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修人:歌笑在湖畔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励志网阅读:2328

应修人:歌笑在湖畔

应修人:歌笑在湖畔

应修人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那个年代,他为中国诗坛带来了惊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1922年3月的最后一天,柔和的春风轻拂柳梢,也轻拂着四个年轻诗人的脸庞,碧波荡漾的西湖似乎比往日更显明丽。西湖曾经启迪了无数诗人的灵感,曾经诞生了无数不朽的诗篇,或许西湖的水最善于倾听诗人们的心跳。那一天,应修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泛舟西湖,热烈地交谈着。那一天,“湖畔诗社”在美丽的西湖上悄悄酝酿成型。

汪静之回忆:“诗社是应修人首先建议的,没有修人,决不会有湖畔诗社。”没错,要不是当年应修人看到汪静之发表的《定情花》,那清新的文字深深吸引了他,促使他立即写信鼓励;要不是他俩在信中畅所欲言,迫切地想要见到对方;要不是他们彼此欣赏,促使他们想要表达内心,想要打破沉闷的诗坛。他们歌笑在湖畔,他们的诗也因此变得清新缠绵,一如波光粼粼的西湖水。

回到上海,应修人从4个人的诗稿里选出一部分,编了一个小册子,定名为《湖畔》,以湖畔诗社名义印了3000册,并于当年5月出版。诗集共性鲜明,反映了他们对甜美生活和梦想的勇敢追求,得到郭沫若、叶圣陶、郁达夫、朱自清等人的称赞。1923年春,他们又出版《春的歌集》。两部诗集的问世,对当时新诗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湖畔诗人”,朱自清曾这样评说:“中国缺少情诗,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4个年轻人,他们那时候可以说生活在诗里。”“湖畔诗人”当时以清新自由的爱情诗风行一时,他们对新诗的最大贡献就是爱情诗的创作。

应修人投身革命后,诗写得少了,现在发现的只有1927年11月去苏联途中写的《海参崴的海》和1928年3月写的《在莫斯科》等几首小诗。

海水是碧蓝又皎清,浪花开出了万朵缤纷,昨天还是一波不兴,海哟怎么今天这样的跳跃欢欣……风已紧,雪已深,门外路难行呵,咱们携着手儿呀,携着手儿前进……英勇慨而慷1

926年年底,应修人受党派遣到广州黄埔军校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认识了仰慕已久的鲁迅先生,认真聆听了先生的讲演《革命时代的文学》。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应修人离开广州,不久便去苏联学习。他努力学习语言,学习马列主义,还与温柔多情、热爱诗歌的曾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两人于1928年在苏联结婚。

1930年,应修人夫妇回到上海,在中央军委秘书处地下油印机关工作,其主要工作是把上海的文件油印后,用密写的方法带到湘赣豫皖等地区。几个月后,他调到临时中央组织部工作,并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忙碌的工作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重新拿起笔,废寝忘食地创作,写作了童话故事《旗帜的故事》、《金宝塔和银宝塔》,歌颂红军,歌颂苏区人民。

1931年,应修人又调到临时中央担任财务工作。他以古董商身份出现,他的家也成了地下工作据点,当时,周恩来同志就经常到他家彻夜不眠地工作。1932年,应修人担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主编《大中报》,他还参加沪东区工人运动,彻夜撰写传单。

1933年5月14日,他去昆山路昆山花园7号4楼丁玲住的地方联系工作,因为江苏省委组织部秘书周光亚叛变,丁玲已被捕。当时特务们在楼上埋伏着,当应修人推门进去,便落入了特务的包围之中,搏斗中应修人被几个特务打出4楼窗口,坠楼牺牲。

应修人牺牲的消息传出,激起了各界人士的极大愤怒,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上海文化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都纷纷发表声明,控诉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作家的罪行。他的妻子曾岚在奉命转移时,把应修人脱下的那件夹长衫带走,发现衣袋里有一首小诗,(www.wolizhi.com)小诗的最后几行是:纵然天地一齐坍碎/可是从这败墟之内/依然有我的爱火飘飞!

3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但他的精神让我们永远缅怀。他创作了诗歌,也实践着他的诗歌。他曾在《旗帜的故事》中写过这样两句话:“没有我们的血,决没有我们的胜利。”而故乡的人民更是为有这样一位英雄诗人而自豪。慈城有了修人学校,学校里设立了修人纪念馆,学生们入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听老师讲应修人的故事。

从修人学校眺望故居的方向,隔着宽广的农田。当年的应修人曾试图回乡兴办农场,让家乡的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眼前这安宁祥和的景象一定曾闪现在应修人当年梦中吧。

应修人作品_应修人诗集 应修人:到邮局去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