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辉煌读后感

分类:读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345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一)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造就耀眼的辉煌。金一南教授讲述的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而又曲折起伏的发展史给予当今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人们太多思考和启示。任何事情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国学大师南怀瑾的“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则可以作为历经苦难而取得辉煌的最好诠释。

道路源自实情。晚清政治的腐败和民众生活的苦难催生了社会变革的思想,一批站在时代前列的社会精英为富民强国而苦苦探索和不懈追求,他们一往无前,前赴后继,多少仁人志士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熟之前,一切的改良变革和救亡图存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因为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把握中国的国情和民意,变革和革命的基础薄弱,难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也缺乏对世界潮流和中国国内形势的研究和认识,在选择道路的问题上也接连失误,党和红军陷入迷途,损失惨重,甚至不止一次地险些葬送中国的革命。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一批共产党人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阶级的现状,在革命的实践中,最终走出了符合中国民族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终于形成燎原之势。反观现在,工作中生搬硬套、人云亦云、坐而论道、脱离实际的做法又何尝不是比比皆是呢?

信念决定行动。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是行尸走肉,一个空有理想没有信念的人会变得懦弱和投机,而既有思想和信念不付诸行动的人也只是空谈家。中国共产党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是由于她是由中国千千万万有坚定信念、勇于同一切反动势力战斗的共产党人组成的坚强集体,这个集体在革命面临重大挫折的紧要关头总会涌现出一大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党之忠魂,这个集体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紧要关头的千万次战斗中总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慷慨赴死。因为信念,他们的行动雷霆万里、势不可挡,因为信念,他们的历史彪炳千秋、荡气回肠。人的思想是最强大的,一个党、一支军队只有具备思想信念,才最具战斗力,只有这样,才打不烂、拖不跨、困不死。生在新社会,享受新生活,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活的有意义,“熙熙攘攘只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利往”的态度难道不需要改变吗?

实践检验真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从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也并非一开始就得到大家的认可。红军在长期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几乎实践了所有当时比较先进的军事思想,也几乎尝遍了所有失败的滋味,一次次的战斗,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认识,不断总结,不断成熟。真理不是共产国际的来信,也不是理论家的清谈,真理是一次次失败用血和泪换来的。只有经过了实践的考验,真理才会出现,毛泽东思想也是被一次次实践证实正确后才大放异彩的。中央苏区的“反围剿”、红军的长征、长征中路线的斗争都经历了坎坷和曲折,出路到底在哪里,真理到底在哪里,只有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去走。毛泽东思想从一开始被嘲笑和怀疑到随后的关注和确立,也是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结果。所以,我们干任何工作也一样,对于一些方法和思路不应主观臆断,而应该敢于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任何一个问题的标准答案都需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寻找。

团结就是力量。血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团结是共产党打败国民党的决定性力量。人数只有几万人的红军只所以能摆脱几十万人的“中央军”、“滇军”、“川军”、“黔军”的围追堵截,就是因为红军在任何时候都能攥成一个拳头,即使在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关键时刻,全党和红军也能把分歧控制在内部加以解决。同时,国民党军无论是蒋介石的“一石三鸟”消灭异己的战略,还是地方军阀势力的“防蒋反共”的自保行为,无意中为红军顺利实施战略转移、脱离险境提供了条件。如果国民党也能团结一致,那中国革命的历史将要曲折得多。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一个筷子和一把筷子”的区别人人理解,但并非人人能把这些思想应用于实际的行动。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一个团队只有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无往而不胜。各吹各的号,各念各的调,离心离德,一盘散沙就永远干不成任何事情。

群众不可战胜。毛泽东同志把解放战争称作人民战争,是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人心向背决定革命的成败。中央苏区之所以能够创建是因为依靠了当地群众,红军之所以被迫长征则是因为过于看重城市的作用而弱化了农村工作。长征途中恶战不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党和红军在当地没有群众基础,没有滋生革命力量的土壤,革命就显得异常艰难。红军到达陕北后,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随后的解放战争,都是适应了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蒋介石集团则只关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忽视人民的呼声,抢夺人民的利益,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退居台湾后,也曾认识到民心的向背影响国共两党的结局,但始终没有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彻底反省。在管理工作中,一项政策、一个制度的出台,同样需要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需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否则,就是脱离群众,任何事情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苦难辉煌》不仅仅是一部史书,它揭示的史实和蕴涵的启示已经超越了书中记载的文字本身,也会对未来国家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更会指导看了这本书的人们去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二)

这几天,我认真通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这是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点评历史的书。它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主线,以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再现了革命前辈们在重大关头,义无反顾承担起挽救国家、挽救民族的历史使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复杂。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这样一本书需要我们细细品读、慢慢回味,才能理解其中的真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泽东同志《长征》中的诗句,在读完金一南的《苦难辉煌》后,这其间的千辛万苦、悲壮激烈、九死一生的场景又一次浮现在眼前,长征是红军胜利的重要一笔。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有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长征是不屈不挠的解放事业。毛泽东在四败后,总结出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毛泽东不是万无一失的神,(www.wolizhi.com)而是一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毛泽东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计划或预言,而在于它的实践,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这是共产党人最为鲜活的灵魂。红军的四渡赤水之战,最令人惊叹的不仅是领袖人物的领导艺术和指挥技巧,更是中国工农红军空前顽强战胜死亡的决心和寻求胜利之意志!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然而在当代社会我们最缺少的就是这种信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钱了,却把这种信仰丢得越来越远了,越来越少的人为整个国家和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谋福利,而是为自己的利益不断损害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虽然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但是面临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更应该坚守我们振兴中华民族的信仰,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不断强大我们的祖国。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三)

用一周的时间,细细品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一书,回味无穷,也感慨万分。刚读几页时即觉耳目一新,独特见解的视角,真实而充盈的事件呈现,越读到后面,就像品尝到可口之美食,被其中的细节的生动描写深深抓住。

金一南教授的文笔是朴实的,可能给他的工人经历有关,而书中的字里行间却透着一种执着的精神,这直接给他有过从军的经历息息相关。他讲述这段历史,更像是在讲着故事,娓娓道来,一页一页地展现出我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直到像“星星之火”发出灿烂光芒的艰辛历程,其中我们党领导红军在“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及北上抗日等重大事件中,有曲折、有分歧、有挫折,甚至有失败,但最终,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彭德怀、博古等历史伟人的英明决策下走向胜利。我喜欢历史的书籍,更喜欢党史中的这段历史,可从来没有像这次读《苦难辉煌》一书来得津津有味,书页中标注了自己用红笔“发出”的诸多感慨,让自己再次深深重温了我们的党史。

结合最近在研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使自己深深懂得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更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毛泽东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这个主义却不能包罗万象,不能照搬照套。《苦难辉煌》中就描写了中国共产党人同共产国际之间的不和谐和内部矛盾,描写了斯大林不了解中国革命的错误判断,描写了王明、李德、李立三的错误路线,也描写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斗争的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一些最终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矛盾,却反过来充分说明了中国的革命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必须靠自己去探索实践,这就才有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如书中描写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我非常敬佩金教授对长征途中“会理会议”一段历史的真实再现,个中细节在以往我读党史中鲜有触及,不甚了解,而《苦难辉煌》一书却大胆真实再现,使得自己的党史观更加全面详尽,更加深刻理解我们党发展历程中的艰难和不易。

励志故事:苦难与不幸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