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来了》是一本由[美]伊夫·邦廷 / [美]克里斯·K. 索恩皮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弟弟来了》读后感(一):爱是联结生命的桥梁,欢迎你,小家伙! “让生命向光生长”,这句写在书封上的话,大概就是我一开始会选择这套《伊夫·邦廷生命教育绘本系列》送给儿子的最直接理由。 光啊,是多么温柔又坚韧的存在,虽然它从来无意于强调自己的“存在”,却又是真正无处不在的,在每个人的生命当中,光,都是不可或缺的坚定力量,而“向光生长”,正是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之下,所激发出的温暖、感动和力量。 伊夫·邦廷是美国当代最具价值的绘本大师之一,她创作过250余部作品,更是获奖无数,譬如非常有名的凯迪克金奖、金风筝奖、埃德加·爱伦·坡奖等各大奖项几乎被她包揽,堪称儿童文学泰斗级人物。 伊夫·邦廷文学作品的“价值”,在很多时候其实都体现在它们润物细无声一般的治愈力量当中,她总是以最平实简洁的文字,倾诉着那些来自于最平凡生活中的脉脉深情。 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会是一路坦途的,那么,当挫折与困境来临,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情绪去对待呢?或许时过境迁之后,我们能够从人生经验和经历当中获取足以跨越坎坷、度过困境的方法,但是,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又该如何去看待和理解那些生命中不同的“风景线”呢? 《伊夫·邦廷生命教育绘本系列》包括《开在荒原上的蒲公英》、《爸爸的桥》、《闪闪发光》、《弟弟来了》和《我一直一直爱你》这五本绘本故事,它们分别通过对五个不同背景下的家庭故事的描绘,阐述了生命当中的五个不同主题——关于坚韧、价值、希望、联结、以及衰老。 其中,绘本《弟弟来了》就是围绕着“生命的联结”这个主题展开的叙述。 说到这里,忍不住聊一些“题外话”。都说到了这个年龄以后,很多人都会面临着催婚、催生,生了宝宝之后又会被各种“催二胎”,其实这些我都并没有怎么经历过,所有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只是另外意外的是,我家“催二胎”催的最“疯狂”的竟然是我的儿子。 为了要一个小弟弟,他主动要求以后由他来给弟弟喂饭、教弟弟说话走路学知识、陪弟弟做游戏,甚至他穿小的衣服和鞋子都舍不得扔掉,说可以留给弟弟穿。 想起来真是又好笑又感动,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或许,他会成为一个好哥哥。 再说回到这个故事当中,小主人公大卫的家庭本是三口之家,他非常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感觉,但前提是——只有他和爸爸妈妈。 “小家伙”珍佑的出现打破了他心中的宁静,三口之家变成四口,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韩国小婴儿竟然成了他的弟弟,大卫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弟弟的到来分走了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他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然而,令大卫意想不到的是,弟弟珍佑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他开始明白做哥哥的感觉有多棒!其实,他所得到的爱并没有被分走,反而收获了更多的爱。 从不确定的恐惧和抵抗,到接受后的欣喜与温暖,爱始终围绕这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那种情感上的微妙变化在伊夫的文字和绘者克里斯细致入微的绘画当中,一点点滋润着我们的心。 整套《伊夫·邦廷生命教育绘本系列》所采用的皆是非常写实的绘画方式,正如它平实的文字和淳朴的情感一样,以最真实的表现手法,来阐述人生中的动人片段,也让孩子们在这些真情实感的文字和图画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正如伊夫·邦廷所言:“小孩儿必须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困境和抉择,因为,‘这就是人生’。”这种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故事,正是对孩子们最好的“生命教育”。 《弟弟来了》读后感(二):尊重生命,笑对人生:你不是父母用精血养育的孩子,你是父母用心血养育的孩子 《弟弟来了》。 本来以为是一个纯粹关于二胎的故事,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新来的生命。结果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收养二胎的故事,哥哥和弟弟都是收养的孩子。这个故事讲述了曾经是家中唯一宝贝儿的哥哥是如何接受弟弟的融入的,绘本兼顾了“收养”和“新生命进入家庭”两大课题,充满了浓浓的爱意,非常感人。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影视剧,名字已经忘记了,但是最后,继父跟孩子说的那句话,我非常感动,永远也忘不了。