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影评(一) 这部电影如果让人有印象,应该就是奢华铺陈的那几个场景。可也正因为陈老师舍不得那几个光彩的场景,却又没收住,哗啦啦就掰散了架。场景把大家绑架了:人物跟着场景换,叙事跟着场景走,主题也跟着场景改——演员走马灯似的上上下下;主题一会纠缠同性的暧昧,一会是新旧轮替开创新时代,一会变成了压抑的儿女情长,一会又转到爱国情操,最后居然成了“他不过是个普通的人”。 陈老师不傻,自然知道跨时间叙事必须要有个主轴,要有个栓魂儿的线。鉴于主人公黎明的表演实在是阿斗化,观众只记得他那张粉遮都遮不住的巨脸,串场人物只好舍他另选。或许本可挑阿娇和陈老师自家太太扮演的福芝芳:作为陪伴终身的伴侣,她可以解释梅兰芳年轻时的感情世界;可以在中年感情戏里作内心挣扎以复杂人性;可以在爱国戏里扮演理解和支持梅兰芳的精神支柱,最后深化出主题——然而却横空杀出了陈腊肠!为了维护高大的师母形象不被鲍鱼化,陈大导演咔嚓咔嚓大开杀戒,只可怜阿娇残留下那半个模糊的背影,两人的感情也被削了一大半。 好在陈大师是难不倒的,下面我们就欢迎本剧的灵魂串场人物出场!没错!就是梳着屁股头,戴着圆眼镜,满脸褶子,说话拿腔拿调的老年男子——孙红雷先生。朋友们,如果大家看见张国荣演婉约多情,愁肠百结的GAY形象会产生感动和怜惜;那么,看到孙司令员以彪悍的作风阐释欲言又止,瞻前顾后,念念不忘的纠结男子会有啥反应?噢噢,再配上黎明先生以既无外在又无无内心的高含蓄表演反衬,效果就更加清晰明了、跃然纸上了——我忍不住问,你们这都想干嘛? 梅兰芳影评(二) 这部片子,让我意料之外的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周二的缘故,我们足足排了半个小时的队,才买到票,还是第一排的,若是看演出,这是个好位子。于是乎,我们两个人就半仰着头,坐了两个小时。 说实话,一开始是不太想来看这个片子。觉得黎明不适合演梅兰芳,演不出来梅兰芳的阴柔和坚韧,但是后来看了影评还都不错,所以还是忍不住来看了。 不出意料,除了黎明的表现差强人意,故事情节稍微缓慢,其他都很好。只是,再也没有了霸王别姬。程蝶衣、段小楼,那人性深处绝望的悲哀,深深的震撼过每一个人。而梅兰芳的“孤单”略微显得单薄了一些,我想,这个戏里面最悲剧的应该是邱如白,一个摒弃京剧,而且对京剧一无所知的司法局局长,在听了梅郎一场戏之后,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梅兰芳,献给了京剧,他有着癫狂的激情,费尽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只是想让这通过梅兰芳表现出来的艺术能完完整整的保存流传下去,但是,这种超出常人的偏执却注定离他辉煌的理想越来越远。其实,到最后,我也不知道,让他痴狂的到底是京戏,还是梅兰芳。或者说,也只有梅郎一个人做到了,戏人合一。 一开场,看的真是很爽,场景,布置都细致有光彩,反正和我想象中的梨园是一样的,十三燕一开腔、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十足梨园行的“范儿”,他身边的费二爷和马四几个人的对白,表演,更是,京腔京味儿,台词够劲,一句话说出来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听的特过瘾,这是真正的京腔,一句话就能噎死你!没别的,就是舒服,听的过瘾。 青年畹华在戏台上扮相俊美,柔媚中有一分男旦的生硬,分寸把握得恰恰好;便装的畹华一袭白衣,俊雅中透出谦和懂事,人物的味儿也拿捏得很好,梅兰芳不比程蝶衣,何时是戏,何时是人他分的清清楚楚,在台上千娇百媚,台下可是堂堂须眉,所以他有爱,有义。但是自古,好东西就从没有两全过。为了他的那份“孤单”他不能爱,不敢爱,而为了国家,他又蓄须明智,放弃舞台大义凛然。而这些尖锐的矛盾,痛苦的挣扎,黎明,却一点都没演出来。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没有。 黎明,就是一行走的照片,梅兰芳可是梨园世家,哪能北京话都说不好?就会穿一身白西装走来走去,台上也没旦角的媚,台下也没须眉的刚,抛开他的内心戏不说,除了老看见有一帮戏迷围着一身白色西装的他,他就没一场戏、一个动作、一个神态能够让人感觉到他就是满北京城皆为癫狂的梅郎! 梅兰芳影评(三) 在经历了《无极》的风波后,陈凯歌从“蜚声国际”走到了“声名狼藉”。这就是万事万物在这个宇宙中的终极规律:立很难,毁很易。