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土》读后感摘抄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励志网阅读:1131

《虚土》读后感摘抄

《虚土》是一本由刘亮程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虚土》读后感(一):《虚土》:在虚土庄上的日日夜夜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刘亮程的小说。说它是本小说,其实真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或者脑海里认知的小说不太一样,但这里面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有的是一个虚构的虚土庄,和在虚土庄生活的人和物。

曾经,对于自己能入坑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感到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一来我对散文丝毫不感兴趣,从来都是远远避开,也不会觉得自己会喜欢看一本散文。二来,像我这种平时只喜欢看不用动脑的且情节曲折的小说的人,好像和平平淡淡的乡土文学是两个时空,永远不会交汇。

越是想不到的,越是会变成现实。忘了是哪一天,也忘了是在什么情况下拿起的《一个人的村庄》,就这么一页一页地看完了。合上整本书的一瞬间,感觉自己从头顶到脚跟都是放松的,整个人都沉浸在刘亮程带有泥土气息的文字里,村子里的一花一草,一狗一驴,都变得会呼吸会说话有思想,农村生活是漫长但不无聊的,是平淡但有趣的,想起了小时候放暑假时回到农村姥姥家,“爬高上低”的时光。

这段读书的时光带给我的惊喜太大了,于是,这次我义无反顾地拿起了《虚土》。刚开始看的时候,总是看不懂。主人翁是一个5岁的孩子,但看的时候总是感觉,这个视角中没有正常5岁孩子的天真,总是充满了迷茫。

后来是自己换了一种角度——不把这本书当小说去看,不再关注一个人的生活历程,也不在关注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将这本书当成一篇有着刘亮程自己风格特色的长篇散文去看,然后慢慢地,就逐渐理解了虚土庄的存在、生存和繁衍。

有时候觉得虚土庄飘在半空中,是虚无缥缈的,原因就在于这本书中采用的叙事结构不同于以往的小说,庄里的一人一物、一言一行,都带着些许荒诞的色彩。有些人物出场了,但是似乎也没有起到推进情节的作用,也没有关于这个人物的发展变化,TA就在不知什么时候默默消失了;有时候看,却觉得虚土庄扎扎实实落在地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村庄,这是因为庄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日常见到的,刘亮程特有的语言也带着朴实和地气。整本书充斥着这样的虚幻与现实,让人有一种游离又深入之感。

我给自己的解决办法是:看这本书的时候,用一种看散文时的闲散心境,不为了读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只为了在闲暇时间,整个人都处在一种很安逸的状态下,去感受虚土庄里的日日夜夜。没有目的,只为了一段旅程。

最后想说的是,刘亮程的文字很刘亮程,刘亮程的作品也很刘亮程,他有他独特的魅力,当你开始看一本署名为“刘亮程”的书,那么,欢迎你开始走进刘亮程打造的“刘亮程宇宙”。

《虚土》读后感(二):一个如梦的世界,有张力,有灵性,有寓意

再次读到刘亮程的小说,我只有一个想法:果然是永远的神,你可以永远相信刘亮程!刘亮程是新疆作家,是一位硕果累累的大作家,也被誉为自然文学大师。他的文字极有能量,也极为有灵性,这种将对土地充满极度热爱和眷恋之情妥贴地写入字里行间,写入人骨子里的描摩方式,在整个现当代中国作家中,你再也找不出相类的第二人。当然,同为新疆作家的后起之秀李娟在风格有类似之处,他们的作品都值得我们深入阅读。

“虚土”二字在《逸周书·文政》中有句子言“无由不通,无虚不败”。虚土,即荒芜之地。还有一重解释是将墟这个字拆开为偏旁的“土”和“虚”,反过来就变成了“虚土”,“墟”字本意是大丘,大土山。这样的大土丘,可以视之为作者心目中的村庄所在地。再将虚字引申来看,又有薄弱、空隙、孔洞、浮华、空泛、没有根据、不可捉摸、不真实、浮浅等意义。这些意义背后可以作为作者笔下老村庄印象:如今的村庄常常是空无一人的,曾经的繁华热闹都像隔着一层梦;如今的村庄一切都像是筛子,到处漏风,再没有从前的密实和耐用;如今的村庄也是孤单的,像还身处其中的人,都老了,什么也干不了了,所有的存在变成了虚无的意义。在刘亮程眼里,虚土是自然的土,是还没有被人踩践踏的土——那么,千百年来,又有哪里的土没有人活动的足迹呢,也只有远远的儿时记忆里,在梦里才有这样的存在吧。自然的土,这种念想,如今自然如梦一样是空的。

