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边2》是一本由阎海军 主编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崖边2》读后感(一):艺术里的村庄,尽显乡村之美与自然之美 近年来乡村似乎很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喜欢前往乡村进行他们的艺术创作,乡村独有的自然景观也尽显着一种得天独厚的创作底色。 《艺术里的村庄·崖边2》就是一部介绍乡村建设与乡村艺术的作品,它着重于立足新乡村、创造新文艺、培植新青年,是一部致力于乡土研究、乡村艺术、乡村建设作品。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就以宋庄为代表兴起了乡村建设。艺术乡村和文化乡村的建设无疑为乡村带来了文化、教育、艺术上的发展。 艺术家的到来给宋庄注入了文化标签,为了追求艺术创作,很多人主动放弃体制内的单位工作自我“下放”到乡村,在乡村从事艺术创作。他们在工作中往往都是坚持一个人,希望不受外界影响,乡村的生活节奏和当地的生活元素,形成了宋庄乡村的风格模式。 “白庙计划”为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线。2013年徐弘滨策划了“潮白河畔——白庙艺术家群体记事”展览,这是个以社会调查和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成果展,多地艺术家参与了白庙村的改造计划。“白庙计划”让每个参与者打开内心,促进了艺术家们与当地的村民的关系,使艺术回归到自然状态,地方的社会文明得以改造和提升,同时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如福建厦地、贵州洪江、云南光崀、福建后田、甘肃安口等多个具有代表性性的艺术乡村。艺术家在乡村进行创作,创造了当下新的艺术乡村也开创了乡村新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和村民们一起成长,艺术家在改变乡村的同时,乡村也在改变着艺术家们。 乡村审美的衰变,家园意识的觉醒,如何让村民成为乡建的主人,这些乡村建设成果与当地村民日常生活的互动性和紧密性进一步增强,不但突出了农村本色,更是与自然环境、乡土人情融为一体,它既是自然美的展现也使乡村美得以升华。 乡村艺术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形式,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滥觞之地,村庄艺术是庞杂文化体系中带有表象性的元素之一,而从村庄艺术入手,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天地。 《崖边2》读后感(二):乡村与艺术的化学反应 从古至今,有不少艺术家隐居于乡村。这些年,有越来越多心怀艺术或与艺术搭上边的人也选择了乡居生活,可能是因为乡村的房屋通常比较大,便于他们创作,也或者是因为乡村的自然环境更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自然的氛围让他们也更让保持艺术的灵性。 《崖边2:艺术里的村庄》专访了一些扎根于乡村的艺术家,从他们的视角重新审视艺术与乡村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书中访谈了六位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艺术家,来聊聊他们以艺术乡建的经历和他们对这一主题的关注、感想,以及他们在这场艺术乡建道路上所踏的每一个坚实的步伐,伴随着他们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艺术赋予乡村复兴的力量。 六位艺术家,分别处于不同的地方。有的在北京宋庄,有的在福建厦地,还有的在贵州在去南在甘肃。不同的省份乡村,本身艺术氛围也各不相同,他们的着眼点也不尽相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他们用艺术唤醒乡土。 有人说“艺术是无用的”,可是偏偏就是那些听着无用的艺术,却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每个人存活在世间多了许多追求与欢乐。在北京宋庄的艺术家告诉笔者,那么多艺术家的进驻,给当地带来的不仅是文化的交集,还有经济上的改变,而且更大的改变是很多村民也开始做艺术品,他们也开始关注那些“无用”的事物,开始进入艺术这个行业。乡村艺术,乡村文化聚休,给广大的民众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虽然有的艺术乡建发展到后来变成了商业化,但是民众在艺术上的领悟也被带动起来了。最为重要的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因此能得以保护和传承。这大概也是至今为此,艺术乡村存在并被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乡村文化圈在艺术家们的带动下变得越加具有文艺气息,艺术带给乡村的不仅仅是浓厚的艺术氛围,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和肉眼可见的生态环境的改善。 有时候,我会关注一些艺术乡村的VLOG,看着那些艺术家们在乡村的半隐居式生活。当我们在看这些VLOG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也在随之而平静,思想也因此发生了改变。除了羡慕,可能也在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不再困在城市里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能够亲近自然踏踏实实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崖边2》读后感(三):当艺术与村庄相融合,会有什么样的新体验?新创意? 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元年。各个地方的乡村,都在结合着自己的特色,挖掘亮点与文旅相结合,用文旅来带动当地全方面的发展,从而渐渐实现乡村振兴。 由于自己从事着乡村振兴的工作,平时都会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比如说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就是了解中国乡村很好的书籍之一。