人们都快忘记了他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只记得后现代主义解构过的“馒头血案”。 然而这一次,可以用作大张旗鼓宣传的名号,是梅兰芳。响亮,传奇,永不褪色。陈导在他试图从玄妙的“无极”中阐释天地哲学的努力中失败后,才意识到手上最玩得转的,还是那些帮助他功成名就的传统题材。于是《梅兰芳》的片头字幕显现的那一刻,落寞的锣鼓声在字后鸣响,霎时间令人感觉昨日重现。仿佛那一个关怀人文,关怀民族,关怀国粹的老朋友,又带着新作,踏踏实实地回来了。 影片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出:师徒、情人、对峙。故事以畹华(梅兰芳的字)在夜里偷读一封大伯写的信开始。这封信也是梅兰芳一生中最重要的信,读过无数次,也无数次从中得到领悟和力量,——那是一个“纸枷锁”的故事:太后大寿,全宫着红装,唯大伯因舅母过世,身上不敢见红,从而被太监鞭打,并被戴上一副薄薄纸枷锁,破损的话就性命不保。那个岁月里,大伯自知戏子是“下九流”,由此力劝梅兰芳离开梨园行。但影片后部分也透露的信的另外内容,那就是:“或许你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那就勇敢的走下去吧”。或许梅兰芳从那时起,就成为了一个有使命的人。 《梅兰芳》最漂亮的段落,是电影第一部分青年梅兰芳与爷爷十三燕的斗戏的篇章。王学圻和余少群演绎了电影中最多的唱戏段落,一来一往都十分精彩。别看是“下九流”的戏子,当时戏院的火暴程度,戏迷的疯狂程度,丝毫不逊于现在的歌星开演唱会。如果说越剧出身的余少群还有些青涩的话,那么王学圻则是老练自如地拿准了十三燕这个注定华彩又悲剧的角色,十足的派头和腔调,令人莞尔又激动。 十三燕虽以当年伶界大王谭鑫培为参考原型,但实际上更是老一辈京剧艺人的集合化身。是他提拔梅兰芳,暗暗默许让梅兰芳在梅党领袖邱如白的撺掇下加身段,然后又死死坚持着老一辈的作派和尊严,定不改戏,最终,导致祖孙打擂。这场戏的结局自然是梅兰芳扬名立万,开启了他的时代;十三燕则在场子被砸后,留下遗言,望梅兰芳提拔戏子地位,便仙逝。他在双方最后一次擂台前对梅说的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也成为了电影的名句之一。 电影《梅兰芳》虽是人物传记,但却在史实的基础上大动笔墨,难免有美化的嫌疑。我不知道这是有梅葆玖的功劳,还是陈凯歌从《霍元甲》被告事件中汲取了教训。这就要说到这出电影戏的第二幕:梅孟恋。在梨园业内,梅兰芳是王,孟小冬是皇。在一个曾经不允许女人上台的圈子里,孟小冬也是新时代的产物,她又偏偏要选择唱须生。两人1925年在一个堂会上“游龙戏凤”,性别错位之余,又一见倾心,最终被梅党撮合成一对。但是,由于邱如白坚持认为“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就毁了梅兰芳”(因为他说梅兰芳的一切成就都是“源自孤单”的产物),所以他要用计拆散了这对鸳鸯,包括最离奇的那个刺杀案。和史实不同的是,当年记载的是某超级粉丝因为看不到孟小冬登台而去刺杀梅兰芳;电影里,却是超级粉丝因为怪孟小冬缠着梅兰芳而去刺杀孟小冬。而梅兰芳在历史上有三位妻子,包括孟小冬;电影里,梅兰芳只有原配夫人福芝芳,孟小冬则不过是梅兰芳人生中一段短暂的邂逅和婚外情。甚至连历史上那段梅孟之间由钟情到幻灭的爱情,也在电影里变得那么美好,那么励志,揉捏成了一个绚丽的传说,一个劳燕分飞的慨叹,一个“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的寓言。 对这样的改编,我们或许该去理解导演和编剧创作的初衷,但也窃以为此举大大降低预期中的戏剧张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据说梅家看了这部电影后都说好,十年内都不会让别的导演来拍梅兰芳,足见导演和编剧挖掘这段隐秘爱情故事的手法,也得到了那方的首肯。如果连被赶出灵堂的往事都被编进来,太苦涩了,换不来电影第二章的凄美,而只会成为网络时代供人随便指点的故时丑闻。顺便说一句:孟小冬最后嫁给了杜月笙。记得梅孟分手时,孟对梅说:今后唱戏,绝不会比你差;要嫁人,也绝对要嫁一个不比你差的。她或许做到了。一直让陈凯歌迷惑的“为什么梅兰芳要在美国 大萧条时期去一个谁都不认识他的地方登台”,在这里得到了导演自己的解读:情变,和使命。 《梅兰芳》第三章的主角,其实是邱如白。这个人物一直贯穿全片,是破解该片的关键之一。讽刺的是,最早推动梅兰芳寻求艺术自由、打破僵化枷锁的他,又让梅兰芳在他的手中戴上了他的纸枷锁。