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赈灾如此为国为民之人,却遭这般猜忌,实在是寒人的心呐!” 御史大夫陶恒之听了,立刻反驳:“潘侍郎,国家有制,各司其职,敬王出兵在外,是为重创赤琅而保国安民,结果明知吉州有瘟疫,还将大军驻扎在周边,万一军中闹起瘟疫,那后果不堪设想啊。十万之兵,那可是国之精锐啊!如此来看,敬王行事草率,虑事不周,应遭严惩。” 户部侍郎潘中远听到这里,哈哈大笑了两声,再次反驳:“陶大人说敬王出兵在外,是为重创赤琅而保国安民,那么,吉州数十万百姓就不是大墨的百姓了吗?就不需要他敬王的保护与安定吗?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敬王途径吉州,眼见饿殍遍野,却视而不见,挟大军而过,岂不让天下百姓寒心?” 他们争执得不可开交。 墨珩扶着额头,忍耐着听到最后,也没听他们争出个结果。 “还望殿下三思。” “还望殿下召回敬王,予以惩戒。” “还望殿下速速派人送去军粮。” 他们把难题丢了过来。 墨珩紧皱眉头,正思量着,就听外面传来一句:“姬姑娘回来了。” 他想到戚小卿,瞬间来了主意,忙招手叫来宫人,吩咐道:“去,叫戚小卿过来。” 第156章 戚小卿一下车辇,就听宫人说太子正跟大臣议事,不可打扰。 她也知道事情轻重,果断上了车辇,准备再四处逛一圈。 结果才上了车辇,就见香玉跑过来,气喘吁吁道:“姑娘等等,殿下叫姑娘进去呢。” 戚小卿听了,下意识摇头:“不了,等殿下忙好了,我再过去吧。” 搞笑呢?人家当权者们处理国家大事,她一个小宫女去刷存在感?也太不知分寸了! 香玉见她不下来,忙劝:“殿下兴许有事交代,姑娘且过去瞧一眼吧。” 戚小卿听了,觉得有点道理,就下了车辇,朝殿里走去。 她一进去,就看到墨珩坐在桌案处,前方跪着几个大臣,而气氛还挺沉重的。 议事不顺?还议的很不愉快? 她想着,立刻就萌生了退意,才踏进去的脚,也收了回来。 谁料,下一刻,就见墨珩看过来,直接喊道:“戚小卿,你过来。” 得,这下是万众瞩目了! 大臣们都一脸懵地看向殿门口的戚小卿:不会吧?太子之前不近女色,现在是色迷心窍了?他们正议论国事呢!怎么能叫女人过来? 戚小卿顶着众大臣审视而犀利的目光走了进去。 说实话,她有点尴尬,短短几步路,思维发散的也很快,一会想着丑媳妇见公婆,一会想着浣衣局那些宫女说的红颜祸水! 不!红颜祸水做不得,没好下场的! 她这么想着,就板着脸,挺直腰背,高抬着下巴,保持一种严肃而不失端庄的姿态,连声音都故意压得低沉了些:“殿下,您叫奴婢过来,有何吩咐?” 总之,绝不露出一点红颜祸水的娇态。 墨珩觉得她很怪,却也不知她的脑回路,多看她两眼后,就收回视线,跟她说了事情经过,然后问道:“你觉得敬王此举是否偏颇?” 戚小卿觉得凡事有利有弊,应当辩证对待。 但如果非问她要一个对错,那就唯有摇头了。 “殿下恕罪,奴婢不知。” 她才懒得掺和他们男人间的争权夺利。 墨珩见她这么说,微微皱眉:“是不知,还是不想说?” 戚小卿自是不想说,但抬头看他时,眼神那叫一个诚恳:“殿下,奴婢真不知。” 墨珩不信,轻笑一声,诱惑道:“你要是知道,孤就圆你一个心愿。” 他话音落下,就看到她眼睛亮了下,心里一咯噔,忙补充:“除了离开。” 戚小卿眼里的光瞬间灭了,但想着浣衣局的叶蝉,犹豫再三,还是大着胆子说了:“殿下,奴婢觉得事情有两面性,一利一弊,全看利弊的比例了。