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医生让你早知道的读后感大全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励志网阅读:1258

曾医生让你早知道的读后感大全

《曾医生让你早知道》是一本由普外科曾医生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医生让你早知道》读后感(一):医学科普小常识早知道,身体健康差不了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而有句俗语“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句俗语也是常被人提起。从这句话也不难看出,疾病和贫穷被人们放在了同样的位置上,本人也是由衷的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不再被贫困和疾病所困扰。但这貌似也仅仅是我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对于贫穷可以去努力的去赚钱改变现状,但是对于疾病而言有些时候却令我们感到束手无策。

其实不然,虽然有些时候人在患上重疾之后,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即便倾其所有也难以医治。但是有些疾病则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所造成的,因此对一些医学小常识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也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自己在看完《曾医生在你早知道》这本书之后也是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医学小常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医学方面的文章,这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有时难免会有一些信息会对读者造成误导。而《曾医生让你早知道》这本书则是一本专门介绍医学科普常识的书籍,该书籍由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北京朝阳医院主治医师以及医学科普达人曾医生的首部作品。

该书可以说是一本十分硬核的科普书籍,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医学常识进行了普及,书中所使用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读起来方便,实用性也较强。

如生活中时常听到“红糖、阿胶可以补血”,不知道这句话是从何时开始流传的,但本书却对这一常识进行了推翻。红糖和阿胶都是红色的,就有补血的功效,但实际上其并没有补血的作用。

同时在书中,曾医生还阐述了对于补血有益处的几种食品。诸如:动物的肝脏(猪肝、羊肝、牛肝等皆可);动物的血液(猪血、鸭血等);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同时还要多补充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补充维生素也可以提升体质。

类似于此方面的医学科普常识书中还有很多,如吃大蒜可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吗?爱吃糖容易得糖尿病吗?还有针对老年人的关于摔跤方面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从书中获得答案,这样一本普及医学科普常识的书籍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以上就是我读完《曾医生让你早知道》的一些感受,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多多的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曾医生让你早知道》读后感(二):健康需要科学常识保驾扶航

蒙田有句话说的好,“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唯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动、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然而,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很多人被所谓的健康谣言所左右,在保健秘方和土方下操作下,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反而身体受到了不少伤害,以至于离健康越来越远。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普外科曾医生所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曾医生让你早知道》,为大家科普什么才是生活中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科学的。 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身体健康尤是如此。有人无知而无畏,因为缺乏健康常识,对伤害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自知,也常常因无法分辨健康谣言而成为受害者。本书作者通过五个章节,即生活中的饮食健康常识,身体健康养护常识,肿瘤、癌症离我们并不远,了解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健康疑难5大核心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述了75个健康真相,从喝酸奶、红糖,吃苦瓜、荔枝,到我第一次听说感冒发烧嗓子疼,可以吃冰激凌;从避免过度劳累、失温自救,到睡姿选择;从癌症筛查肺癌胃癌,再到癌症能否治愈;从血常规数值如何看懂,到胃癌为啥到晚期才有感觉。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读者轻松易学易懂。 本书的作者普外科曾医生,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医学科普达人。作为医学博士、普外科主治医师,曾医生采用趣味视频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让没有医学知识背景的普通读者也能听懂、看懂。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我国古代“医圣”张仲景在1900多年前就提出:养生就是珍爱生命,采取措施保养生命,以期提高生命质量。可见,历来防重于治,于未病时及早养护才是健康的生活之道。手拿这样一本医学科普书,赠人自用,随时翻阅,随时解决生活中诸多疑问,身体力行,何愁身体不好。

《曾医生让你早知道》读后感(三):谣言止于智者?

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查询你想要的信息,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所要的答案是否正确?

当我们身体出现异样,我们是不是直接去医院?还是上网搜索你想要的答案?