作为梅党最重要的领袖之一,邱如白的原型是齐如山。如果说真正的齐如山是戏精戏痴甚至一度是梅兰芳的导师的话,那么这里的邱如白则更像一个既是超级明星的经纪人,又同时是超级粉丝的人物。 历史上的梅党是一个群体,邱如白(孙红雷饰演)则如十三燕一样,是一个集体化像。这个粉丝,原本对戏曲不屑一顾,梅氏上门求教,都曾因为其身份而不愿出门相叙。但看完一出梅戏之后,却深深着迷,辞掉令人艳羡的工作,全力去做梅的后台,去结拜为兄弟……看到第一出的他,你真的会以为他快要和梅断背了。这个人物,是《霸王别姬》中,袁四爷和程碟衣的合体。他极力鼓动梅兰芳去美国演出,他策划刺杀案拆散梅孟,在日军攻占中国的时候,他会说,“德国 占了英国,英国就永远不演莎士比亚了?”他对京剧的痴迷,可以让他和日本 人合作来劝说梅兰芳上台,可以让他不再追随一个不再登台的梅兰芳。但无论落魄与否,当那个心中的名旦再次登台时,他也都会站在观众席里看着他。带着粉丝虔诚的目光,顶着凌乱又斑白的头发。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梅兰芳是不朽的”。 这也是另一个作为超级粉丝的日本军官(田中隆一)的信念,那个军官最终由于梅的罢演而自杀。这个军官坚信着一个如今看起来不那么严肃的观点:“征服了梅兰芳,就征服了‘支那人’的文化。”事实上,电影《梅兰芳》的英文名正是“Forever Enthralled”,意即“永远着迷”,指向的,或许就是邱如白,和千千万万为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而痴狂的人们。梅兰芳真正自始自终都靠得住的梅党,是英达饰演的银行家冯子光。胖胖的他,为电影也贡献了不少笑点——我是说好的方面。但也是在第三章里,梅兰芳的蓄须明志,对日本的“温柔抵抗”,让邱如白逐渐明白了梅兰芳也是一个“凡人”,并在其床前幡然醒悟。的确,梅兰芳至今都是不朽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有着令人尊敬的民族气节,这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能做到会做到的事。这时的梅兰芳很像段小楼,但他却是含蓄的,温柔的,坚定的。(www.wolizhi.com)同时,他的太太福芝芳也在电影中,被描述成了一个最能隐忍的女性,真正对梅兰芳不离不弃的爱人。即便野史上有别的说法,但陈红没有让这个角色在戏中难堪。 有时不禁觉得,这个电影里有一大堆有个性的、精湛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唯独少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梅兰芳》是一部端庄的,不过不失的影片。精彩之处大多集中在前半段,后半段则略显乏力。它只讲述了一代大师前半生的故事,结局在1945年嘎然而止,亦让人意犹未尽。电影着眼于那个风云乱世里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力图展现大小格局中的史诗感,但却远远不及《霸王别姬》的跨度和深度——这一点是陈凯歌自己也承认的。但又何必非要要求到《霸王别姬》呢?基于真实人物的故事,即便大动笔墨,也注定不会有超越事实本原的过于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天马行空的悲情,你甚至不会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给出“颠沛流离”这样的形容词。因为传记片,很多时候,终究只是一幅刻意勾勒的时代图景。为什么我一直没在前文中提到黎明和章子怡的表现?因为他们真的很努力,但也真的很可惜,——梅兰芳之所以是梅兰芳,是因为他独一无二,任何人模仿不来。历史上或许只有张国荣曾小入过化境,但他扮演的却不是梅兰芳。转过头来微笑的黎明,还是黎明;含情脉脉流泪的章子怡,她还是章子怡。我们领略到的,是当代天王巨星的风采,那白净精致的面容上,没有沧桑、伤痕和岁月。而导演试图做到的,我们想要看到的,并没有完全如愿。逝去的都已逝去,我们不再有机会回到当年;然而更遗憾的是,京剧这个国粹,也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眼中,成为了30年代美国人眼中的异乡猎奇而已。 悲惨世界影评 面纱影评 蓝莓之夜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