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怒》经典影评10篇

分类:观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1312

《狂怒》经典影评10篇

《狂怒》是一部由大卫·阿耶执导,布拉德·皮特 / 希亚·拉博夫 / 罗根·勒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战争类型的电影,飞蛾励志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狂怒》影评(三):只有从那辆名曰FURY 战车上走下 你才能被称作MAN啊 骚年

是什么让少年终于明白父母的怀抱并非是世界 ? 当你开始煞有其事的琢磨这事儿时 总有几个家伙 会横在你思路中间 有他们 就有故事 要说故事 就要说他们 。是为共同的理想而走到一起? 拉倒吧 如果你还清楚你同他们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FURY 那只能说 你仍然不了解他们 你更不了解自己 。你 就仍没被救赎。

在那战车之上 是你人生中的最青涩与最狂莽相遇时各自眼中的怒火 是的 那当然不会是你人生中最安逸的时光 却当然会是你最自得的回想 那上面 有你最痞气颓废的造型 肉搏着你最道貌盎然的侠肝义胆 那上面有共你一同高喝宣言的死党 带你谋面最刻骨的孤单。。。

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一片熟悉的战场 二战 真的需要与他们说的历史一样吗? 我们要的 是那个能承载与呈现每个人内心中最极端矛盾的平台 而 FURY 这辆以青春生命作燃料作弹药的战车 一定在每个人的战场深处 隆隆作响 它不带领任何人去到光荣的地方 也不会为谁带去财富带去真理的答案 FURY只让你在黑白善恶前不必不彷徨 让FURY带你去碾轧过分辨不清的世界 将一切碾作一团

《狂怒》影评(四):理想总是和平,历史总是残暴。

遍地尸体,血淋林,就这样辗过去。

有人说这部电影不太真实,我却觉得拍得太真实。

真实的不是故事,真实的是战争。

而可怕的不是战争,可怕的是说出了现实。

理想总是和平,历史总是残暴。

说得一点也没错。

打着字,此刻的我,没办法体会战场上的轰烈,只能感受里面的残忍。

或许犹如影片里的新兵菜鸟,下不了手,即便要求以自己一死代替杀人,他们也宁愿省一粒子弹,强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

永远只有国事,世界的事,而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你的眼里必须只有家人和敌人两种人。

要不是生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命运会是怎样?

要谢谢他们为我们建立了让我们有权利选择的年代。

但是现在依旧有许多地方,还活在战争。

只是世界太大,

即使这发生,我们也未必能够做什么

有些和平的,却又有太多的不公。

是不是我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多?

也不是。

既然世界在进步,我们也不能原地踏步。

既然,他们愿意牺牲小我,为我们换得和平的世界。

那我们至少应该为下一代争取公平的世界。

我们这里不叫战争,叫抗争。

我不生在历史,但想一起创造。

《狂怒》影评(五):屌丝评狂怒

纯二战爱好者,从虎虎虎一直刷到太平洋,晚11点影院最后一场一听是二战一听是皮特主演,果断购票,首先片头沉思我打开的方式一定不对,我在想是不是步兵片看多了一开始以为转骑兵穿越一战玩战马了,结果换铁盒子加农炮了.......看到坦克上的狂怒心中一惊,完了要开始看炮片了

看完此片后,连压根对二战不懂的女友都笑了,首先几次88mm炮几次击中美军坦克并且不是前装甲板居然能弹开,几率太大,主角光环附带包围整个坦克从头到尾么?德军用的是水枪改的水炮么?

看完此片后,我想起了98年玩的三角洲特种部队1,红绿来回变换的子弹弹道让我质疑皮特所谓的4发一发曳光弹的含义是什么?我特么打个酱油都能看的到每发都是曳光弹,每发都能看清弹道啊!