健康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曾医生在B站的科普也让我们对健康常识有个认知,很多人因为缺乏健康常识,加之网上的健康谣言,无法分辨真假,曾医生的科普视频和文字让我们普通大众也能了解健康知识。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年人摔跤很致命这一章节,作为8090一代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的我们,成家后面对照顾四位老人的压力,虽然老人也很不愿意成为我们的负担,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如果老人不小心摔一跤,很有可能大腿骨折。还记得春晚的小品《扶不扶》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愿意发生的,但是真的发生即将发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曾医生在书中就普及了,有两件事可以救命:

第一就是快摔倒时,尽量扶住旁边的物体(如桌子凳子之类)如果旁边没有物体,则下意识地用手撑地,宁肯手摔伤,也不要让大腿摔骨折,尽量不要让屁股、脖子、头这些重要部位着地。书中还说明了原因。

第二点也非常重要,如果老人摔伤了,不要轻易去扶,这点并不是防对方敲诈,而是老人摔伤很可能骨折,在扶的过程中可能会加重他的伤痛。曾医生教给我们正确方法就是保护好现场,防老人二次伤害,及时拨打120,让医护人员处理。老人真的很脆弱,最重要的是防止他们摔倒摔伤。

书中还有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比如

吃大蒜可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苦瓜能降血糖、祛湿气,生病的时候真的要多喝粥,养胃么?

冬虫夏草对提高免疫力有效吗?书中给我们介绍了长期吃可能会中毒,并不是保健品,它的砷含量超标,是正常值的4倍以上。如果长期食用,会导致砷中毒。国家已禁止以此为视频原料生产普通食品。我们所听说过的,冬虫夏草可以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并没有得到权威临床研究的证实。

书中癌症也做了科普,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籍,我们普通人都可以读懂、看懂。书中包含大量饮食禁忌、身体养护等医学常识,配有插图,方便理解。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家庭必备的健康管理书籍。

《曾医生让你早知道》读后感(四):你最好早知道的健康知识,就在此书中

“酸奶”既没营养还容易让人长胖? 生病了,别喝粥? 不吃早餐容易得胆囊结石? ……

《曾医生让你早知道》第一部分,是以食为天的中国老百姓无法抗拒的话题——原来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大有文章,我们根深蒂固的很多观念其实并不科学,甚至已经被证实是谣言。曾医生通过每章一个日常饮食小科普的方式,在第一章揭露了大量饮食相关的、对身体有害的、并且流传甚广的健康谣言,让看到后的读者能够吃得既营养又放心。

昨天刚喝了酸奶的我看到第一篇文章就开始担忧,难道我一直喝错了?打开查看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没错,但我喝的是口感更好的风味发酵乳,论营养价值不及原味发酵乳,曾医生通过一篇文章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将乳酸菌饮料、原味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的区别娓娓道来。

作为朋克养生青年一族,全专业闻名的喝粥爱好者,看到谈论喝粥话题后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生病能不能喝粥的章节内容,然后增加了知识的同时,觉得有必要丰富我的食谱,并且提前担心以后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如果真的得了岂不是无法喝粥了?由此深刻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它能保证你日常饮食中拥有很多选择,而不是局限于某几类食物。

最近正好在研究健康领域的报道,我发现很多时候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效率低,或者谣言广泛传播,有两方面重要原因,当然,我必须承认,这两方面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只是在我看到的数据表现中比较重要并且最有可能改善的原因之二。 一方面,可能源于渠道失灵。对于患者而言,主要是缺少科学监管或者专业高效的反馈通道和交流机制,患者的声音无法顺畅传达到医方。比如一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接触到权威医疗机构,或者选择相信没有资质的在线医疗欺诈团伙,再比如一些不远万里而来的患者手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但是时间精力金钱成本过高,无有效的反馈通道,因此无法顺利传达个人信息解决后续问题;对于医生而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仅仅凭借工作时间的宣传教育,无法让医疗健康知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然,值得欣慰的是,这种情况在现在已经大幅改善,针对健康领域的内容监管十分严格。 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医生与患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医生拥有丰富的本专业领域的健康知识,但是患者由于身份背景的差异,可能不仅缺乏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甚至非常缺少健康常识,在关键时刻怀疑医生或者听信偏方,因此延误时机甚至酿成大错,最终导致追悔莫及。如有小孩被开水烫伤,奶奶不选择使用烫伤膏或者及时就医,采用未消毒处理的偏方,最后孩子伤口感染,本可以治好的烫伤却变成不得不截肢。

现在已经出现了大量成熟运营且具备较高影响力的医疗科普自媒体、健康类自媒体,大量热心又专业的“曾医生”在工作中为患者解决病痛,在闲暇时光传播分享健康科学知识,提升普通公众的健康素养,避免健康谣言的广泛传播泛滥,而这也是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至少看一本《曾医生让你早知道》这类书的意义,既有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及早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身体健康问题,也有助于对他人的健康援助或者及时辟谣,避免发生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