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是教育的立根之本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励志网阅读:1951

德行是教育的立根之本

“德智体美劳”,德行排在第一位,这便意味着,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才是他的立根之本。

而道德是如何体现的?从孩子日常生活的礼仪中体现。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两则这样的新闻:第一位孩子在书店里大声喧哗,被服务员好心提醒后,他指着服务员的鼻子大骂:“信不信我抽你!我投诉你丫的!”第二位孩子看到邻居家外的纸箱,想用纸箱做一个玩具,便写了一张纸条,问邻居姐姐:“请问你的纸箱不用了可以给我吗?谢谢。”征得邻居同意后,她还专门道谢,画了一只小恐龙,在纸条上贴了一颗小钻石,用做回礼。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暖洋洋的。这两位孩子,孰高孰低,一看便知。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的现在,决定了他们的未来。把没礼貌当习惯的孩子,只会让人人生厌,将路越走越窄。没教养的孩子,拿骂人当乐趣,只顾自己开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教养的孩子,说话会用“请问”、“谢谢”,常常怀有感恩之心,待人接物时得体懂礼仪。

越小的事情,越不能忽略。因为小事见人品,细节决定成败。一个连吃饭的礼仪和规矩都不懂的孩子,未来的处境一定不会太好。规则意识的培养,在孩子6岁前是最好时机。想培养出讲礼貌,懂规矩的孩子,父母应该尽快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用餐的礼仪:在餐厅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家四位大人全部入座,一位小孩子却闹着不肯吃饭。好不容易哄到餐桌上,外婆给她喂菜,她嚼了几下又吐出来;嘴里塞满了米饭,却不肯咽下去,张着嘴巴大声说话,到处喷饭。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虾,立马用警告的语气对大人们说:“这全都是我的!你们一口都不许吃!”

作家林清玄所说:“餐桌上,孩子的言行展现着你是谁、你有什么心态,你尊重他人或者目无他人,你是对生活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还是消极对待人生的失败者。”一个连吃饭的礼仪和规矩都不懂的孩子,未来的处境一定不会太好。因为用餐习惯中藏着一个人接人待物的方式,得体的举止意味着良好的教养和踏实可信的人品,散漫的举止则意味着糟糕的教养和以自我为中心般的自大。

著名演员应采儿曾在节目中分享过自己对儿子jasper的餐桌教育:“不可以浪费食物;不可以把菜都转到孩子面前,让孩子先吃;不能让孩子在饭桌上拥有特权感:家不是餐厅,有什么就吃什么。”一旁的主持人认为应采儿给jasper定了太多规矩,应采儿则反驳说:“这不是规矩,这是最基本的礼仪。”孩子吃饭方式的背后,藏着父母的家庭教育,而孩子懂礼仪的前提是,父母会教育。

交际与语言的礼仪:哈佛大学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项目曾花了75年跟踪了724个人,试图研究到底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经过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观点提炼,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好的社会关系,才能让我们幸福、开心。获得良好的社会关系,并从中得到心理支撑作用,并不要求我们有华丽的说话技巧,只需要我们拥有礼貌得体的交际语言。

演员黄渤是演艺圈著名的高情商,在一次大S对他的参访中,主持人问:“如果我和林志玲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黄渤说:“当然先救你呀!”主持人非常开心,接着问:“为什么不先救林志玲?”他说:“因为林志玲的个子高,水淹不到她呀。”短短几句话既照顾了主持人的情绪又维护了林志玲的面子。所以他在圈子中人缘非常好,事业也水到渠成。

语言是社交的基础,这就意味着,想要好的社交关系,必须拥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好的社交关系,能让孩子在快乐的时候有人分享,在难过的时候有人分忧。让孩子将“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挂在嘴边;学会控制音量,在室外可以大声说话,在室内不要大喊大叫;注意说话的场合,“厕所”谈话要留在厕所;学会赞美别人,比如“这顿晚餐棒极了!”、“你看上去真棒”;一起讨论时,学会轮流发言,不能打断他人的发言。

除了用餐的礼仪、交际的礼仪之外,父母还应该教会孩子问好礼仪、电话礼仪、派对礼仪、旅行礼仪和运动场礼仪。一个懂礼仪的孩子,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赞许,被认可的孩子,未来一定会拥有幸福的未来。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