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建国大业有感(一) 今年是国庆60周年华诞。也是祖国的花甲年。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的祖国。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然而,为祖国喝彩的一部电影圣诞演出---《建国大业》 纵观全片,无不隐含着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统一规律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解决问题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回味曾经的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饱经战乱的中国依旧前途未卜,中国将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决定民族命运的深刻命题。八月二十八日,为了最终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大业,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进行和平谈判。可见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他终身从事的主要工作,不管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都是一以贯之的。然而,从性质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1]所谓科学的体系,其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先进生产力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它能够准确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方法和原则的统一,它的客观要求是必须按实际情况办事。实际情况包括客观效果,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严格的思辨性,它是以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和充分的说理性,以其合理的严密论证证明自己的魅力和价值的。 观看到片子中,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马克思哲学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从开始的双十协定中,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穿的是中山装。然而,中央日报的记者问过这样的一句:“我注意到今天两位都穿着中山装,那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一样的着装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蒋介石回说:“中山装,是民国政府公务人员的正式着装,中正,身为国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先生莅临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装以显庄重。” 毛泽东回说:“原因很简单,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中先生的传人都穿中山装,那是再自然不过了。” 由此可见,中国历史的痕迹典念含味的服饰---中山装。韵味了中国未来的服饰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共产党就是在这样三番五次的否定之否定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起来的政党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观建国大业有感(二) 2021年4月24日晚,东北林业大学第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全体学员集体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 一部要展现国共谈判直至新中国成立时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实的电影,一部云集了数几乎华语电影界精英的电影,一部要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影片——这样的制作出发点,这样的阵容和野心,真的不知道我们应该报着怎样的心态去审视他。曾经简单的因为想看明星大腕而走进电影院,但这次却是因为对那段历史的情结而去观看,是因为对祖国母亲的爱,因为那份骄傲感而观看——但无论如何,这个片子都给了人们太多的感慨。 我自认为自己一直是一个很挑剔的观众,甚至是对所谓的“主旋律”甚至是政治性影片有着天性的排斥心理。不是我奉存着“莫谈国事”的理念,而是这样的影片太容易沦为千篇一律的“新闻联播”式的面孔。当然,我也很明白这种类型的影片拍摄起来的难度之大,不是其他影片可以比拟的——至少像《建国大业》一般的超豪华制作,无论是事件本身的复杂度,还是演员阵容的复杂度,都可算是极难掌控的类型。建国大业之曲折并不是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可以承载的,观影之前,我最担心的即是这部片成为了一部历史事件的流水帐。 事实上,影片的差不多前二十分钟,基本上也就是一种流水式的记录,尽管我们能看到编者在尽力试图去抹掉这种感觉——但实在没办法,那段历史中应该被记录和书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应该被保留甚至是歌颂的人物也太多了,只好走马观花一些。但好在,核心人物被更为“人性”的书写下来了,而且这种书写也渐入佳境。这也是我愿意去褒奖这部起初并不被我看好的影片的关键所在。我太害怕历史中那些伟大的人物又被架空成一个毫无血肉之感的神了,那样,一部电影所能感动人的支点就不复存在,一部爱国主义电影也就失去了它让人们感同身受的教育意义。然而《建国大业》可以让我们看到,编导者在试图排除万难,把那些曾经在历史上树立了丰功伟绩的领袖们描绘成“人”,描绘成一个个能够被观众们触及到的,鲜活的形象。 “不要万岁”,这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和空洞的神的差别,或者说是一个领导人物和符号化的伟人之间的区别。如果说当毛泽东在修改宣言时大义的笑谈要抹掉“万岁”两个字时,还可以当作是一种伟人的作派,但是当民主协商会议召开时,毛泽东在一翻慷慨的豪言之后,语气平静甚至是平淡的说出三个“万岁”,那此时的主席则更像是一个刻意抿去个人的伟大而期望回归平实的领导者。而在阅兵之时,站在检阅车上聆听着众人高呼地“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我们能看到毛泽东脸上复杂的表情,通过闪回的表述,我们更能体会到这种复杂中所夹杂着的感动,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当权者的得意与自豪。 在电影中,毛泽东等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终于都走下了神坛,用他们的一言一行,用他们的情感而并非是口号与宣言来感动着我们。淮海战役胜利之后,周恩来等人庆祝时醉酒高唱国际歌的段落,可谓是编导者在全片当中的一个神来之笔。谁说领袖们都是一个个钢硬如铁的雕塑般的人物,他们也会高兴、失落、气急败坏、兴高采烈,他们也会用烟卷排解忧愁,也会用酒精宣扬喜悦——这才是一群真正具有革命理想主义热情和激情的领导者。甚至表现那次重要的党代表大会时,编导者也设计出有人要给领袖们拍纪录片,来展现领导者们逐一出场参加会议的场面。(www.wolizhi.com)这种对于生活化的返朴式的表达,既不失庄重,又能让人切身的感受到战时生活中的那些操劳。具有革命理想主义情怀的人们应该是极具生活情趣的,而不是死板教条硬棒棒的。他们不要万岁,我们更不要万岁,我们只要活生生的人。 蒋中正也是人,他并不是什么妖魔。只是他作为一个人,被自己的私欲蒙住了双眼,当他失去了美国的支持,当他在解放战场上节节败退,当他面对国民党内的众叛亲离,他的背影同样是那么的失意且萧瑟。蒋经国也在为“党国”的生死存亡而愤怒,愤怒之后他也只能黯然离去。傅作义因为一句说给美国记者听的玩笑话而不愿放弃华北战场,但为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他甘愿为毛泽东拉车门。虽然在全片中有着太多走马观花似的无关紧要的人物,但主要人物的把握,编导者们还在尽力去还原他们作为“人”的原形。 我感觉这部电影正是因为野心太大,想要一口气铺排开那段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所以才有了走马观花似的,或者说是流水帐似的表现。这种表现,让影片有些超负荷式的承载,甚至有点考验人们“历史”知识的感觉。但是,如果想用一部电影去描述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到底应该怎样去取舍呢?在如今面对建国六十年大庆的时候,在如今举国高唱民主和谐的时候,我宁愿放弃这些挑剔,去感受那些真正走到我们中间来的,活着的,领袖们。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读后感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