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炉》读后感(一) 看完《古炉》,心里一直很不平静,如同读贾平凹先生的其它作品一样,难以释怀。说老实话,读《古炉》之前,我对它就十分期待,十分看好,因为它的作者贾平凹先生的写作能力我一直是深信不疑的,从初中时代读他的《古堡》 《鸡窝洼人家》 《腊月·正月》,到后来的《浮躁》 《废都》 《白夜》,到近年的《我是农民》 《病相报告》 《秦腔》 《高兴》,再到眼前的《古炉》,他这种苦行僧似的坚持创作,感动了多少人,温暖了多少人,他的作品三十多年来又整整影响了多少人,安妥了多少人的灵魂,陪伴了多少人读破了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晚。他很勤奋,也很努力,更争气,他的作品一直没有令大多数人失望,而是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肯定,在当今中国文学界甚至世界文坛,都有他的一席之地。我十分敬重他的作品,如同敬重他本人一样。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我尤其偏爱并推崇那些农村题材的作品。因为我与他一样都是农民的儿子,在农村生活了许多年,对农村生活熟悉,读着倍感亲切,容易感受到作品中散发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尽管我们两省相邻,但是毕竟一个在西北的陕西,一个在中原的河南,家乡生活大有不同,但是却有许多相通之处。我常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我的家乡农村生活的影子,感到它距我很近,几乎触手可及。有时候甚至感到他写的不仅是他的生活体验,也是我的农村生活。每有会意之时,我心里都会感到很欣慰,很兴奋,很受用。所以,对于他的作品和他,我都比较关注,他的作品我一般都会抽时间认真品读,在读的时候去寻回那一份久违的感动,那一份飘远的静谧,那一份远去的欣喜。 《古炉》是他历经四年时间打造出的长篇巨制,也是他首次以小说的形式大胆直逼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最大的运动—文化大革命在基层农村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古炉,是一个偏远闭塞但又山清水秀、民风比较淳朴的村子,村民世代以烧瓷为业。运动开始前,这里的人们虽然贫穷麻木,斗气使狠,夜、朱两姓族人有些矛盾,但是总体上来看,还是相安无事的。这里的人们那么安详地度日,与世无争,过着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凡但温馨的生活。可是运动一开始,一切都乱了!支书朱大柜被打成了走资派,朱姓人失势,夜霸槽—一个过去一直被村里人视为游手好闲的年轻人造反夺权,成立了榔头队,实际上掌握了村里的大权。为了树威,也为了报复,他开始整人,特别是朱姓人,这引起了朱姓人的强烈不满,他们也成立了造反组织—红大刀,与榔头队对立。这样一来,村里人基本上就被划分成了三股势力:以朱姓人为首的红大刀,以夜姓人为首的榔头队,还有以守灯、善人、狗尿苔等为首的四类分子。而又尤以两个造反组织之间的斗争最为酷烈:先是暗自较劲,后是出口谩骂,再后来大打出手,最后发生武斗,势不两立,有你没我。两派斗争一会儿是东风压倒西风,一会儿是西风压倒东风,一派得势,另一派的成员及亲友就遭殃,在劫难逃。等这一派再得势了,就会变本加厉的整治另一派以报复、泄愤。本来是一个村子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里乡亲,竟在运动中成了互不相容、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宿敌,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对方,铲除对方。最后两派两败俱伤,一个原本好好的村子被弄得支离破碎,许多家庭彻底在地球上消失了。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选取了一个贯穿全书的十二三岁的少年狗尿苔作为主人公,把他塑造的非常成功。狗尿苔是被婆捡回来的,没爹没娘,却从小因为“爷爷”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到台湾而沦为四类分子,颇受歧视。他也有自知之明,想尽一切办法讨好大家,希望大家对他也能好一些。可无论他再怎么与人家套近乎,再怎么努力“改过自新”,大多数人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他很自卑,但是并没有完全失去作为一个孩子的快乐。他听别人的话,甘受别人奚落,可也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有时候还会暗自报复。比如有一次,水皮叫他去自家自留地里掰嫩玉米供演员们吃,他很生气,因为玉米很嫩,还不到吃的时候,再说他和婆祖孙俩还舍不得吃,怎么能拿来那么多给人家吃呢?