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彼得·潘”——《彼得·潘》读后感 文/张新 《彼得·潘》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詹姆斯·巴里最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部童话故事书。看完作品之后,脑海里一直闪现着一个手拿芦笛的小男孩彼得·潘的形象,他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息,面露微笑,两个小酒窝若隐若现,似乎在说:“来呀,来呀,跟我一起去永无乡过快乐的生活。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更没有痛苦!”听从他的蛊惑,跟从他的脚步,我看到他带着温迪姐弟仨飞往永无乡,那个生机勃勃的小岛上住着遗失的孩子和温柔的仙子们。有了温迪姐弟的加入,这个小岛变得更加迷人了。孩子们为温迪建造了舒适的小屋子,温迪替孩子们缝缝补补,多么温馨啊!生活总要有些波澜,才会更加精彩。他们遇到了穷追不舍的海盗,海盗们抓住了迷失的孩子们,彼得想方设法解救了孩子们。生活总要有些幻想,才会更加奇妙。鳄鱼吞掉了海盗胡克的胳膊,胳膊上滴答作响的手表便成了追踪海盗的“神器”。故事的最后,温迪姐弟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们会慢慢长大成人,而彼得·潘永远停留在自己的童年。 作者在塑造彼得·潘这个人物时可以说煞费苦心。“潘”这个姓氏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潘神”,他是一位原野之神,代表着未经雕琢的自然美。那么彼得身上独特的气息应该就是自然之力,原始、淳朴、迷人。自然之力塑造的灵魂也是最纯洁的,所以那个小小的男孩一直住在我们的心里,因为他就是我们,代表着我们永恒的童年、纯粹的童年,同样也是回不去的童年。 “不想长大”透露了很多人的心声,不是不想长大,而是长大之后离那个“快活的、天真的、没心没肺的”自己渐行渐远。人,越长大背负的东西就越多,丧失的东西也就更多。渐渐地,人们就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带着皮囊穿梭于各个场合。时间久了,人也会累,可是那个时候皮囊已经和灵魂融为一体了,究竟哪个是真实的自己,或许就不得而知了。在这个纷繁的人世间,唯愿每个人心里的“彼得·潘”能够停留的长久些,那么幸福自然也会长久些!我们向往幸福,渴求幸福,却没有发现幸福一直停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小角落里,她已经尘封很久了,快去揭开她吧…… 《从调皮鬼变成小书迷》读后感 洪水猛兽——《推拿》读后感 悲处痴梦——《红楼梦》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