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一) 读着克氏的《重新认识你自己》,关于如何认识你自己?心中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疑惑,或许我们一面可以总结出一大堆的方法和途径,而另一方面也正如克氏在书中强调的那样,我的话只是一面镜子,供你观察使用。我尝试着对这句话解读,却也只能用他的另一番话来解答,你不能依赖任何人,事实上你并没有向导,没有老师,也没有权威,只有靠你自己——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关系。因为生活是由关系构成的,所以坐在一个角落里冥想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观察我与外在人、事及内心种种活动的关系,我才开始认识自己。你是无法透过空想、文字障、期望或恐惧而得到它的。 可是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矛盾吗?我们读着克氏的文字,可是他又告诉我们是不能通过文字障来得到的,那么克氏为什么还要为我们描绘出这些文字呢?这不就是在设置一种文字的障碍吗? 如果不能了解这个问题,那么我只是透过文字才知道这个自己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人类中的一员的事实,知道自己处于一个并不能靠通过战争、革命、改造、法律、意识形态这些外在形式而带来改变的恐怖混乱的社会,而需要心灵的革新才能让我们获得转变,以及所获得的那些所谓的认识自己的方法也只是他口中所说的我们一直信奉的别人口中的言论而已。 很长时间以来我或许都是在把克氏的话语仅仅当成言论,比如在阅读克氏的过程中,当他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念头总是在迫不及待地希望马上看到他给出的解答,而不关心自己头脑中如何去形成对于问题的思索。或许这就是大多数时候让人苦恼的问题所在,对于问题丝毫的不关心,却一味地寻求着问题的结果。克氏说,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全神贯注,而是支离破碎,甚至存心逃避,问题便产生了。只要我们继续心不在焉,继续把问题拖延到将来,问题永远都会存在。试想一下如果“二手货”在自己的眼里和平时的语言一样的一个词汇,却对于它的言辞背后一点也不关心,那么现在的我俨然成了一个崭新的却自以为是的“二手货”,如果我对于心灵的突变也不会深究其原因以及怀着极大的热情,那么我今后只会怀着一颗对现实毫不关心、麻木不仁的心却对于心灵的变革夸夸其谈。在读克氏之前的那个我和之后的我在心灵深处其实并没有实现什么真正的转变,心灵转变的问题依然会成为永久的一个问题。《重新认识你自己》或许和平时所浏览过的书籍一样,读完一遍之后,我也依然不为所动,就如同克氏所说的那样,我所说的话并不算什么,等你合上书的时候,可能你已经把它们忘了。但你就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你自己、你的琐碎、你的残忍、你的暴力、你的贪婪、你的野心、你每天的痛苦和无尽的哀伤,这才是你该了解的。我们从不质疑,只希望别人告诉我们如何去做。我们的心理结构中有一种奇怪的东西,就是喜欢听别人的指使,这是上万年以来洗脑的结果。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认识自己,但不是根据我或其他分析家,哲学家的观点。如果我们还是根据别人的标准来认识自己,那么所认识的就只是“他们”,而不是“我们”,因此我们应该认识的就是自己的真相。 真相?自己内心的空虚、迟钝、愚蠢、丑陋、内疚和焦虑不安,以及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就接受的某种文化而被限制、被不断干扰而形成的狭隘的、逃避的、分裂的自我。大多数人只是照着成长教给我们的那一套,不假思索地反应着,心智和生活被扭曲着却不以为然,就像大多数人都反对暴君式的政体,内心却接受了别人的权威和专断。原来克氏让我们透过语言和关系的这面镜子来觉察自己的本来面目,认出我只为我,而非理想的我,让我们面对事物的本身,去觉察它。 可是,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我们会本能地害怕面对自己的真相,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想干,于是去关注一些无聊的人事,就像为什么我们总让生活被一些蹩脚的电视剧、一些八卦的新闻,被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充斥着,如果不去依赖任何东西,发现自己根本无处可逃。 克氏说,我们害怕面对自己的真相,我们会想尽办法逃避,服用迷幻药、参加政治团体去怒吼示威、看一场球赛、拜访寺庙或教堂,或是找些其他的娱乐。让自己的脑袋装满东西,因为我们害怕看到自己的恐惧。面对恐惧本身,正视它,观察它;不逃避,不压抑,不去设法解决或克服。与恐惧共存,人心存活于当下,恐惧才无从生起。 然而,真相是什么,别忘了那只是克氏告诉我们的,被无处不在的谎言和恐惧包围着又如何能够发现自己的真相,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找不到自己真实的表情了,为了各种虚假的表达与对真实的遮掩,面具代替了真实的表情,我们已经越来越不知道真实为何物了。”我当时觉得这句话与自己是无关的,顿时映入我脑海的却是别人的虚假,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虚假,正如我总是能看到别人的无知,却看不到自己的无知,看到别人的丑陋,却看不到自己的丑陋一样。我知道自己的脑海中有太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了,而真实存在着,自己却从来不去看,为什么真实离我们越来越远呢,或许丑陋也是真实的一部分,而我们却把它化为了真实的敌人,所以我们太久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丑陋,以至于真实到最后就没有存在的空间可言了。 克氏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或想象的自我,就是那个自我形象彻底蒙蔽了我们的真面目。人一开始塑造形象,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也就结束了。生活是非常真实的。它绝不是抽象的概念,如果你靠那些印象而活,生活一定会产生问题。