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读后感 文/冯婉瑜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对上海这一城市的最初印象,来自一代歌后邓丽君。 "夜上海,夜上海,迷失的不夜城……" 伴着邓丽君如夜莺般娇柔婉转的嗓音,我脑中慢慢勾勒出一幅奢靡繁华的景象:十里洋场霓虹灯闪烁、终日不灭;百乐门前舞女巧笑的倩影;还有黄浦江,船只川流不息,不顾一切似的奔向远方…… 但长大后,我对上海的印象又发生了改变。石库门一幢幢、一栋栋排列成行,看起来沉默寡言,却又像是将这房子、这城市的秘密娓娓道来;还有那冬日里的老虎灶,在没有暖气的旧年,无数老上海人靠它烧出的热水熬过漫长湿冷的冬天;弄堂里的粉笔画出的跳房子图案、清晨深夜里买早点宵夜的推车……老上海在我的脑中逐渐丰满,直至有血有肉。它衰老又年轻;繁华又贫瘠;曾遭遇过无数重创,却又一次次顽强地站起来…… 上海让人迷恋,吸引我逐渐深入地探寻她的秘密与魅力。我尤其喜欢上海的女子,这得益于各类电影,画面中的上海女子,身材苗条纤细,通身气派如神仙妃子却又不失南方女子的柔美温婉。惹人为其魂牵梦绕。 后来读严歌苓的小说,发现她的小说里常有上海女子的影子:《芳华》中美丽的林丁丁和卑微的何小曼;《寄居者》中孤绝坚强的May等。还有,《陆犯焉识》中的女主角冯婉瑜。 我能理解冯婉瑜。一见钟情,二见误终身,足矣形容冯婉瑜对陆焉识的爱情。你看,无知少女懵懂无知中嫁给一个会四国语言、曾赴美留学、20岁最年轻教授,而且,人家还是相貌堂堂一米八二的美男子。你说,你开不开心,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可是,你只是一厢情愿,人家根本不爱你,不仅是因为三观不和,还有中间夹着的一个别扭的恩娘……这样下去,简直要变成三流言情的开头。但是,严歌苓就是严歌苓,在她冷峻中夹杂着黑色幽默的笔触下,时代的大画卷缓缓铺开,两人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跌宕起伏。 一开始,冯婉瑜是卑微的,陆焉识在美国如何,她不可能半点风声都听不到,却选择默默原谅。 当陆焉识到了西宁,她似是觉得当年那个远在天边的少年终于和她的距离接近。冯婉瑜觉得好幸福啊,每日例行的秀娟小楷一封家书送往西宁,又每隔一段时间收到的陆焉识特有的苍劲笔触一封。感觉就在身边,这一生,就这样爱在内心,在话里家常,在每日所期盼的信件,和三个抚养成人的子女。所有的坚持都是一份对陆焉识的爱。 最后,患了老年痴呆的冯婉瑜,只记得那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陆焉识,却不认得衰颓的老年陆焉识。复婚现场,她大闹现场,因为她心里记挂的仍是那个少年…… 生命的最后,冯婉瑜已不记得陆焉识叫陆焉识,只记得她心里记挂的”他“,”他回来了吗?”“快了,回来了,在路上。” “一定是道路不好走,他才晚的。” 临死了还要为他开脱,我不由潸然泪下。她爱的如痴如醉,陆焉识是她生命中的白月光,害她苦苦追求了一生。我不又想起那句话:‘’哪怕是岁月,篡改我容颜,你还是心底,多情的少年。” 《从如是学经商》读后感——实修 《达芬奇的密码》读后感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