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2021字读后感

分类:读后感来源:励志网阅读:2354

名人传2021字读后感(一)

名人传2021字读后感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此书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我在阅读这部著作时,由始至终都是怀著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因为我觉得在罗曼·罗兰笔下的三位家喻户晓的名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都是我们现代人所欠缺的,也是当今社会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三位艺术家,一位是音乐家,一位是雕塑家,一位是文学家。他们虽说干著不同的职业,环境也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在各自行业内的佼佼者,他们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罗曼·罗兰紧紧地把握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著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路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谈起《名人传》,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人生绝对是当时的时代状况的缩影。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然而他比起同时代的艺术家,他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是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就像中国的“五四运动”一样,打破了人们的封建思想,在黑暗中寻求新出路,然而这就决定了他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的悲惨命运。

俗话说,精神上的伤害比肉体上的伤害更痛苦。俄国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就好比中国的鲁迅,用文字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企图让人们改变固步自守的思想。而他也很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他在《战争与和平》里所说的:“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她)的芬芳。”而这句话让很多人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话就犹如沙漠中的一泓甘露,滋润了许多濒临干涸的心灵。

而我觉得,《名人传》中最有感触的还是《贝多芬传》。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在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贝多芬从小就酷爱音乐,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但是命运却无情地摧残了贝多芬的听力。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失去听力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就好像鱼儿离开了水。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贝多芬不向命运屈服,而是选择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一切困难。就正如贝多芬自己所说的:“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失聪后,他拿一根木棒叼在嘴里,让木棒接触钢琴来感知声音,他的很多经典著作都是在失聪后所创作的。可以说,是音乐让他坚强地活著。

三位不平常的名人,在个人成就方面有著异曲同工之妙。成功的背后有著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蕴藏著一个个悲惨的身世、无数的坎坷以及曲折的命运。他们在逆境中成长,在逆境中磨炼意志,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人生基础。俗话说得好:“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假如当初他们向命运低头,那么他们能做的也只是任天由命,绝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现代化社会的我们,生活比以前富有了,但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意志力,那种老一辈的坚持不懈,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却被我们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上海一小女孩吴怡铮,因医疗事故双目失明,对于一个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双目失明无疑使她的生活失去色彩,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遗憾。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使铮铮屈服,她没有放弃生活,而是很乐观地面对一切常人难以容忍的困难。铮铮从小酷爱音乐,音乐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音乐来讲述自己的心声,用音乐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音乐就像是铮铮的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是音乐让她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她在一个电视台节目中演唱了一首《天亮了》让全场潸然泪下,感慨万千。在舞台上铮铮忘我地唱著,在那一刹那,我觉得一切的一切在她面前都是那么地微不足道……我想,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她打开另一扇窗。她那发自内心的天籁般的声音,滋润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一曲终了,掌声经久不息,谁也没想到在一个弱小的身躯里竟能够发出如此感人肺腑的歌谣。铮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她的那种对生活充满希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海明威曾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但是,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我们比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的条件、环境更优越,他们能干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肯努力,遇到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名人传2021字读后感(二)

二十世纪初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里不时有这样的语句,现在读来仍让人醍醐灌顶,作者在书的开头就说出来著书的目的:“让分散在世界各地处在悲苦中的人民在生命中能有丝自由呼吸的时间”。贯彻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巨匠的人生,无不是年少成名,中年迷惑,晚年誉满天下。当然,连接他们一生自始至终的,是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悲苦而孤独,让后来的孤独的大众从内心的乌云缝隙中看到些许灯光。

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有一个酗酒切被虚荣心击昏了头脑的父亲,为了炫耀儿子的音乐天赋,父亲要求贝多芬很小的时候起每天就得练习几个小时的小提琴,甚至不惜动用武力。贝多芬很小就得为物质生活操心,在他1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他不得不成为一家之主,领取了父亲的养老金——政府担心一个酗酒的父亲会在女主人去世后毁掉这个家庭。

悲惨的童年使贝多芬感觉“生活不是闹著玩的,充满了苦难”。如果一个男人从家庭生活中得不到温暖,从父亲那里没有感受到榜样的力量,那么他会追求社会生活中的伟大。

席卷欧洲的法国大革命随后爆发,比贝多芬大一岁的拿破仑横空出世。拿破仑的英雄事迹填充了贝多芬心目中伟大的空缺,《英雄交响曲:波拿巴》《第五交响曲》在这个时期创作完成。贝多芬的音乐充满“可怕的力量,任性的情绪和易怒的气质”,因为,虽然贝多芬的生命充满了病痛的折磨,爱情的缺失,亲人的关怀,但贝多芬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善良,“我拒绝承认,除了善良,还有什么高人一等的标志”,只有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才能真正从生活的艰辛中体会到快乐。

如果一个人出尔反尔,又过于软弱,一生都走在履行自己的诺言的路上,为了躲避多数想象出的恐惧,半夜会卷铺盖卷逃亡,这样的人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一个伟人的可悲缺点,是面对随意生杀予夺的物质暴力,处于怯弱,为使艺术梦想的生命得以保全,竟向凶残低头。”米开朗琪罗自幼见识到人生的残暴与精神的孤独,因此他选择孤独,而比孤独更可怕的是他无法和自己相处,总是自我否定、自我较劲、自我摧毁。所有这些,注定了米开朗琪罗一生的悲剧。