就像平时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一种自身投射的假象里,我们把自身的安全感建立在靠对外物的寻求上,就像车子、房子上,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我们又把自己对于生活的全部期望寄托在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上。难道我们就活得很快乐吗?这些难道不都是思想想出来的吗。克氏说,在思想的领域里根本就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为都逃不出思想的范畴。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没有任何关系能带给人安全感。你可能在幻觉中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你也可能在局限中看到一些幻像,例如基督、佛陀或任何你所信仰的对象。信得越诚,那信心所投射出来的幻觉就愈为清晰,这些都只不过是你自己内在的需求和冲动的外向投射。 可是尽管有些东西在继续阻碍我们看清真相,也并不妨碍我们去看清真相。就像克氏说的,要想超越暴力,既不能压抑它,也不该拒绝它。可是我们时常会忍不住谴责辩护,我们必须认出你的谴责和辩护,原来就是构成社会的要素;构成了你的种种限制的观念,逐渐钝化你的心智。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去分析,分析的过程会使我们的心智变得极为敏锐,这份敏锐、专注与认真,将有助于我们透视真相。人尚无一目了然的能力,要想看清真相,必须先认清细节,然后才能跃进。就像冥想一样,觉察每个念头和每个感受,绝不加以是非判断,而只是观察。随着它律动,从这份觉察中你会认清思想及它感受的所有活动,寂静就会在这份觉察中出现。实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你无法邀请微风入室你所能做的只是把窗户打开而已。 可是仅仅只是觉察,而不责难,又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大多数人一边好像在寻求着什么,一边又开始失去什么。又在我们一方面在寻求物质生活,可是又在忍不住感慨着自己精神上的空虚,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的让人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心灵充满了支离破碎?面对这个混乱的社会,我们人类有望让这颗经历了上万年洗脑与备受时间折磨的心灵能够从不是受制于自己的个性和倾向,便是受制于外在的情况和环境当中,从社会的心理结构中一下子有解脱出来的时刻吗? 克氏说 ,我们必须自己先改变,必须认清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的本质和结构。这份洞悉力就是行动,有了这份洞悉力,身为人类一员的我,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另一种品质。大多数人不愿意真正的改变,我们正在期待一个可靠的权威为自己带来内心的秩序。实际上,从外在强制下得到的秩序,反而助长了内心的不安。没有任何人,而只有你才能为这个世界、为自己的想法、感觉行为负起责任。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助长社会的斗争、分歧、丑恶、残暴、贪婪,因此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混乱和不幸都有一份责任。除非我们能够明白这一点,就像明白自己正在挨饿和受苦一样,我们才会开始采取行动。然而,幸运的是,作为在物质的襁褓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从未真正体验过饥饿的匮乏的我们,然而同样不幸的是,我们的内心却也正在经历着情感的匮乏,智慧的匮乏。 可是,面对这个伤痕累累的世界,我们虽然暂时无法去改变什么,可是却可以成为我们自身。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一直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当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时候,你就不会被随便催眠了。你内心的声音,你内心的热情很重要。 当忘记自己声音的时候,当失去生命的热情的瞬间。试着想想你自己,这个身为人的你究竟是什么? 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二) 今天彻底的把《重新认识你自己》这本书看完,虽然利用碎片时间看完,感觉还是震撼,这次也是抱着用眼睛这个机关枪扫一遍,便足以,谁知看了文中彻底透彻的描述,让我又产生了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想法,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很好的灵魂伴侣,如饥似渴的渴望能够理解里面的每句话,每个语气,每一章节的灵性含义,或许是理解力过于差,只能利用接下来的几遍去彻底的悟透 克里希那穆提还原的不仅是身体的原始性,还有灵魂的真实性,我放佛真实的感受到眼前的文字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不仅刻出了灵魂的立体感,还写出了人心内在的感悟,每一条筋脉,每一处关节,每一个细胞,每一个跳动的神经,都在他沉稳准确的刻画下显得活灵活现,犹如另一个自己在跟眼前的自己对话一般,又像是一个手术台上有着多年经验的医生,用耐心,爱心,高超的技术,拯救了临近死亡病入膏肓的罪人 我们都是罪人,这是基督信徒告诉我的一句话,对于一个信仰十足的人来讲,或许只有用虔诚的心去祈祷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才不会有罪恶感,而我只有好好的品尝这本书真正的含义才能拯救自己,就像品尝一杯千年难得的一杯好茶,缠绵入味像置身在溪水竹林,鸟语花香,清晰自然,一片翠绿,让人流连忘返。又像是品尝沉醉千年的红酒,如妖艳迷人的狐狸色,入口刹那间像游离在太空,感受着真实的自己带给自己的愉悦,如此透彻,结合了众多精髓,让人忘乎所以然的作品岂能错过?(www.wolizhi.com) 自己拯救自己读后感 做淡定的自己读后感 爬上豆蔓看自己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