他说:“孩子,我们怎么会不爱你呢?你不是父母用精血养育的孩子,你是父母用心血养育的孩子。”看《弟弟来了》的时候,这句话又涌上了心头,让我对“收养”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于“收养”,过去人们的观念中,对孩子的来历往往非常忌讳,总要想方设法地掩盖孩子是收养的真相,但是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却看不到这种传统忌讳的影子,这个家庭收养的第二个孩子是跨国收养,孩子的长相已经决定了,他将来必然要知道真相,而且这个真相送养中介机构和收养者都没有打算隐瞒。送养机构在送养孩子的同时带来了孩子的传统服饰和孩子的传统习俗,收养的家庭也打算在收养孩子的第一天,就在孩子的原本文化氛围韩国餐厅展开迎接仪式。对收养的孩子的本源的重视,是令我赞叹的第一个点儿。 令我赞叹的第2个点儿就是孩子的父母在收养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没有忽略第一个孩子。作为哥哥的“我”,本来对新来一个生命,是充满了害怕和抵抗的,父母巧妙地让“我”参与了全部的收养过程,让“我”和弟弟自然亲近,当“我”和弟弟小手拉小手玩游戏的时候,我们的血脉似乎贯通。 父母还假借小弟弟的名义,给哥哥写了一封信,做出了爱的保证,让哥哥看到多一个人,并不是分走了一份爱,而是多了一个可以爱他和可以被他爱的人。这种教育简直太棒了。我喜欢。 绘本采用的是一种超真实的绘画风,我特别留意到里面的笑容。 父母一直在笑,路人一直在笑,邻居们一直在笑,原本充满忐忑的“我”,最后也开怀畅笑,甚至连小婴儿都在笑。 生命就该是一件开心的事儿,对吗? 《弟弟来了》读后感(三):二胎家庭必读绘本:爱,让我们包容一切 随着政策的不断开放,二胎家庭逐渐多了起来。和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相比,二胎的家庭,在相处模式上,会有一点不同。 伊夫·邦廷生命教育绘本系列中的一个重要分册《弟弟来了》,正是在描述这种可贵的生命联结。 和许多教育书籍不同,伊夫·邦廷切实地关注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弟弟来了》一书中,她以家中老大的视角,来描述整个事件。 男孩儿的爸爸妈妈即将要收养一个韩国的小婴儿,作为曾经家里唯一的孩子,男孩儿不可避免地有着心理上的失落。对于他来说,曾经的父母,只专心爱他一人。如今,家里即将要来一个弟弟,这会不会抢夺原本只属于他的一切呢?对此,他感到很不安。同时,隐隐地,他也察觉到自己内心的排斥。 带着重重的心事,男孩沉沉地入睡了。等待着他的,是充满挑战的一天。 新的一天,他有了弟弟。邻居们为弟弟的到来而感到欣喜。他们提及男孩儿到来的时刻,和此刻是一样的盛大。男孩儿感受到了生命的郑重,对于弟弟,也多了一分好奇。 经由故事,我们会知道男孩本身也是被收养的,他知道爸爸妈妈是很好的人,也觉得自己会喜欢这个新来的孩子,可陌生感让他感到害怕。直到父母为他读了一封信。一封弟弟写给哥哥的信,一封由爸爸妈妈写给自己的信。 读这信时,整个故事到达了高潮。误会解除,哥哥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担忧而表示羞愧,但更多地,在妈妈的信中,他确认了自己是被爸爸妈妈所爱的。也因此,他在有了安全感之后,更愿意为这个家庭的新成员,付出自己的关怀。 他把一直陪伴着自己睡觉的小鸭子,送给了弟弟。弟弟开怀大笑,他也是那样地欣喜。 在《弟弟来了》这部作品中,伊夫·邦廷并没有选用很大的视角,但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常常感受到一种生命力的流动。为他绘本配图的绘画者,也都很能领会伊夫·邦廷作品的精神内核。 这样一个有关二胎的家庭故事,主题是很贴近生活的。绘画者把人物的情绪表现得很尽意,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生出代入感。跟随着哥哥的情绪起伏,我们也领悟到包容的魅力。 一家人就是如此,爱不会因为新成员的到来而减少,它将以另外一种形式呈现。 男孩儿很幸运,他能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下长大,也因此,他才能更快地调整好自己,去接受一种新的生活。这种包容,本身就是对于爱的一种回馈。而我们,身在爱中,更不要忘记了家人的意义。 好好生活,好好爱家人 《弟弟来了》读后感(四):二孩来袭,老大焦虑,一本绘本教你巧妙化解家庭危机! 随着我国二孩、三孩政策全面放开,很多父母都在考虑要不要为家里的独生子女再添一个弟弟或妹妹。然而,多一个孩子并非仅仅意味着多一次生育,随之而来的还有孩子之间的竞争关系,而这也是多子女家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作为家长,如何提前同家里的孩子做好沟通,使之愿意接纳家庭新成员的到来,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此次由100层童书馆出品,美国作家伊夫·邦廷撰稿、绘本插画家克里斯·K·索恩皮绘图的生命教育读本《弟弟来了》,则以其独特的视角,为因此困惑的读者带来了许多绝佳的建议。 故事讲述了戴维的父母收养一个来自韩国宝宝珍佑的经过。对于父母的这项决定,戴维始终高兴不起来。虽然表面上他努力配合着父母的情绪,表现得十分欢迎珍佑的到来,但是其内心却感到了无比失落和焦虑。 