看完此片后,得到一个结论,枪打出头鸟,妈蛋都残废的德军军官啊,刚出来就被轮射了,眼尖的观众能发现,后续还有一个镜头,同样服装的军官全身健全再出来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人轮X他,这尼玛太冤了吧。早知道再给他一次机会绝对不会先出来啊,强加进去的平和短暂白日情插的太勉强,妹子一会哭一会笑控制情绪的能力和她姐姐那淡定的表情是刻画人物黑木耳和白木耳拿捏性情的差距吗?,我想问妹子你要闹哪样?人格分裂?导演这是毁二战啊,从拿枪到弹钢琴再到看手相然后到主动开门拉诺曼进房间到坐床上那欲拒迎还的动作让我惊叹为毛情绪转变这么快,尼玛二战的时候就开始看脸的世界了么?还有我以为手相是中国的专利啊,果然世界是个大家庭!

看完此片后,好了中途跳过到最后,发现德军的一个ss营,尼玛明明就是敌占区,高调唱军歌就坦荡荡来赴死了,兄弟连的ss还知道尼玛爬在地上呢!虽说是行军,能否低调呢?手持呢么多的铁拳30,我以为一开始就要秒他们,前期居然用常规武器对付,好常规武器可以,尼玛为毛360方位上坦克后面的能被扫死?后面来个哥们直接开舱门扔手雷不就完了?第一个开舱门被皮特蹦的sb没战争常识么?换任何人一开舱门就扔手榴弹啊,打死一个炮灰才知道扔俩,手榴弹延迟那么长,妈蛋没拔引信就扔了么?我特么玩使命召唤一开始给个火箭筒我都知道要干嘛,嘲笑基本占领欧洲的德军智商?最后在围攻坦克战中找到了一丝抗日神剧的影子,让我想起了曾经一个士兵在南京守卫战中借着一辆抛锚的坦克干翻三十几个小日本的剧情,换了无耻混蛋老大+机器人最佳人类好伙伴+行尸走肉肖恩(尼玛太平洋里死的快快快这里能撑这么久)+剩下两个不知名的牛人(sorry配角太配忘记演过什么了勿喷)干翻半个手持反坦克火箭的ss营,牛逼啊,德军的作战方式都像苏军在打消耗战,战争后期了还敢呢样消耗有生力量?最后那个手电尼玛是做广告?杀了那么多战友要换我上去特么咬都要把对方咬死,最后无法再直视皮特演的二战片,始终摆脱不了无耻混蛋的语感,我总觉得在拍超现实主义的二战片,无敌光环最后一刻结束后已挂队友集体祈祷然后投了一个币,光环继续笼罩诺曼,我终于醉了,电影院后排的猫咪叫都比画面要吸引我了。PS:尼玛肖恩收敛一点,口水舔鸡蛋,调戏战友妹子,小心瑞克穿越给你补一枪

《狂怒》影评(六):坦克大战,骑兵之殇

片中第一幕,布拉德皮特独自一人骑马从远处缓缓向前,形单影只,天地苍茫,随后他拍白马而去,自己登上坦克这组镜头我觉得是导演在对骑兵退出战争舞台的无限怀念。

骑兵作为人与动物最完美结合的产物,曾经称霸世界战场长达千年之久,作为一支有组织的快速部队,他们能快速的打击对手,也能在战况不利时迅速撤退,脱离战场(除非和他们交战的也是支移动力极高的快速部队)。但自从工业革命之后,这个兵种的地位在战争中急剧下滑,首先的火炮类武器的出现,这到不是说这些武器的直接杀伤力很强,而是这些武器的潜在威胁,巨大的声响和对路面环境的影响可以影响人和动物对其造成间接伤害,但这些还不构成骑兵消失的主要因素,毕竟骑兵在机动性方面还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直至坦克的出现,骑兵在战场上的优势则被坦克碾压的荡然无存,而本片就是在突出甚至神话这些优势。

作为战争电影,本片的却找到了以前战争电影的一些盲点,比如大家都在战争片中见过坦克飞机甚至航母,可你在电影里进过飞机,下过航母但好像没人带你到坦克里面看看吧?还有,以前我们看的战争片中,敌我差距大都体现在正义与否,人数多少和双方的谋略之上,像本片中直面武器差距的很少,事实上战争的胜负,更多体现在双方的科技实力与后勤上面,与之前说的那些关系都不大(别跟我说什么邪不胜正,谁赢了才是书写历史的一方),所以本片中如虎式坦克以一敌四,美军一辆坦克打党卫军300人的剧情夸张是夸张,但所隐藏的深意还是耐人寻味的。

