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幻想曲读后感

分类:读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2435

生命幻想曲读后感

生命幻想曲读后感

生命幻想曲读后感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

这是多么美的诗歌呀!但你能想象出这是一个14岁少年的作品吗?

你们猜他是谁?他生于一个诗人之家。文-革期间,他随父亲下放至山东的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据说,他5岁开始写诗,14岁便写出了这首被认为是“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1977年,21岁的他正式发表诗作。他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也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他,就是顾城。

我曾看到一本书上这样写到:顾城写诗似乎很少伏在桌面上,而是在枕边放一个小本和一支笔,而且写的时候常常是不睁眼的,有时摸不着小本,他就把句子勾划在枕边的墙壁上,他睡的墙头总是涂满了诗。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呀!也许他的灵感只在他的脑海里停留一会儿,他来不及再趴在桌子上记录吧。

我已经背会了这首诗歌。同学们,如果你们有机会一定要读一读。细细品味这首诗歌,你会感到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梦幻和童稚,仿佛你就身在其中。他那形象的比喻,让你好像看到了他所描述的景象。

顾城一生的诗作有那么多,我一定要抽时间一一领会,去他的童话世界里周游。

新时期诗歌史纲的主要时段为1976――2021年,有关朦胧诗的论述涉及到文-革时期的地下写作,对“复出”诗人的论述会上溯到他们诗歌创作的早期。本史纲沿用“新时期”这一社会学概念,旨在以重要的诗歌现象为线索梳理30年来诗歌发展的历史,给诗歌爱好者提供一个阅读、研究的参考。

对中国新时期三十年的诗歌历史进行梳理是一项十分繁重的系统工程,它促使新时期诗歌史纲的撰写者必须思考并处理多方面的关系。经过反复思考,我们认为本史纲的撰写应遵循如下基本:1、以诗歌的文学性为本位、文化学的视角揭示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大致轨迹。本史纲所选用的一些诗歌作品大都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审美特性应该成为诗歌文学性的核心标志;在把握诗歌的审美特性的前提下,将诗歌的发生、发展置放于文化环境这一大背景中来研究。2、以史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新时期诗歌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雅与俗、新时期诗歌分期等诸多问题,它要求新时期诗歌史纲不能只是诗歌事实的简单罗列,而必须要对诗歌发展中存在的普遍规律作出揭示。3、事实优先、以史促论、史论结合。占有大量翔实的一手新时期诗歌资料是本史纲写作的最基础最扎实的前提工作,它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贯穿在整个史纲的撰写过程之中。没有认真研阅大量的史料,就不可能把握新时期诗歌的脉络、清晰地描述出其承传流变的过程,更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事实证明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有关新时期诗歌的重要结论都不是人为的标签,而是与客观的诗歌事实紧密相连的。本人在撰写史纲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从诗歌现象入手这一原则,并参照他人的诗歌评论,因此新时期经典性诗歌文本、评论家的文章成为本史纲撰写的重要史料和思想来源。(www.wolizhi.com)

由于受到诗歌史料和审美距离等的限制,新时期诗歌还有很多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诸如文-革时期的地下经典诗歌作品的认定、朦胧诗之后诗人移居海外的创作状况以及最近几年出现的诗歌流派等。因此,本史纲的撰写带有极强的挑战性质,同时它在一定意义上也填补了中国文学史关于21世纪诗歌研究的空白。

必须说明的是,本史纲只概述中国大陆的重要诗歌创作现象。同时由于史纲的简约性致使一些诗人尚未提及,而一些经典性的诗歌文本、评论文章不能全文(或部分)引入,它们或许应由《新时期诗歌经典》《新时期诗歌评论》两部书来完成。

我读经典读后感 圆明园读后感350字 作文水浒传读后感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