前段时间在逛书店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这本《艺术里的村庄2》,关于艺术和乡村建设结合的,里面用了不同省份的一些案例,来说明艺术对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我对此书挺感兴趣的,拿起来阅读之后觉得内容也不错,于是便购买回来详细阅读。里面有两个案例就讲到云南,其中一个是光崀村,另外一个是外普拉。自己作为一个云南人,又从事着乡村振兴的工作,对这两个案例当然是要好好研究。当然,书中其他地方的案例都讲述得很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来学会发现乡村中的美。 在昆明安宁太平新城,有一个村子叫光崀(làng)村,这是一个百年古村,光之明意,山之良者。“紫气东来晨曦,幻影印水塘。和风细雨氤氲,安心在光崀”,光崀村由此得来。 这里的乡村风貌,湖山风光自然且人文,听说有许多现代艺术家搬进村子里来做工作室。目前已成为昆明周边“最美文艺村”。 春有油菜,夏有稻田、秋有芦苇、冬有野花。可以说,光崀村是四季都有特色,游客在不同季节来,都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田园美景。近年来,云南安宁市的光崀村抢抓乡村振兴机遇,打造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特色村,不仅拓宽了村民致富渠道,也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光崀村为了以最好的形态呈现在大家眼前,在保持村落原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由手工艺人和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共同参与,对院落进行改造设计,通过专业的视角和艺术家的眼光打造独一无二的庭院。如今已有32家文创机构在这里落户,不少院落已经从原本淳朴的农家院落变身为漂亮舒适的艺术院落。 这也是艺术与村庄相融合的好案例分享,通过多方联合改造和加入创意,使得乡村变得更美丽,让更多游客愿意来到这里进行打卡拍照、住宿旅行等,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也是《艺术里的村庄2》这本书的作者想阐述的理念:让乡村赋予艺术创作,结合着自身的特色来发展,形成具有美感的乡村,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每一个地方的乡村都可以加入一些艺术进来,那么对中国长期的乡村振兴而言,将会是一个很良好的发展。 此书非常适合对艺术和乡村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相关的学习者、旅游者,不仅可以让你了解到当下艺术乡建的好案例,还可以引发你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主编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情怀值得称赞,以及此书邀请到温铁军、韩少功作为顾问,都是乡村研究领域很厉害的学者。书中的作者们,也都是文采很好且在该领域有研究的人。 阅读完之后,在我心中留下了许多念想,以后有机会的话,书中分享的案例所在地,都想陆续一个一个去看看。 推荐此书给喜欢美丽乡村、喜欢艺术的你。 《崖边2》读后感(四):关照乡建艺术,延续中华文明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最丰富的内涵,也是中华文明现代具象且最具张力的呈现物之一。"乡村文化"是流口常谈的话题,却是常谈常新。时代在变化,接触和融入它的人也在变化。但不变的是,它属于所有人,它的发展也关乎所有人。 封面精美设计 《崖边2》里每一处村庄与艺术家们的故事都深入人心,每一处村庄都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就好比一位位个性鲜明,却隐藏魅力的人,乍一看只觉得外观形态各异,新奇得好! 仔细相处起来又会觉得内涵丰富如此迷人,惊叹万分。从北京的宋庄到甘肃的安口,《崖边2》让我们从图文中有幸见证了宋庄与时俱进的"开放气质"与"公共化的魄力"、叹服于厦地的"焕然一新的奇迹"与感慨于"复兴之路"的艰难,最难在人心、从文字里亲历洪江老房是如何一步步实现"废物的再生"和艺术家们是如何抗住乡建中不可预测的代价与村民友好相处,共生共荣、欣喜于光崀村的"环保品味与时尚气质"和外普拉和白甸村的因"村"制宜,可持续发展、失落于"类后田"村落文明难以延续的命运也期待着艺术与村田碰撞出文明延续的奇迹、最后在安口我们感动于乡建过程里年老一辈为年青一辈的蓄力,与青年一辈为年老一辈的续力的互动,也感慨于现实的压力和实现乡建宏大目标的艰辛。 《崖边2》向读者介绍了不少关于乡建事业的重要词眼或特殊事件。比如书籍提到推动乡村艺术化建设的计划或模式就有不少,助力于宋庄艺术区进入发展新阶段的 "白庙计划"、弥补厦地村"投工投劳"自建模式不足的"工料法"、"耕读聚落"的云南独具特色的梯田文化、"后天计划"等,每一个理念或设计下都饱含匠心精神,承载了众多乡建艺术家和建设者们的众多期待。 "耕读文化"、"小乡建"、"古村修缮"、"因'村'制宜"、"地缘文脉"、"村史馆"等具有乡村特色的词汇也让我们对乡建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乡建绝非修修补补,建造翻新那么简单,它是综合考量,认真规划后的蓝图愿景和有意义的活动。 《崖边2》所展现的不仅仅是那浓浓的村庄艺术,也传递出了纯纯的村人情怀。这里的"村人",不仅指村里人,也指村外人;不仅指农民,也指文化人。这里的村人可以是对乡建一窍不通,但一心坚持支持和弘扬乡建的人,也可以是促成乡建事业开展,为此提供脑力、人力或财力的艺术家、建设者或者投资人们。书籍提到的那些热心家乡建设重任的实在村官、与村无关却有缘的异乡乡建爱好者、由乡村哺育长大走出乡村,后来又回归乡村怀抱的村民……都让我们感受到充满挑战的乡村建设下汇聚着温暖人心的乡土关照与历久弥新的人文关怀,也让我们对乡建的未来充满期待。 乡建本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文明的传承的重要形式,希望这门书能吸引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去深入了解乡村建设,也希望这类书籍能号召更多的乡村爱好者投身于乡建艺术,延续中华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