本片还有一个着重介绍的就是战争中,军队里的一些潜规则,这是最不好讲,也是讲的最不好的地方,因为潜规则就是潜规则,大家意会就可以了,非要像这样拿上台面来,像模像样的介绍给大家,别扭先不谈,你来点猛料也好啊!结果大家都被你劝的已经把裤子脱了,你却只来个点到为止,导演看来真的很像被问候全家。

所以片中的文戏在我看来都是一坨狗屎,大家既然都来看坦克,那肯定是冲着你能打炮来的,你要想拍文戏,那就别叫这么个热血的名字,叫《拯救大兵诺曼》也好啊!我看别人说这片可以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这真扯远了,也就是个二流战争片的底子,和后者隔着好几个诺曼底呢!

《狂怒》这个电影标题本来的寓意是冲着战争去的,结果导演到后面就跑题了,最后诺曼从坦克里面爬出来看到满眼都是盟军的时候,有个人跟他说:以后你就是英雄了!说者无意,但这简直就是对诺曼极大的讽刺,但你看诺曼“狂怒”了吗?他在车里朝外面望去的眼光无比的无奈,仿佛车外的一切他都不想与之再有牵连,这哪里是“狂怒”?

对了,本片末尾还有一个细节是一定要提的!就是诺曼在坦克下面待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是一只白马从他旁边路过把他吵醒的,而这只白马是不是开头皮特放走的那只我们不得而知,但我宁愿相信,片头片尾都有马匹出现是导演在缅怀,对骑兵的缅怀!

《狂怒》影评(七):是这般奇情的你,粉碎我的梦想

第一部影片是1994年的《夜访吸血鬼》,高傲而又怯懦,冷血而又柔情,我被他深深地迷住,甚至做梦都想让他在脖子上咬一口,我觉得他已然掩盖了阿汤哥的风华,虽然当时他只是一枚小鲜肉,Brad Pitt。

时隔20年,他成了比我父亲还要大的中年男人,大家叫他皮叔。他的皮肤不再白嫩,五官不再精致,甚至清澈的蓝眼睛都变得些许浑浊,但是他却拥有了另一项更为卓越的技能,日益成熟的演技,同时他也早已打破那个论断,“他的英俊形象被证实是他最值钱的素质”。

回到这部他的最新作品,《狂怒》,称得上是一部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的典型好莱坞商业片。灰蓝的天空,似乎永远都消散不尽的硝烟,时时伴随的低吟如呜咽的大提琴,每一张被战争刻画的面孔,还有每一帧动人心魄的战争爆破画面,导演在每一处精雕细琢的细节上都深刻体现了他的反战情结。虽然对战争的描画并不算是最为残暴的,但却是最冰冷的,最无助的。信仰的折磨,死亡的恐惧,萍水相逢的爱情,出生入死的兄弟情,都被无情的一一碾压在战争的铁蹄下,粉碎在无处不在的front line之中。剧中的人物也只能像银幕前的我们一样,静静等待命运是如何被战争支配,无能为力,所有人都一样,因为在这里只有战争,战争,战争。

对战争真实的刻画除了饱满动人的细节,还有实打实的真家伙,这部电影里所用坦克都是真的,虎式是英国当年缴获的,谢尔曼是从博物馆里开出来的,对了,这不仅是一部战争片,它还是一部坦克电影。之前就有玩《坦克世界》的朋友向我推荐这部电影,但是原谅笔者是个游戏盲军事盲,对于坦克更是毫无研究,因此对于电影中坦克作战的重场戏就不再赘述,喜欢的朋友可以去豆瓣探讨一番。当然,玩过游戏看过电影的朋友都会纷纷吐糟,这根本就不符合历史不符合事实,电影把谢尔曼神化的太严重(它根本就没那么流弊,火力没有那么迅猛,它一点就着,除了速度快一些等等)。我说,因为它只是一部电影,一切事实一切历史都要为电影服务,都要为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服务,因为要把Pitt神化,所以他所挚爱的Fury也不能逊色,即使不能无坚不摧,至少也要百战不殆。总之,那些常识上的、事实上的错误与漏洞都可以被原谅。

只是在笔者看来唯一不能被原谅的是最后一场重头戏,一辆坦克对战三百纳粹青年团,每个人都很明白这场仗的胜算不大,但至少也要着重突出五个人在Fury里顽强抵抗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过分的渲染和神化,这样真的好么?