刘亮程用“虚土”二字为名,应该也寄托着对祖祖辈辈生活村庄的追忆,环境、人、动物、听到的风声、雨声、看到的颜色、植物的动静、大地的叹息、老旧的物什.......目之所及,神思之所触,或者兴之所致,梦之所牵之处,都是一片无穷无尽的情怀。这情怀里有悲悯,有伤逝,有怀念,有劝慰,有沉静。就像《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的意念,当心和灵极度虚与静时,人的精神也变得笃定,人与万物,与道理法则也愈加融和,最后和光同尘。乡土的意义,家的概念不就是在这里吗——守望的永远是心中的那片再也回不去的热土。

喜欢刘亮程文字的空灵和穿透力,这种空灵引领我们调动所有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一起振荡,在与文字共舞并重新编织的画面里一次又一次叩问灵魂,深深触动。便是刘亮程本人也说,这是我个人“喜欢的一本书,我写了一个如梦的世界”。

“夜晚讲故事的人,都坐在灯下,说出来的话被一句句照亮”。刘亮程不是守夜人,并不会一种黑暗中的语言,他的话更适合阳光下倾听,听那一段段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生活。生活细密又琐屑,这些生活如风,即有开始,又自带归途。

刘亮程创作这部作品,最开始是想构思一部传奇:外乡人来到新疆,一点点在荒野上建起自己的村庄,但是写着写着,从这种带着明显时代气息的移民改造史变成了人类对土地的眷恋史,命运史。刘亮程说,“人到一定年龄以后,都有深层的恍惚感,对生存的不确定,对生存的疑问和怀疑。尤其虚土整个场景置身于新疆天地间的小说,他有时间的空茫感和空间的空茫感。”

人,土地,空间,生存和梦想,这些关键字之外,是一些独特的人和他们的生存状态。小世界里的荒诞,虚的灵魂,就像“人走着走着就忘掉目的,随便着在一个村庄里住下来,生儿育女。”

读这样有张力,有灵性,有寓意的小说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你不能被里面的灰暗淹没,你要能发现那些灯下故事里的光亮,你要成为可以自燃的火种,至少照亮自己世界。

《虚土》读后感(三):我看见一百年的岁月开花

“下一阵风会吹落书上的哪片叶子。

吹落的叶子会飘到哪个村庄哪片荒野。”

《虚土》由无数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写就的都有如散文一般,最终融合成唯一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我,五岁时候看着虚土庄里的人远去,我还看到我也坐在马车上回首看着这个空荡荡的村庄,以及被遗留在村庄的我。五岁后来的人生,有人替我长大,他们都在变老,我却再没有长大,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属于他们也属于我的一生。

守夜人的故事是很神奇的,守夜人一家人都生活在夜里,夜晚守护着这个村庄,白天陷入沉沉的睡眠。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和村庄里面的其他人已经分隔开来,他们再也不会走到白日里来。“每个村庄的夜晚都不一样。因为村里的人不一样,发生的事就不一样。做的梦也不一样。”守夜人守护着不同村庄的不同夜晚,他们比谁都了解他们守护的村庄。他们在别人入睡后,走别人走过的路,看别人没看过的风景,最后也消失在每一个黑夜里。

黑夜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从对于黑暗的恐惧,再到梦乡的甜美,每个人读会在入睡前想,今夜会梦见什么呢。是否梦中那相似的生活才是真实,哪一个人生才是梦境,如果我分不清梦境和现实,是否只是生物钟错乱。不过,正是黑夜,让人们的脚步停下,黑夜将人们不知疲惫的双脚钉在原地,由天上闪烁的星星作为看守者。所以每天早上我们醒来,都会发现自己还在原地。

