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上苏成并不在意,和韩禧盛好饭挑了个位置坐下。 眼见膳堂人快满了,却没人选择坐在他们旁边,有人过来还被同伴劝走。 韩禧靠着家里有钱在州县的学堂里多少算是个风云人物,第一次遭受这种待遇有点不习惯,忍不住低声吐槽。 “真正有权有势的早进国子监了,京北书院这群人大部分家里不过是地方散官,还有些旧贵族,要不然就是实在烂泥扶不上墙的二世祖,还敢嫌弃小爷?” 苏成笑笑,“他们这样是因为我的缘故,不是瞧不上你,再说这样宽宽敞敞的不是很好吗?” “放心,小爷肯定一直罩着你。”韩禧闻言在苏成的肩膀上拍拍,不再纠结这事。 两人正专注扒饭,忽然一个声音在他们头顶响起。 “请问在下可以坐这儿吗?” 来人一身布衣,看着面料比苏成穿的还不如。 苏成微微侧身让出位置,示意对方坐下。 “我叫林珣,是菏州人,你们呢?”林珣人如其名,长得也是瘦骨嶙峋,身无二两肉。 苏成见对方没有恶意,简单介绍了自已的来历,反正要打听到这种事易如反掌,没什么好隐瞒的。 对方也没在旁边一直聒噪,只是简单交个朋友就闭上嘴安静吃饭,很有分寸感。 吃过饭之后,韩禧说想去出恭,苏成独自回了房间。 韩禧出去晃悠一圈也没闲着,带回来一个消息,“那林珣还挺厉害的,听说是以他们州里第二考上来的。” 苏成并不意外,每个州情况不同,像菏州这种相对穷困偏远的地方,能考上的总共不过三五人罢了。 多数名额还得给当地的名门望族,寒门子弟除了最拔尖的几个,肯定是没机会的。 若非因为当今圣上是昭南人,近年昭南的几个州水涨船高,推荐名额比往年多出几倍。 他和韩禧多半是没机会进京北书院的。 韩禧坐到苏成旁边,没等他回答又继续说,“还有件更要紧的事,听说碧海楼有场诗会,届时许多文官大儒都会到场,要是能得他们赏识,将来仕途可不得一帆风顺了吗?” “没你说的那么夸张,这作诗和做官是两码事,那些大儒岂会不懂这个道理?不过能结交些人脉总是好的。” “有道理。我倒是想去瞧个热闹,只可惜咱们书院上千人,能去的怕是最多几十个,应当轮不着咱们。”韩禧虽然不服某些官宦子弟,但不得不承认人家家里做官的就是比他这个商户之子有优势。 “咱们尽力争取吧,轮得上就去,轮不上也无妨。”苏成一路考上来,早就明白有些圈子不是他硬挤就能挤进去的。 反正凭他现在做起来的生意和积攒的人脉,至少能保证自已一家人富足和乐的生活。 因为不抱太大希望,苏成和韩禧都没把这事放心上,跟以前在旧书院的日子没什么两样。 唯一不同的是之前偶然结识的林珣借着各种吃饭听学的契机自然而然地加入了他们。 秉承着多个朋友不是坏事的原则,二人没过多抵触林珣的接近。 毕竟书院里像他们这样出身的人不多,林珣想抱团取暖也实属正常。 而且林珣的确挺有本事,文章典籍那叫一个倒背如流,讲得比书里还详细。 这日苏成正和林珣讨论文章,韩禧走过来喊他,“你托我打听那事有消息了,咱们回房去说。” 林珣压下心中的疑惑,目送二人离开。 “我表哥说了,往宫里递消息倒是有办法,若是像浣衣局这类做杂活的地方,拿些银子托送菜、倒泔水的师傅就能办成,再往内宫去就得找宫里负责采买的那些宫女太监,总之得看你姐在哪儿当差才好想办法。” 韩禧见苏成一脸为难,瞬间明白他多半是不清楚,“你这是一问三不知啊,你爹娘呢?他们能知道不?” 苏成摇头,他早就问过爹娘 ,这几年根本没有阿姐的消息。 “你姐这么多年都没跟家里联系?连封书信都没有?”韩禧心里有了不好的猜测,“听说皇宫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稍有不慎……” 韩禧这人一直被周围人惯着,说话有点不经过大脑,反应过来后赶忙止住话茬,“那个,我不是咒你姐的意思。” “我明白你是好意提醒。当初家里为了给我治病把我姐卖了,我姐心里一直不大高兴,所以少有联系,何况昭南和京城相距千里,总是多有不便的。”苏成这话是在安慰韩禧也是在安慰自已。 这么多年阿姐只来过一封报平安的书信,后来就再没音信。他不知道怎么联系她,只想着到京城就能见面,从来没往她会出事那方面想。 一定……不会有事。 “这样吧,你告诉我你姐的名字,我让我表哥托人帮你打听着,肯定能有消息。” “有劳。”苏成将自家阿姐的名字写给韩禧。 苏成千盼万盼没等到自家阿姐的消息,倒是先得了另一件意外之喜。 “可以啊苏成,你竟然不声不响就上了诗会名单,都不跟兄弟我讲。”