纳粹军不知死活一直前赴后继的往坦克上扑是要闹哪样?这样的场景一出现笔者的脑海中就会乱入行尸走肉里丧尸扑过来的场面。好吧就算好不容易爬上去了,非得打开盖子让人从里面把你脑袋崩了才知道往里扔手榴弹什么的吗?我想努力的跟上导演的节奏,沉浸在电影中腥风血雨的战争中,但是恕我实在做不到,跳戏不是我的错。

因此,导师——学生这样老套的剧情线并不是你的缺点,缺乏必要的事实支撑也不是你的缺点,但是,为了英雄而英雄,为了英雄而弱化一切敌人,这种对主角无限夸大而对敌人过分丑化的做法难道和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有区别么?好好的一部电影,只是最后过度夸张主题先行的做法使影片逊色不少,奇情如你,编织了我的梦想也粉碎了我的梦想。

《狂怒》影评(八):《铁王霸里的苦逼》

在战争片里,故事与战争场景一直是个矛盾。像《黑鹰坠落》这种片子虽然节奏紧凑,但其实就是个战场纪录片,没啥故事内容,我也没看出啥不一样的深度。而《狂怒》却是战争片中难得的有情节有场景的。

《狂怒》的故事基本算不上故事,也就是苦逼坦克手的一天。皮特大哥的坦克部队在一场遭遇战里伤亡惨重,只剩下下皮特大哥的车组还能动,皮特大哥的车组里也挂了个副驾驶员。皮特大哥回到基地,补充了一名新兵后踏入了这个苦逼之旅。

皮特大哥与其他几个车组组成了一个临时排受命去支援步兵部队,在途中遭遇了纳粹青年军的偷袭,排长车被袭击。五辆车的排变成了四辆车,皮特大哥成了指挥官。皮特大哥到了步兵哪里接受了第一个任务,支援一个被压制的步兵排。这场戏拍的相当震撼。坦克部队在抵达展区后将队形由行军纵队展开为横队。坦克部队掩护步兵前进,边前进边收容散兵。在敌军机枪开火前,皮特大哥一直是把头伸坦克外去观察目标。遇到敌军后向各个车组分配任务。驾驶员发现目标后用曳光弹为坦克炮手指示目标。针对不同的目标使用不同的弹种。在整个过程中坦克一直保持低速前进,这种做法有效的降低了德国人反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四辆坦克成功的消灭了两门反坦克炮后掩护步兵把德国步兵死死的压制在战壕内。剩下的作战就是屠杀一样。

战斗开始前,美军的上尉把任务说的十分艰难。皮特大哥受领任务前先问观察哨在哪里。我觉得皮特大哥当个士官太可惜了。整个战斗持续时间十分短暂。而且美国人一直是压制快打快撤,毫不拖泥带水。

之后的战斗是城镇攻坚战。德国人有重机枪和反坦克炮,但是在城市作战里,这都是浮云。皮特大哥用高爆弹打狙击手,用燃烧弹打反坦克炮。在影片里效果异常明显。城市里两辆坦克交错前进,互相掩护射击死角。而且皮特大哥战时把脑袋窜到坦克外面,后面的坦克要开炮时先提醒皮特大哥,皮特钻到坦克里防止跳蛋。片子对坦克作战的细节刻画的十分深刻。

后面两场战斗就有点抗日神剧的风范。皮特大哥受命去防守十字路口,结果遇到了虎的偷袭,一辆虎干掉了3辆谢尔曼。在几百米内,谢尔曼的炮弹像挠痒痒一样敲打虎。在零距离内,谢尔曼的炮手竟然脱靶了。最后一场作战就是个抗日神剧了。