譬如,当看到父母为珍佑的到来举杯欢庆的时候,他不经心生疑惑“当初收养我的时候,他们也如此激动吗?”;当想起自己无法改变即将到来的改变时,躺在床上的他一边强忍着不哭一边不断地安慰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甚至希望自己在机场见到的宝宝不是他们要接的那一个,希望那个即将成为自己家庭成员的珍佑会被立即送回去。 而戴维之所以会对珍佑的到来表现出如此排斥的心理,究其原因,这与他同是“被收养孩子”的身份不无关系。 由于缺乏血缘所带来的紧密联系,无疑会让他心生“新来的宝宝不仅将分走爸爸妈妈的爱,还将分走全家人关注”的想法。特别是曾经属于他的一切——婴儿车、摇椅、安全座椅等等,如今都将被新来的珍佑“据为己有”,他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己将被他人取代的焦虑,担心自己从此受到家人的忽视和冷落。 表面上看,始至终都将注意力放在珍佑到来这件事上的父母,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戴维明显的情绪波动,但其实他们并没有那么不靠谱。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不想简单地向戴维灌输与说教“他应该成为一个好哥哥”的大道理,同时他们也觉得同戴维谈这件事的时机尚不成熟;因而与其弄巧成拙,倒不如先顺其自然。 而他们对戴维情绪的引导,也从珍佑出现的那一刻悄然拉开了帷幕。 他们首先做的,是让戴维和珍佑形成情感上的互动,循序渐进地帮助戴维接纳和认可对方。譬如当负责护送宝宝的女士将珍佑一百天时需要佩戴的金戒指交给爸爸时,后者选择了将其交给了戴维,并叮嘱说“你帮他保管这个,好吗?” 而在回家的路上,戴维同珍佑玩起了“这只小猪去集市”的游戏,同样是一种加深感情的方式。而此时母亲的那句评价——“哇,戴维!这可是他到这儿后第一次笑。他完全时为你而笑”,可以说是点睛之笔,这与父亲此前托付戒指的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不仅在帮助两个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为也在凸显戴维家庭小主人的地位,让他意识到“如今我长大了,我不但自己能照顾好自己,还可以照顾珍佑”。 接着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向戴维证明,自己对他的爱始终如一,并不会因为珍佑的出现发生任何改变。从某种角度将,隔壁的琼斯·克里斯托弗太太承担起了“当托”的重任,借由一番感慨成功消除了戴维心中始终存在的疑惑——正是他们是那么爱你,以至于唱歌超级难听的父亲,也因你的到来引吭高歌。 而真正的重头戏则是父母的“真情告白”,他们假借珍佑之口,不仅进一步地强化两个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更重要的是给予戴维以承诺:“……爸爸妈妈已经告诉我他们有多爱你,以及他们有多爱我。他们说,他们心中有无穷无尽的爱,他们爱我并不会让他们对你的爱变少。” 因为这封信的出现,使得原本忧虑的戴维彻底打开了心结。事实上早在2015年,网友“滴答”便在网上晒出自己和老公写的《保证书》,向女儿承诺“永远第一喜欢我家大宝”。与其说这么做是哗众取宠,倒不如说他们的做法恰恰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同时它也在不断地提醒家长,不要忘记自己的诺言,履行那份对孩子不变的爱。 正是这种爱的传递,使得戴维最后学会了与珍佑分享,分享他最珍视的小黄鸭,分享父母给予他的爱,更学会了用一颗温暖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 绘者克里斯·K·索恩皮的画风非常特别,以粉彩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他,试图用画笔将最真实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因而其作品具有非常逼真、细节丰富的特点,画面极具立体感和层次感,有一种媲美照片的真实感。 至于《弟弟来了》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则在于,绘者在展现人物的表情时,有意地对其进行了适当的夸张,特别是人物愉悦的面容,甚至让人有点“笑过头”的感觉。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过分欢快的表情,才更加反衬出了戴维的失落和焦虑——这种失落甚至无法受到周围快乐氛围的影响,使之成为了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存在。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绘者克里斯·K·索恩皮同样出生于韩国,而8岁时他和姐姐一起被Soentpiet家收养,搬到夏威夷,最终成为了一位出色的美籍韩裔绘本插画家,因而从某种角度讲,在《弟弟来了》这本书李或许还有着他童年经历的影子。 由此可见,《弟弟来了》不仅是一本教会孩子如何与家庭新成员分享父母之爱的作品,同时它也是一本指导父母如何与已有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佳作。随着二孩、三孩的不断增多,《弟弟来了》一书的出版无疑对促进多子女家庭和睦相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非常合适用来亲子共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