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

分类:读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1972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一)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

读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深刻到体会到奉献的重要,十岁的高尔基的儿子能种出美丽的花儿,他走后给高尔基留下了一片美好的回忆,这种奉献的精神是常人做不及,或许他不知道自己的奉献,但他在阅读完爸爸的信后就一定会把快乐传递下去,带给更多的人。其实奉献没有那么繁复,只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世界就会无限美好。我就有这样的经历。

那是一个下午,已经接近傍晚,老师开始发家庭作业—一份正反面的试卷,可是我们班级有46 人,试卷只有45 份,甘宇没有拿到,甘宇急得满头大汗,都快要哭了,心想我没有家庭作业怎么交代,不行!我得想办法!于是他四处找人,复印试卷……

他先找到同桌说:“请借给我复印试卷,我试卷没有发到,我有一块钱,谢谢!”哪知同桌用藐视的目光,瞧不起的说道:“过去!”甘宇没有吭声,走了……

他又想借组长的试卷复印,可是相同的情景又重现了:甘宇对他言语了一番,却无济于事,他很无奈,他知道大家吝啬的原因——他成绩太差,人家都认为他是傻瓜。

我看了觉着他很可怜,没有人帮助他,于是我不顾众人的反对,对甘宇说:“我帮你复印。”

在这里奉献同样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团结,是一种关爱。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人说我送人玫瑰,为什么没有闻得余香,这个余香不是指的个人利益,而是帮助人后的愉悦,这种愉悦只要你帮助更多的人,就能体会到了。

总之,奉献方使世界更美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二)

“给”永远比“拿”愉快,是我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懂得的道理。

这篇文章讲的是:高尔基以前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妻子带着儿子来看他。她们来了以后,儿子就种了许多的花草。假期结束了,她们回去了。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儿子种的花心里很高兴,就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上说“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怎么会比“拿”愉快呢?

比如说,我以前看了一部电视剧,电视上讲的是,一个人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浑身发抖的蜷缩在一个墙角里,一个好心人看到了,给他了一个棉衣和一些吃的,帮他度过困境。十年后,那个被帮助的人在一个危急的时刻救了这个好心人一命。你看,一些物品换回了一条命,真是太值得了,这正是“给”永远比“拿”愉快。

“拿”的结果就不同了。

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我们班的徐嘉鑫同学,跑完步上来,发现自己的钢笔不见了,就给老师说了。老师一听,问:“谁拿他的笔啦?”,班里没人吭声,都在那儿大眼瞪小眼。老师又说:“你别以为拿人家一支笔就占了便宜,可不是这样的。你要是不还人家,等你长到老师这把年龄时,你会很内疚的,因为这件事就你自己知道,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对的,你的内心就在折磨自己。我可亲身体验过这种痛苦。”这就是“拿”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这也说明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而“拿”是会带来痛苦的。

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呀?“给”就是付出,你付出了,虽然是给别人,但很快乐。“拿”有时会违背社会道德。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你不违犯道德就会有好的人缘,要是违犯道德,没有人会原意跟你做朋友的。

“助人是快乐之本”嘛!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三)

高尔基曾对儿子说过:“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满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的确,“给”永远会“拿”愉快的。大家知道,春蚕吃掉的只是桑叶,献出来的是珍贵的蚕丝;奶牛吃掉的只是青草,却献出了营养丰富的牛奶;蜜蜂采集了花粉,却献出了比糖还甜的蜂蜜。蚕,牛,蜂“拿”的东西低廉,“给”的东西如此宝贵,因而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过这样的诗句:“今我何公德,曾不事农桑,史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留下这样的名言:“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死者和生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力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他是这样说这样做的。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于科学事业,但是他的生活却清淡简朴,他“给”了人类以卓越的贡献,却很少从世界上“拿”去什么,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他永远是愉快的。(www.wolizhi.com)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虽是高尔基对他儿子说的话但对我们今天的中国青年也不失为箴规。我们刚开始探索人生的道路,都有考虑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应该像爱因斯坦,赵春娥那样,从世上少“拿”多“给”,把自己的才智,力量全部用到为社会创造财富—“给”—上去。那么,等到社会主义大厦建成之日,我们才可以坦然欣慰地回顾一生,满怀豪情的宣告:我们“给”这个社会的远超于从这个世界上“拿”走的。那我们将永远是幸福的。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

推敲读后感 嫦娥奔月读后感 读书莫放“拦路虎”读后感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