就他对恐惧的态度,谎称惶恐,同时为自己的恐惧羞愧欲死,意识到自己是缺乏意志力,性情软弱的人。他一生不断在承诺,不断在逃避,因为追求完美,他的承诺需要完成的周期总是很长,怯弱的天性又总是让这个周期没有期限。承诺无法完成,他又害怕主家的追责,有时不得不答应主家增加的新的要求,还落得要自费完成的地步。为了活著,他拍法官的马屁,不惜与最好的朋友断交,做政治墙头的上一颗随风草。沉湎于自己的激情和信仰,痛恨同样伟大的达芬奇,说达芬奇是“做了铜马模子却没铸成铜马的人,还在半路停下来,好不知羞”。他没有一天不在工作,整天沉湎于自己的计划,又无法与别人分享荣誉,事必躬亲,不时病倒,深刻的体会到健康和梦想在苦役般的生活中日益衰竭,反观自己精力充沛的时候并没有完成很多作品,不断指责自己。

家庭方面,米开朗琪罗支撑了全家的开支,确切的说,是他父亲的家庭—他没有结婚。全家都指望著他活著,“对他过度盘剥,拼命压榨”,为了消除父亲对钱的事情的焦虑,他一面给父亲钱,一面鼓励他。兄弟们盘剥他,他因为骄傲,从不拒绝,任凭他们折腾。但听说兄弟们在家虐待父亲时,“他恨不得杀死他们”,分别给每个兄弟写信声讨他们。几个兄弟去世后,他把亲情寄托在侄儿侄女身上,履行父辈的责任。

《名人传》给我们展现的米开朗琪罗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他心里有美的渴望,善良而软弱,是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人,分散在各个角落,过简单普通的生活,默默体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这错综复杂的社会。通过了解米开朗琪罗的生平,让后人在某个时间感觉到,“原来我不独行”。

读大学时,托尔斯泰对老师教的知识嗤之以鼻,沉迷于卢梭的学说。分析成瘾,自己写下犯错误的原因:优柔寡断,缺乏魄力;自我欺骗;急躁;无来由的羞愧;坏脾气;混乱;好模仿;摇摆不定;鲁莽。他评价自己的时候,洞若观火,毫不客气:“我活的像个畜生,真让人心灰意冷”。并在日记本里记下三个吞噬自己的魔鬼:赌博欲,可斗;情欲,难斗;虚荣心,最为难缠的斗争。这个青年始终活在理性的海洋中。

只要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无不被这本鸿篇巨著的伟大力量震撼,从中你能感受生命丛林、人性海洋,是站在理性和信仰山脊上的巨石。《战争与和平》耗时五年,是托尔斯泰在爱情的庇护下的作品,却超越了文学、哲学的范畴,涵盖的知识全面,刻画的人物细致各有特色又真实。这个历史时期民族的迁徙,各国的战争的描述,无不突出一个中心:真正的英雄是人民。

一般的艺术作品都与实际生活稍有出入,但托尔斯泰的作品与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因为他的几乎每部作品里都有自己的影子,他从二十岁开始每天开始写日记,直至去世。又因为他坦率的性格:“我连自己脸红的事业照说不误”。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而高尚的人,都能因此承受苦难—贝多芬。如果你觉得生活过的正努力而悲苦,建议您读一下《名人传》,看一下三位艺术巨匠的生活,体会一下他们的所想、所思,或许能得到些许启示。

名人传2021字读后感(三)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著,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著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著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著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顿为师。

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离成功越来越近时,灾难又一次的降临,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著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贝多芬以他坚强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压力。

因为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见外族侵略;自己国家的土地被侵占却无能为力,他与贝多芬同样孤独一生,他的家族从未给过他任何温暖与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谋取利益;他到处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惨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与奴隶没什么两样。

贝多芬从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米开朗琪罗却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得不为教皇们服务。唯一幸运的是,至少教皇还承认他的天赋,并且不止一次的保护他的艺术成就不遭破坏,但是他们却剥削了他的自由,拿他当牛马使唤,他一辈子都像拉磨的驴一样拴在教皇的磨坊里,七十余岁的高龄还得爬上脚手架作画。

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许他就不痛苦了,就会以教皇赏识为荣了,然而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

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虽然他的本质性格是骄傲自信而且固执的,只是他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长子”的责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于不顾,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必然会逃跑,或者选择明哲保身,向权力屈服。特定的时代条件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与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在名门贵族长大,地位优越,无忧无虑,亦不会像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那样终身忙碌,身体健康,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很高的文学天赋,在别人看来,已经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

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学声誉,只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烦恼是不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正是由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

其实纵观全书,在三位名人的传记描写中,都时时透露出了这些名人的缺点,贝多芬脾气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列夫·托尔斯泰固执和封建。

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www.wolizhi.com)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神,但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

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传记读后感3000字 名人传记读后感800 名人传的读后感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