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芭芭拉·巴特里克出生于英国的科廷厄姆。年轻之时,她就热衷于体育运动,还曾想组织一支女足球队在绿茵场上跟男生们一争高下。 有一天,芭芭拉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一位曾在1900年获得世界冠军的女拳手的报道,内心像被什么猛烈地撞击了一下。 “妈妈,这个运动员真是太棒了!原来女子也可以练拳击、当拳王啊!”芭芭拉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地叫起来。“芭芭拉,你生得比同龄人娇小,我看不是练拳击的料。”妈妈不在意地说,“再说,有几个女孩会去练拳击呢?还是好好去上班吧。”妈妈的话好似一盆冷水浇在芭芭拉的心头,却没浇灭她猛然生出的对拳击的好奇和热情。 从此,芭芭拉留心起拳击的知识和动态来。她渐渐知道了,打拳需要力量、速度、灵活、协调性等多方面素质,是“勇敢者的运动”。芭芭拉决心做个女拳击手,因为她发现自己深深喜爱上了这项运动。 然而,寻梦之旅异常艰难。她好不容易才说服家人同意她练拳,可是四处寻找拳馆学习时,却无一例外遭到了拒绝。“你的精神令人敬佩,可是我们不招收女学员——你见过本地有哪个拳馆收女的打拳的?”一个第5次拒绝她的拳击教练对她说。无奈之下,她只能混迹于游乐场和路边临时拳击棚,打打拳赚吆喝。 芭芭拉以专业拳手的标准努力练拳,也时常参加一些小型表演赛。可是每次听到台下传来呼哨声和阴阳怪气的尖叫时,她知道观众只是把她当成一个为挣钱而离经叛道的“怪物”。因此她决定去伦敦寻梦。 在伦敦跑了不少地方,芭芭拉终于找到一个愿意教她打拳的教练。芭芭拉兴奋极了,感觉好似叩了很久的一扇门,里面终于有了回音。她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浑汗如雨,还时常找男拳手一起切磋。两年后,她的拳术得到很大提升。她出拳凌厉,躲闪灵活,展现了在拳击方面的天赋。可是她渐渐地发现,即使是在伦敦,想站在正式的搏击台上展现女性力量与风采的机会也少得可怜。芭芭拉感觉整个社会对女拳手的歧视就像一堵厚厚的墙,阻止了她前进的脚步。 “世界之大,难道就没有一个地方容得下我的梦想吗?”芭芭拉曾失望地想。可是一想到曾经在报上看到的那位女拳王,她又很快振作起来:“只要你足够强大,世界总会看到你!” 绝不向现实屈服的芭芭拉又辗转到了美国。她参加了一系列表演赛,逐渐崭露头角。为了争取得到女拳手应有的权利,她和许多有识之士四处奔波、努力着。1957年,在圣安东尼的一场大赛中,芭芭拉一战成名,成为新的女子世界冠军。更重要的是,这场比赛首次为女拳手颁发了证书,正式准许女性参与比赛。此后,她参加了32场职业大赛,身高只有1.49米的她勇猛非凡,创下了31场不败的傲人战绩。 有感于逐梦的艰辛,退役后,芭芭拉组建了女子国际拳击联合会,积极投身于推动女子拳击发展的事业中。她说:“我要让更多像我一样喜爱拳击的女性走上擂台,在掌声热血搏击,成就自我。”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当女子拳击作为正式比赛项目首次亮相时,年迈的芭芭拉坐在看台上,为这一天的到来而热泪盈眶。 回顾自己的人生旅程,芭芭拉说:“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许多困难和曲折,有些看上去还很强大和顽固,但只要我们努力地敲门,不断尝试,往往能突破重重壁垒。在所有通往成功的策略中,努力永远是最好的‘芝麻开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