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读后感

分类:读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1473

《冰河》读后感(一)

《冰河》读后感

“就像那些墙壁上的砖,每一块都不好不坏,却互相咬在一起,组合成了一堵堵高墙,一堵堵危墙。谁也穿不过,谁也逃不了…”

在中国的南方,有着一条大河,蜿蜿蜒蜒,不知道将要通向哪里。河儿清澈见底,两岸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人类自古依水而生,山清水秀才养得出俊秀的郎儿,水嫩的丫头。

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就在这清亮亮的美景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朝我们款款走来。正当我还眯着双眼想从那琵琶的缝隙中窥得那诱人的双眸,眼前的尤物却一个旋转,只见衣襟偏飞,回过神来,妙龄女子已经将最美的容颜大大咧咧的展现在我的面前了。少了想象,只想呼出一句恍然大悟的惊叹:“哦,原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女驸马》的混血姑娘呀!”

只是这姑娘比起她的双亲而言,过于顺遂了些,平平淡淡的考上了状元,表明了身份,接了圣旨,成了亲,归隐田园,幸福余生。没有那仗势欺人的马文才,也没有那拆散鸳鸯的父母亲。害得我酝酿了半天的悲愤情感无处宣泄,只得拍拍胸膛,又给咽了下去,好不痛快。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个故事里没有一个坏人,就是这诺大的朝廷,虽然腐朽官僚,但是也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人,每个人都是不好不坏,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却也不做什么好事,默默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低头沉默不语。他们是瞎子,是聋子,心也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所以只能看见自己,然而看着他们,我们却没办法多说什么,只能狠狠叹息一声,摇头远去。

很多人不喜欢余秋雨的这本书,甚至评论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的语句。诚然,这篇作品不大出彩,尤记得第一次读他的《文化苦旅》,只觉得热血沸腾,一股情怀逼得我恨不得立马投身文化事业,为祖国发光发热。而这本书读下来,我只觉得有一丝惆怅,没有激发我多少的共鸣之情。但,我也不认为这本书就是多么的罪大恶极,一个平淡简单的故事,我们在旅途中慢慢地看一看,将那疲惫无聊的数小时装点进一曲静雅圆满的诗里,也算一件妙事。

我回过头来想想,这个故事如此圆满顺利却让人读完没有开心的感觉,恐怕是因为故事处处都缺少着一股子人情味儿吧。考生被金河(男主角)所救,却没有丝毫愧疚甚至感激之情,只想着靠了岸就要离开。父亲看见女儿千里寻来,也不愿坦荡荡的见一面,想来说的多好听,却也是没有多少情的。而孟河(女主角)和金河的携手,也显得只存因果,不存情感。因为金河人品好,所以我要嫁给他。因为孟河长得美还帮我考上了状元,所以为何不娶?整个故事显得太过于理性,而缺失了故事最需要的柔美的感性。

人情味儿才是最容易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因素之一吧。每次从外婆家里开,看着外婆顶着毛茸茸的卷发,探出身子看我远行时;每次早上醒来,揭开锅盖,总能看见一碗热腾腾的早饭时;在街上,逗逗身边的陌生宝宝,宝宝冲你摆摆肥嫩嫩的小手,“咿呀咿呀”咧嘴笑时是我最容易体会到那种“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的感觉。因为这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背后都有一份浓浓的人情味儿。

《冰河》读后感(二)

早上,习惯性地打开网易云阅读,发现免费阅读余秋雨的首部长篇小说《冰河》,因喜欢余秋雨,所以毫不犹豫地下载阅读。

好久没有一口气读完一部长篇了!

我这样告诉你,你会怎么想?作品太精彩,废寝忘食,根本放不下,一口气读完。好书会是如此,但是这次不同。

一部两万多字的小说,也敢叫长篇?如果这是长篇,那《红楼梦》、《飘》、《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算什么?

本来带着好奇来读书,读来读去,很多地方,都想笑,不是情节搞笑,而是余秋雨大师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实在搞笑。

他自序说:“我在文学创作上,被读者熟悉的是散文,被观众熟悉的是戏剧。”我理解是他想证明,其实他也可以写小说。可是证明的结果是,他还是接着写散文吧,千万不要再写小说了,这本小说,真是自毁长城。

他书中有两端插叙,也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一段在十八章开头:

插叙:说故事的人如果比较心急,总是会把最精彩的段落省掉。

这是不必奇怪的。正因为精彩,读者就有了想象的动力和空间,那就不必唠叨了。

孟河最精彩的经历一定与考试有关。她初到京城是怎么找旅舍的?在登记处又遇到了什么怪事?进入试场必须经过严格的搜身,她一个女孩子是如何通过的?她面对的试题是什么?又怎么设计出奇特的答题方略,把众考官惊得魂飞魄散?

这整个过程,险隘重重,妙招连连。一旦追述便会滔滔不绝,很难收住,干脆彻底删除,完全跳过。只剩下结果,那就从那里说下去。

我不明白,是因为说故事的心急故意不讲,还是因为读者都会想到就不必写?

第二段插叙就更可笑:

插叙:这个故事说到这里又遇到了特别精彩的情节,精彩得能让很多作家都会妙笔生花,能让很多读者都会参与构思。于是,本人也就把它让开,将它省略,就像上一次处理孟河进入考场的情节一样。

这次,孟河是要闯宫廷了。刚才她向公主证明自己是女的,只是轻轻握了一下公主的手,公主立即就感应到了。但现在,她怎么向年迈的宰相证明呢,何况边上又有那么多官员。唯一的办法,是坦然直言。这一定会让宰相大惊失色。紧接着,她还要说明自己不是金河,这又会使宰相感到自己正面临立朝以来最大的科举丑闻。宰相肯定没法处置如此大事,他的慌张、狼狈、不知所措,一定会让读者如见其人。

更精彩的是,真的金河也将在今夜与老丈一起去闯宫,说明实情。那就是说,这个夜晚宫廷里发生的一切,连平庸作家也会写得高潮迭起。既然有那么现成的惊悚笔墨,本人也就不掺和了。

我真心不明白,就是因为连平庸的作家都会写得高潮迭起,余大师就不写了?是说把书写得高潮迭起的作家平庸,还是说自己不甘平庸所以才此处略去n万字?

就因为,精彩的地方读者会自己想象,精彩的地方都是平庸作家才会重笔书写,所以大师不同,去繁就简,略去几万甚至十几万字,所以这部书虽然只有两万多字,也可以叫长篇?不,不应该叫长篇,该叫鸿篇巨着!

如果说一部小说,不能单单按字数来判断长短,还要看它涵盖的内容,那从内容上看,配得上叫长篇吗?

故事简单到极致。

爱情简单到极致。

人物简单到极致。

主题简单到极致。

这一切大概都是因为大师不想破坏读者的想象空间,不想让自己平庸,所以都简单到极致,从内容上也实在配不上长篇。

如果非要算长篇,我想,除了因为它是余秋雨的作品,别的,我都搞不懂了。

正如他自序中所说:我的创作坚持一种自己确认的美学方式,那就是:为生命哲学披上通俗情节的外衣;为颠覆历史设计貌似历史的游戏。

这么高深的美,我没有看懂。(www.wolizhi.com)

对这本书的感受也如书中所说:你的美丽,让我不知所措。

对于散文大家写的这部小说,我只能:呵呵!

《问鼎》读后感 《地图》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