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很多家长意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对孩子多了陪伴。问题又出现了,有的家长说我也天天陪伴着孩子呀,一有时间都陪伴孩子,为什么陪伴并没有让孩子变得更好呢?没有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呢?其实,陪伴并不仅仅指时间上陪伴,重要的是用心的程度。教育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是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如果您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更好,但是并不代表陪伴孩子的时间长,就代表家庭教育越成功。重要的是如何陪伴,陪伴孩子做什么。有的家长觉得,陪伴孩子就是坐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做事情。也有的家长觉得,陪伴孩子就是每天陪孩子玩耍。其实这些说法都没有错误,错误的是陪伴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就拿写学业来说吧,有的家长陪伴孩子写作业就是让孩子先自己写,写完了家长检查,及时纠错,家长的陪伴起到了辅导作用。而同样是陪伴写作业,有的家长觉得自己是监工,负责看着孩子写作业时候不要玩儿。所以就会自己在一边打游戏,一边监视着孩子。这样的陪伴,没有任何质量。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觉得家长不信任自己,一直盯着自己。这种不用心的陪伴,会让孩子反感。理性的 “不管”绝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而是一种技巧,以不管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陪伴孩子并不是完成任务,要将“完成任务”的心态转变为“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心态。在学校,老师可能经常会布置一些亲子手工,或者是一些需要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任务。有的家长觉得很麻烦,嫌费事儿,干脆自己把作业完成了,或者自己把手工做了,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也避免了很多麻烦。而有的家长把陪伴学习的机会当作是自己和孩子共同进步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在陪伴的过程中,家长学到了很多东西,孩子也学了很多东西,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这才是有效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用心而不是用力。 当然,陪伴孩子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家长在陪伴孩子之前,也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今天是否想让家长陪伴。如果孩子想独立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还陪着,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做事的效率。如果哪一天孩子特别想让父母陪伴,而家长因为工作太忙或者有点累,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其实也可以给孩子请一个“小假”,告诉孩子今天不能陪伴的原因,还要让孩子理解自己。 陪伴孩子真正重要的不是时长,也不是频率,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分享”。“一个彼此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一个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鼓励的机会”。有效的陪伴,可以“身”不在,但“心”必须在,当然,“身心”都在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