水皮真是太自私了!他就和牛铃一起跑到水皮家自留地掰来玉米给水皮送去,而且还偷着多掰几个留着他们自己吃。他之所以热乎霸槽,是因为霸槽与人家不一样,霸槽不歧视他是四类分子,他恨秃子金和麻子黑,是因为他们爱欺负他。他能闻到一种奇异的气味,一闻到就会出事儿。他还可以和大自然万物对话,与他们交流。两大派明争暗斗时,他谁也不得罪,哪一派也不参与,但又常被他们利用。他很热心,很善良,支书被拉到镇上去“学习”,支书老婆不敢央求别人去看支书,只好找到他,他想方设法完成了任务。杏开与霸槽恋爱,气病了她大满盆,无奈何只好让狗尿苔传书信,狗尿苔虽然不甘不愿,但是一想论辈分自己还是杏开的叔叔,而且霸槽平时对他还不错,于是暗地里帮了忙。后来霸槽与杏开闹别扭,狗尿苔很不满,几乎与霸槽闹掰了。跟后的孩子撞上了他做干爹,他虽然也不情愿,但是对他的干儿子还是挺像回事儿的。看到被打伤的所谓阶级敌人时,他也很难过,但是一到又该批斗谁了,他又赶忙跑去看热闹,瞎起哄。作者也承认狗尿苔身上有他的影子,特别是当我读到狗尿苔到镇上捎着东西去看支书,支书没有吃肉,而是让他带回去时,立刻使我想到了作者在《我是农民》里写到的,他去看蹲牛棚的父亲时的情景,那时他也是为父亲带去了肉,可是父亲也没有吃,让他又带回去。我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所以在写狗尿苔为支书送东西这一节格外令人感动,感到十分真切。加上作者当时的年龄与狗尿苔差不多,所以作者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写的时候也格外动人。由狗尿苔又极易使人想到《秦腔》中的张引生,他也是个贯穿整部小说的人物,他比狗尿苔大,精神有些不正常,生活贫困,唯一支撑他生存意志的便是他对白雪强烈而又执着的爱。爱到什么程度呢?哪个男人多看白雪一眼,他就会很生气,甚至瞅机会报复。但是,不幸的是白雪后来嫁给了夏风,更令他受不了的是白雪结婚后竟然跟着夏风住到了城里,从此连见面都难。苦苦盼着心爱的人儿,这种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他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后来白雪夫妇又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却不能接近她,令他更加痛苦。后来他竟偷了她的内衣,想以此来安慰自己,安妥自己的灵魂,打发孤凄的漫漫长夜。不料被人发现,他感到自己对不起白雪,负罪感像热血一样鼓胀,他亲手割去了他认为是罪恶源头的生命之根。同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同是被人歧视的人,同是可怜的人,但是狗尿苔似乎比张引生幸运一些,因为他毕竟年龄还小,思想压力和生活压力小得多,而张引生却是个很要面子却又不得不把脸面撕下来踩在脚下的人。《古炉》用一双孩子的眼睛去看那个社会,看这场运动,既真切又清楚,给人留下以无尽的思考空间,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 《古炉》读后感(二) 我其实很喜欢读大部头的书,更喜欢沉浸其中的乐趣。这几个月以来我每天晚上都读书到很晚,没办法,当我打开电脑,品读文字的时候,老贾就把我带到他所营造的世界中,我在那个世界游荡,于是书中的一切鲜活起来,书中的古炉村也真实起来。 其实这本书的故事我觉得比较普通,书中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真实描写记录了当年的人,当年的事,他用古炉村人们的运动和生老病死解读了文化大革命。又用一种悲悯的笔调写出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了善和恶。作为一名管理者,我想书中关于夜霸槽组织榔头队的事例我有必要仔细解读解 读。 夜霸槽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平时就干些修车、钉鞋的活,挣些小钱生活,但是这个人一直不安分,一直想干些大事。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夜霸槽着手组织榔头队,他先是将杂姓和夜姓的人员组织起来,每人都带一个标志性的榔头。然后他每天带领这些人去破四旧,批斗支书,贴大字报,直到后来他将这一组织进 行了升级,称为榔头队,自己任队长,还选了副队长。再后来村里有了红大刀,朱姓人家又由天布组织了造反队,两队在村里进行PK。但是红大刀最终也没有赢了 榔头队,为什么都是一个村的农民,人员也旗鼓相当,而榔头队就赢了红大刀呢? 我对这些描写进行了深入思考,总结了两个方面的东西,第一个是从好的方面进行总结,就是如何搭班子带队伍的事,按照现在企业管理的名词来说就是如何建立组织的问题。其实,企业里边所涉及到的管理问题这本书中都涉及到了。 首先是如何建立团队的问题,夜霸槽是去县城学习了一番后回来才做这个工作的。这和我们现在的私营企业何其相似,老板先在国外或者南方发达地区做过一段时间后再回来创业是一样的。