韩禧这话有羡慕,更多的是打趣。 苏成无奈一笑,“我也不知为何会如此。” “恭喜。”林珣郑重其事地道贺。 “多谢。” 将名单交给各院夫子的文谨回去找自已的上司复命。 “大人,这小子的姐姐至于让咱专门给他开个后门吗?他可不是这群学子里边最出彩的。” “什么因为他姐姐,你少胡乱揣测,嘴巴没个把门儿的。咱这诗会也不能光让世家的人参加,尤其这次以清川先生为首的几个大儒都是寒门,此子正好作为这批新生里寒门子弟的代表。 再者他腿有疾一事算是给咱们多添了一层噱头,让人看看咱们京北书院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免得外面总说咱们只为世家子弟谋出路。” 文谨见套不出半分有用的话,只能恭敬作揖,“大人英明。” 【本文的科举不是按照明清时期从秀才一直考到状元的设定,借鉴了更古早的一些朝代,也有私设,大家看个热闹就好哦。】 第104章 韩禧打架 “诶,林珣,诗会你没去啊?我以为你会和那苏成一块儿呢。”说话的是一个家境普通的学子。 这学子既看不上林珣等人的穷酸,又够不着那些贵族,见苏成被选上,心生妒忌。 林珣其实也想不通为什么明明自已学得比苏成更好,被选中的却是苏成,但他听得出眼前的同窗没安什么好心,只得假装不在意地收拾书本。 韩禧见有人挑拨离间,走过去把那人和林珣隔开,看向林珣道:“今日下学早,我请你去外边儿喝茶呀。” 林珣暗中捏捏自已瘪到不行的荷包,摇头想拒绝。 他一路考上来得了不少官府和书院的资助,耐不住京城的东西太贵,随便几件笔墨纸砚买下来都得花费数两银,根本没有闲钱再用在别处。 韩禧从来没为钱发过愁,苏成已经算是他接触过比较穷的朋友了。 但苏成也从未短过吃穿,所以他没领会到林珣的顾虑,只以为他和苏成一样是性格比较内敛,于是硬拉着他往外面去。 “咱们就去碧海楼附近的竹里小馆吧,兴许还能碰见苏成他们。”韩禧天生对吃喝玩乐的地方感兴趣,早就将京城的地皮摸了个透彻。 京城有名气的茶馆都聚集在碧海楼一带,竹里小馆凭借其清幽雅致的环境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价格。 “你瞧瞧喜欢喝什么?”韩禧示意林珣选茶。 林珣有些无所适从,左手捏着右手,“我都行。” 韩禧看出对方不熟悉茶道,也不勉强,“要一壶小岘春,配三种糕点,不要太甜的。” 林珣扫了一眼几样东西的价,发现这一顿茶点足以抵得上自已好几个月的饭钱。 他知道韩禧比自已和苏成有钱,但没曾想他能有钱到这么花都不眨眼的地步。 “苏成跟你一样,得我强行拽着才肯出来。而且每次到我家酒楼吃饭都非要自已付钱,其实咱们朋友之间,没必要计较那么多。”韩禧说这话的本意是想让林珣放宽心,不用在意钱的事。 林珣的关注点却不在于此,他本来以为苏成和自已是一类人,没想到苏成还能有钱去酒楼吃饭。 “你瞧,那是不是苏成他们?”韩禧他们坐的位置正好对着碧海楼的二楼。 韩禧虽然嘴上说着不喜欢京北书院的人,但家里毕竟是做生意的,该结交的没少结交,这次参加诗会的许多人他都认识,也没单把注意力放在苏成一人身上。 他今日是特意来看看这诗会的情况,兴许以后回昭南也能照着办一场,为自家酒楼增加些名气。 林珣却只认识苏成一人,下意识盯着苏成看。 苏成穿的衣服跟往日不同,虽然不算华贵,但跟旁边几位老者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场面意外地和谐。 并不像他想的那般格格不入,更没人将苏成排挤在外。 林珣原本是有些担心苏成,现在见他没事,反而又觉得一股气憋在心口出不来。 韩禧看了一会儿,什么都听不见总归没意思,喝完一杯茶就想回去睡觉。 林珣也便跟着回到学舍。 他想着韩禧请客,自已总得回报些什么,他知道韩禧的注解总是写得歪七扭八,便主动提出帮他摘抄。 韩禧自然欢欢喜喜答应。 于是林珣拿着自已装书的布包到韩禧和苏成二人的房间。 韩禧给林珣磨好墨之后,看他写了一会儿,没忍住自已靠在柱头上打起瞌睡。 他刚眯着,外面突然变得很嘈杂。 韩禧气急败坏地走出去查看。 林珣抬头问:“怎么了?” 韩禧朝外面翻了个白眼,“没怎么,有人的书掉了,正挨个房间找呢,一本书而已至于吗?” 林珣忽然想到什么,打开自已的布包一看,里面果然多了一本不属于自已的书。 应该是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