比如敬王此举,一是确实有逾矩之嫌,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敬王赈灾,救济百姓是实实在在的善举;二是确实将十万大军置于危险之地,但敬王敢那么做,定然考虑过后果,而直到现在也没听说军中有人感染瘟疫……” 她说到这里,便停下了,剩下的,不言而喻。 墨珩手指搭在桌案上,有规律地敲了几下,接着她的话道:“所以,你觉得敬王做得好,他是功大于过?” 戚小卿是这么想的,但她说的含蓄:“回殿下,奴婢觉得,且行眼前事,莫问前程。” 她不知自己一番言语特别高大上,不仅美化了敬王的举动,还把敬王的格局给拔高了。 那些大臣也都被她的言语给镇住了。 尤其是御史大夫陶恒之,他看向她,眼里是遮不住的赏识:好啊!妙啊!这姑娘竟有如此通透的眼界与格局! 墨珩也对她另眼相看,但面上很冷淡:“退下吧。” 他吃醋了,为她高看敬王,为她替敬王说话。 不高兴。很不高兴。 他生气了,问题很严重。 第157章 戚小卿退下后,才反应过来自己说话欠妥:墨珩一直让她离敬王远一些,结果她却说了敬王的好话,他肯定生气了。 哎,怪她太实诚了! 不过,她确实觉得敬王此举很仁义,就像她的偶像墨日臻一样,很有社会责任感以及国家使命感。 真是好男儿! 她的崇拜之心高涨,也就不在乎刚刚说话是否惹墨珩不高兴了。 管他的,她从心出发才没错呢! 小太监王敏不予认同,一旁小声唏嘘着:“我的姬姑娘啊,你怎么就那么说了呢?” 戚小卿瞧他一眼,不解地问:“我那么说怎么了?” 王敏道:“那敬王打仗就好好打仗,搞什么劳什子的赈灾?好名声被他抢完了,是想功高震主吗?” 戚小卿想着敬王意图夺位,心里一凛:看来敬王的野心,这些宫人也能看出来。 不过,以她旁观者的视角,敬王能文能武,还体恤百姓,看着倒是明君之相。 正想着,就见殿里的大臣走了出来。 他们中的御史大夫陶恒之还主动上前搭话:“姬姑娘是有大智慧之人,还望以后多为太子殿下筹谋。” 这话像是要她从旁协助太子,嗯,贤内助? 戚小卿不敢担当此任,忙摆手,谦虚道:“大人言重了。” 陶恒之摇头一笑,目光慈爱:“太子殿下看重姑娘,望姑娘勿忘初心。” 户部尚书郑韬一旁瞧着,念及戚小卿偏帮敬王,有站队之嫌,就说:“陶大人,后宫不得干政,乃是古训。姬姑娘跟你无冤无仇,你可不要害人家小姑娘啊。” 他可不想太子被她左右思想,很容易走上红颜误国的道路。 户部侍郎潘中远听了,又上前跟他唱反调:“郑大人此言差矣,太子是储君,为君之道,应察纳雅言,从谏如流。” 三人又争执起来。 戚小卿不想当活靶子,立刻恭敬一笑闪人了:“诸位大人慢行,奴婢且去伺候太子殿下。” 话没说完,人就进了殿里。 墨珩还坐在桌案处,翻看奏折,听到动静,抬头瞥她一眼,目光晦暗不明。 戚小卿感觉他心情不大好,一时不知要不要说叶蝉的事了。 这么犹豫了一会,就听他说:“想说什么,就说。” 她听了,一咬牙,就说了:“敢问殿下刚刚说的可还算话?” 墨珩想着刚刚的许诺,点了头:“自然。你有何心愿?” 戚小卿说:“我跟浣衣局的小宫女叶蝉挺有缘的,想她到东宫做事。” 其实,调一个小宫女到东宫来,也就一句话的事。 但墨珩莫名不想那么做:他才把段玉卿弄走,她倒好,立刻跟个小宫女走近了,还想把人弄到身边,是故意跟他作对吗? 这么一想,就更排斥叶蝉了,可许诺过的事,也不好反悔。 戚小卿看他沉默良久,有反悔之意,忙提醒:“殿下答应过的。殿下说我知道,就圆我一个心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殿下还是储君,更不能言而无信。” 墨珩听着她的话,捏紧了手中的奏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