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猫读后感

分类:读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2183

老舍的猫读后感(一)

老舍的猫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老舍与〈猫〉》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老舍,他原名舒庆春。为什么叫“庆春”呢?因为老舍小时候家里穷,缺衣少穿的他快冻死时,大姐把他抱入怀中,让他活了下来,这一天正好过小年,而且赶上了立春,所以就叫他庆春。

《老舍与〈猫〉》中有许多老舍写的,被用到课本上的文章,如:《猫》、《母鸡》、《趵突泉》、《草原》等。我比较喜欢《趵突泉》。从《趵突泉》这篇文章 中,我了解到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泉就在城边不远,在西门外的桥上便能看见趵突泉流出来的清浅、鲜洁的一溪活水。老舍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 失去一半的美。趵突泉三个泉口偏西,北边是条小溪,流向西门。文章还写了池边小泉的特点,有的像大鱼吐水,有的像一串明珠,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有的 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比大泉更有趣。

《老舍与〈猫〉》中没有被用到课文上的作文也很有趣,比如:《马裤先生》、《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龙须沟》是一篇话剧,《骆驼祥 子》和《四世同堂》都是小说。《马裤先生》中的马裤先生的声音很响,他爱挖鼻孔,老在车厢中叫茶房,令人无法安宁。他还带了许多行李。即使在睡觉中,他也 会喊茶房,就是没那么响。

本书还写了许多关于老舍的事,拓宽了读者的视野,比如:老舍的故居,老舍的童年,老舍与相声的不解之缘,以及以老舍为名的文学奖等等。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内 一条窄小的胡同——“小羊圈”胡同里,故居在北京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的故居是典型的北京二进三合小院,大门坐西朝东。老舍先生喜欢花, 在他的小院中共有100多种花花草草。《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等26部着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故居中的还有很多东西都是后来才收 集回来的。这里变成了老舍纪念馆后,1999年2月老舍纪念馆正式开馆。

《老舍与〈猫〉》这本书真好看,既包含了老舍的许许多多篇文章,还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老舍的故事。

老舍的猫读后感(二)

猫》是一箱宝藏,我发现了一座座金光闪闪的黄金屋;《猫》是一袋零食,我咀嚼出了语言的奇妙;《猫》是一本书,老舍(舒庆春)爷爷用精彩的文笔牵住了我的眼球。

“我喜欢《猫》!”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我不住地感叹。

《猫》里面记录了老舍爷爷用不同的语言、方法写出来的不同文章。有记事类,有写景类,有语言类……让我大饱眼福。我记得十分清楚,有篇文章写道俩孩子把父母口中的“幽默”当成了“油抹”,拿出颜色抹在脸蛋上,体会“幽默”的感觉。在这里,老舍爷爷用了千万种语言合制成了这篇轻松幽默的文章,真让我捧腹大笑。

《猫》这本书还真是神奇,无形之中我掌握了许多写作方法。原不喜欢写景,甚至不会描写的小姑娘,现在已喜欢上了描写。只要笔一触到纸,灵感会喷涌不停!阅读老舍的文章,让我脑中的小小采蜜本变得饱满,还知道了各种各样的语言用在不同的地方效果大不相同。我的作文又爬上了一格台阶,这都是因为《猫》!

仔细品味《猫》,我感觉老舍爷爷就在我面前,带我走向更完美的写作境界,真是太棒了。

老舍的猫读后感(三)

读完了这本书,我终于感受到了老舍对写作的热情,也体会到了文章的精华,形容的模样似乎已经在你的脑海中漂浮,写事的经过都写得有详有略、有长有短,无论什么文章,都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中的一篇文章《旅行》,特别突出了老舍爱睡觉的习惯,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职业都不同(老辛是外交家,老方是候补科学家)。所以他们干事的举动都不同。他们在路上有两次争吵,都是关于先去哪,再去哪。第一次是先找旅馆还是先见教授,第二次是先去海岸还是先去古洞。(www.wolizhi.com)总体来说,他们都没有几分钱,所以被人看不起,找旅馆的时候受老太太的白眼,买票的时候又遭遇服务员的拒绝,可以明确地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中国未成立时,中国人被人看不起的时代。让我们努力学习,不能让巨大的灾难重新上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国穷、国弱受人歧视、受人欺负。

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 老舍离婚读后感 老舍作品读后感600字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