这就是毛主席说的,先要有个主义,再拿这个主义去组织人。搭班子的事情夜霸槽做到了。第二步就是如何带队伍的问题,夜霸槽组织人 员刷大字报、破四旧,让他的队员有一种优越感,使命感,愿意跟着他干,直到后来武斗时竟然有人为此送命。其实这就涉及到企业文化、薪酬管理、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带好员工,除过要有一个有魅力的领导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对表现好的要奖励,差的要批评。夜霸槽对表现好的水皮给予副队长的奖励,而 对叛逃的人最后都是连打带杀。其中,他还通过送衣服、毛主席像章、吃好饭的措施给予队员奖励,让大家死心踏地跟着他干。一个企业要让员工为公司好好工作,第一是要有一套好的制度,第二是要有奖惩措施,第三要有合理的薪酬体系。只有这样你的企业才会打造精英化的团队。 第二是从坏的方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两个造反队原来互不侵犯,基本上和平共处,目的都是造反。谁知道最后越来越紧张,直到导致武斗,死了很多人,谁也不是赢家,村里也元气大伤。在最紧张的时候,说错一句话都要批斗,要进学习班。最后是很多人都不敢说话,人和人之间出现了很大的隔阂。大家谁都不 愿意主动说话,互相之间也反目成仇,还互相检举,导致很多人进了学习班。这其实就是沟通的问题。这个事例在企业中有时也会出现,比如两个车间或者两个班组互相竞争,当竞争特别激烈的时候相互之间就会出现互相搞破坏,相互拆台的现象。而且打小报告,互相告状的事例也屡见不鲜,最后是生产效率低下,班组矛盾重 重,员工互相防范,反目成仇。其实,作为管理者也要对相互竞争的程度掌握一个合适的度,不能草木皆兵,人人自危,这样一来,企业文化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破坏文化,小人文化。 最后还要说说学习和创新的问题,夜霸槽很注意学习,他经常去县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动向,一段时间一个主题,所以他能把队伍带的风生水起。而作为红大刀队长的朱天布就不是这样,他顾及的是庄稼地,干什么事都抢不到前边,导致队伍士气低落,人心思散。其实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有胜有败的原因从这里就 能找到答案,如果一个公司能经常去关注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何愁企业不兴?所以企业领导要注意经常走出去学习,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抓一个主题,经常有新东西出来,员工才会掀起学习的热潮,公司才会动起来。而如果企业不学习,经常维持,人员也是长期不动,企业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士气 就会低落,人心就会思散,企业就会走向衰败。 当然,榔头队之所以赢了红大刀,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夜霸槽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都比朱天布要强。我们从这里去反思,就是选拔干部要选拔有远见,会学习,敢想敢干,有事冲到最前边的人。夜霸槽所干的事不可取(文化大革命),但是他的组织、领导方法却能给我们以启迪。 当然这本书中还讲了很多做人、做事、处世的道理,我想只要你去反复读,反复思考,都会有所收获的。 《古炉》读后感(三) 看完《古炉》,感觉作者在这部书里娓娓而谈,用生活的细节来生动地全景式地展现于人目前一幅幅文革时期的乡村风情图。对于我这个80后来说,文革好像距我很远,历史书上讲的和父辈、祖父辈讲的又让我不乐意接受,对于它,我一直很好奇,也很困惑,一直想去接近,但又无法抵达,尽管这方面的书籍和影视剧不是太少。今日,掩上《古炉》,我感受到了真切的文革,感到自己也好像与作者一起回到了那个风风火火的年代,经历了一场旷古罕见的运动,我很庆幸,很兴奋,也很伤感。这本小说中虽有令人忍俊不禁的情节,(www.wolizhi.com)但是笑着笑着往往最后笑出了叹息声。如果你与我一样没有赶上那场运动,也想感受一下真实的文革,不妨读读此书;如果你亲身经历了那场运动,也不妨读读此书,重新拾起那段似乎已该被时光尘封的记忆,重温那段轰轰烈烈而又使国人挥之不去、感到无奈、痛苦与惋惜的历史。 那场运动已经过去,逐渐走进人们记忆的深处,被历史的尘土所掩埋,而留在人们的心灵底处的伤口也正逐渐愈合。重温那段历史,就不仅仅是回顾和回味,而更重要的是以往事为鉴,记住伤疤曾经的痛,从此以后远离和避免类似的伤害的侵袭。最好坐在这样一个静寂的晚上,任凉风挤进窗子抚乱了头发,细雨在窗外轻声叹息,独在灯下,品读着《古炉》,任思绪拉得又细又长,与窗外的叹息声相和,演奏着一曲悠长深远的协奏曲…… 《浮沉》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