虚土庄好似就是“我”五岁梦境中的一个村庄,在这个村庄里,美育人停下自己的脚步,没人格都在到处不停地走。大人们忙碌着出去再回来,去每一个有事情要做的地方去做事情;车户随着每一阵风去往每一个地方,风起时走,风停时歇息;瞎子用自己的手走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每个人都在不知疲倦地往远处走,穿过一座又一座的别人的村庄,行走的路将他们的命拉伸到无限长,他们活在路上,也死在路上。那些死亡被掩埋在路上的尘土里,渐渐就看不见了。路上的风带来属于故土的尘土,可是走掉的人只会往更远处走,他们只会死在更远处。而他们对于故乡的思念,就被风又带回到他们的故土,吹动房屋上的瓦片,带来细微的声响。

被架在土梁上的虚土庄,不断有人来,也不断有人离去,整个村庄的重量不断增增减减。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在离开一些事物,即便正在做那些事,那些事情也在远离他们,他们不能留下一丝一毫。但是死亡的时候,却包含了他们一生的重量,那些过往的痕迹都永久地留在了他们的身上,随着他们的死亡,那些过往逐渐弥漫在他们周围,令周围的空气都沉重了起来。

《虚土》读后感(四):将一切掩埋在土里

虚土梁是一个虚构的村庄,但我觉得这更像是刘亮程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回顾,一本具有寓言故事色彩的小说。

之前看到刘亮程老师的采访,故事的开端与他自述几乎一摸一样,是一个由甘肃河西走廊去往新疆的故事。在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个五岁却不会再长大的孩子,“我的人生被其他人过掉了,像蒲公英一样四散开来”,带有一种关于命运的思考。人生究竟会落在何处,会飘向何方,似乎没有答案,就像书中一样,总在梦里轮回。

比起《一个人的村庄》,《虚土》弱化了地域上的特点,而虚土梁上的人才是刘亮程笔下关注的焦点。当一群甘肃人跋山涉水来到新疆,对这片土地一无所知,要在此之上建立起自己的村庄,这其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人会有怎样的变化。借由“梦”和我的视角,故事被分为24个段落,连接并不紧密,最终却拼在了一起,详尽地展现了虚土庄的每一个人,每个人似乎并无关联又互相影响着,命运使每个人都紧密相连。每一个段落都能感受到独特的视角,叙述者仿佛置身境外纵观整个景象,沾染上乡野里切实的灰尘,脱俗与入俗的美兼而有之。

在故事里,人是由宿命与命运安排的。每个人都在追寻着自己的自由,但事实是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自由存在,人总能在未来遇见自己的过去,而过去又有自己的出身所联系。守夜人只能昼伏夜出,白天睡觉,夜晚守卫着整个村庄的同时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后代同样只能继续成为村庄的守夜人,甚至于守夜人的媳妇都只能在夜晚生活。当其他人闻鸡起舞之时,守夜人才可以安稳进入睡眠。但当一切被规律被打破,“我”由一次晚归将守夜人的儿媳带回到白天,一切都改变了。年轻的守夜人整晚寻找自己的老婆,甚至找到了邻村,却从没想过她已经去到了白天的世界。但最终绝望地发现再也在夜晚找不到人时,守夜人离开了村子。从此,虚土梁再也没了守夜人,每个夜晚都无人值守。

书里人物对自由的追求与人物被命运的捉弄随处可见,这一切都发生在虚土梁的村民身上,那书名里的“虚土”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刘亮程老师在采访中说道,虚土是荒野的土,在新疆的荒野上有大片的虚土,都是盐碱地,虚土是一种自然的土。新疆还有另外一种土是塘土,用脚步塘出来的土,虚土是自然的土,塘土是人为活动出来的土。虚土就是发生在新疆荒野村庄间的故事,既有现实世界的,也有面对世界时的心理状态。人们在寻找一生的方向时,命运或许早已注定。我认为,虚土就是最原始的,像荒原一般的梦境,看不到未来也看不清过去,被命运推着往前走的,一种扎根在土里的生活。在虚土梁,群体命运与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读完全书,彷佛走过了人的一生。有一种说法是人的一生是对称的,当你七十岁了,可能你又回到了十七岁,甚至会过得更快,当一切归零,死亡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谁又说五岁不能走过一生呢。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