他们走,顺利地把他们推向前,认为把他们教得没有问题,才算是成功的教学。实际上放手让他们产生困惑,提出疑问,自行解决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孩子特有的财富,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放手与不放,而是什么程度才要放?什么时间才要放?面对个体之间有很大差异的学生,到底怎样去放?加油站设在哪?一次给他们加多少油?怎样才能让他们不跑偏,抵达下一个加油站?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霍特教授用了20年,回头再修订《孩子为何会失败》,我想,我们没有霍特教授的睿智,或许会花上更多的时间,慢慢摸索前进吧! 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三) “聪明”一词在新华字典上的解释为:(www.wolizhi.com)智力发达,思维敏捷,理解和记忆能都很强。这也是我乃至很多教师和家长的看法,然而在《孩子为何失败》一书中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作者美国教育改革领导者,美国当代教育改革之父约翰·霍特认为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并不一定是聪明的学生。他认为:聪明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聪明的人在碰到新环境新问题时,都会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它,也会将问题牢记在心,并广泛收集相关数据,以便思考问题 ,而不会考虑到该问题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聪明的孩子对生命和现实充满好奇心;喜欢亲身体验;具有充分的耐心;对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通常愿意去冒险。 面对残酷的升学考试,学校都以分数论英雄,初中已有此感,高中更是硝烟弥漫。朋友的孩子在市实验中学读初二,据了解都能进年级前五六十名,考省太高是非常轻松的,但看到别的孩子都在补课,也不得不挤出本应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再学习”。现如今的大环境(指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不仅家长害怕失败,学生更害怕自己失败,害怕被参与补课的学生悄悄超越,更是缺少对自己的理性认识。儿子刚升入初二,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能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能轻松驾驭自己的学习。 再看看我们的学校教育,每个班级只有几个孩子特别“笨”,说不准在生活中他们很聪明。记得几年前我曾接手一个班级,其中有一个学生作业完不成,每门功课只能考到个位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屡次为班级争光,小小年纪为母亲分担家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甚至学会了开电瓶车。正是枯燥无趣的学校,与实际生活毫无联系,把他们变傻了。 生本教育的提出,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成功的案例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教会他们思考,允许他们犯错,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寻知识的要点等等。 每一位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教师是耽误不起的,希翼我们的教育能适应孩子的求知欲,当我们能教育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都能像新生儿满怀好奇的眼神观察时,相应我们的教育不再会失败,我们的孩子也会聪明起来,真正的聪明起来! 成功与失败议论文 走出失败,才是成功之上的成功 失败离成功只差一百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