片子前期的战斗主要表现坦克排级的战术,越到后来越集中在坦克的车组内。片子里车组成员在作战中紧张而又有序。车长观察目标,为炮长指示目标,安排装填手选择适当的弹种,装填手是车子里看起来最头脑简单素质低的,作战时根据指示选择炮弹、调整引信,炮长根据指示瞄准目标作出指示,车长观察目标并修正炮长的射击。在装弹间隙车长指示驾驶员进行机动。驾驶员驾驶啥坦克绝对是个力气活。整个作战过程分工明确,每一个命令都针对到个人明确具体。车组成员的行动并不慌乱,遭遇虎之后,先打一发烟雾弹,烟雾弹严重的干扰了虎的瞄准,为坦克队形的展开赢得了时间。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三辆谢尔曼二话不说的就朝着虎冲,边前进边射击。在动对动的设计中,双方命中的精度都很低。 在战斗间隙,车组把坦克其他位置的炮弹转移到装填手附近。

片子里皮特大哥证实了慈不掌兵的真理。片子里皮特也打骂新兵。针对不同性格的士兵也能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和新兵可以装文艺青年,和老兵就是个流氓头子的做派。执行最后的任务时坦克中了地雷。皮特大哥安排装填手和驾驶员修坦克。让副驾驶员去做最危险的观察哨。打一巴掌,给一甜枣。这个时候还不往给新兵一条野战干粮,先得自己很爱护部下。其实这就是杀头酒一样。新兵做观察哨时差点睡着了,其实他并不适合做这个职位。只是因为他是整个车组里最无关紧要的人物,少了其他人没法作战,少了他车组还能勉强作战。

片子里对党卫军也是用了讽刺的表现方法。党卫军的军官逼迫十几岁的女孩上战场,吊死了想要投降的平民,用狙击手打死了为美国人指路的老人。美国坦克来了自己却投降了。同样的事大日本帝国皇军在冲绳岛也干过,逼迫平民自杀,然后自己投降。想想成天有人上网抓汉奸,王师进城那天,能殉国的有几个。片子里那些炮灰任务都是十几岁的小孩干的。而且在作战时竟然毫无常识,在战区里竟然保持行军队形开进。一边行军一边唱歌!

片子的主题上看,对战争的认识到了一个深度。战场不是骑士对决的田园诗,片子里每一个人都很脏,身上是血迹和油污,坦克排长上战场前刮了胡子就被其他车长笑话。战场上的人性基本木有,我觉得片子叫《铁王霸里的苦逼》们更合适

《狂怒》影评(十):正统战争片

首先,哀悼射手,人人的陨落。同时呼吁大家自觉抵制广X旗下的有线电视。

看完本片,又仔细回味了一下。脑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画面还是那几位战死时的场景,以及布拉德皮特坐在餐桌前看报纸喝咖啡(?)的那个画面。

其实这部片子没有太多可以写的,或者感慨的内容,这是一部非常标准的战争片。不同于过往老美政治正确的“战争片必须是宣扬反战思想的”,这部片子描述的故事就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从战场上生还,又投入战场,最后战死了”。在这部片子中,感情只有寥寥几笔。不论是昙花一现的激情(这实在不能称之为爱情),或是布皮压抑之下的情感,都是一晃而过。也许这才是战争的真实面貌,参与其中的人早已化身冰冷的机器,当一切进行时,既不残酷,也不感伤,死亡不过是运作着的机器戛然而止罢了。只有当枪炮声停止,这些战争机器才会短暂地恢复成人类,为死去的同伴哀悼。

布拉德皮特坚毅的外表下是有一颗柔软的心的,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正如片尾放过了“机器”诺曼的德国军人,但我一点也不想去发散开讲,因为这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战争的主题是杀戮,是你开着坦克握着机枪扫射倾泻仇恨,“理想是和平的,但历史是暴力的”。也许是美国近几年对外战争不断,而撤兵带来的结果却是恐怖主义滋生,我从这部片里感受到的反而有一点战争动员的味道。结尾没有反思,没有战后生活,字幕阶段是希特勒的画面,是不是立刻煽起了仇恨?是不是也成为英雄?来吧,来大美利坚做个兵吧!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观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