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

分类:读书笔记来源:励志网阅读:3084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一)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

读周国平的这本书已是四月初的事情,至今依旧沉醉。那时用心将整本书仔细阅读完毕,遇见很多与灵魂相撞文字。现摘录如下:

一、关于童年和童心

回首往事,谁不缅怀童年的幸福?童年之所以幸福,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有最纯净的感官。

童年之所以令人怀念,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曾经一度拥有永恒。自从失去了童年,我们也就失去了永恒。从那以后我所知道的唯一永恒便是我死后时间的无限绵延,我的永恒的不存在。

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

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这永不枯竭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分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

所谓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正说明智慧是童心的守护神。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所谓彻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他始终保持一颗淳朴的童心。

孩子或者像孩子一样单纯的人,目的意识淡薄,沉浸在过程中,过程和目的浑然不分,他们能够随遇而安,即事起兴,不易感到无聊。

二、关于人与人生

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理想便是灵魂的寄托。

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与自觉。

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我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然而,当我检点思考结果的时,却发现我弄明白的似乎只有这一个简单的事实——今天我活着。

万有皆逝,唯有精神永存。

人生中,只有死是必然,其余一切均属偶然。

生活是一场永远不能成为正式演出的彩排,一张永远不能称为正式作品的草图。

人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上,作为瞬息和有限的存在物,却向往永恒和无限。

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实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幸福只是灵魂的事,它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得有意义的鲜明感受。

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第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

与天才相比,最富于幻想的女子也是过于实际的。

青春未必全是舔吻和鲜花。有这样一些敏感的心灵,对于他们,青春意味着平生第一次精神危机,意味着某种幻灭和觉醒。

他只是貌似在看、在听、在生活罢了,实际上早已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三、关于爱情和婚姻

有一个字,内心严肃的人最不容易说出口,有时因为它太假,有时是因为它太真。

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

家是一个活的有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把它作为活的有生命的东西那样,怀着疼爱之心去珍惜它。

古犹太法典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和他的结发妻子离婚时,甚至圣坛也会为他们哭泣。

真实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语言,真正的两心契合也不需要语言,谓之默契。

人生最美好的时刻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不独爱情如此。

四、关于艺术

一个艺术家无论在阅历和技巧方面如何成熟,在心灵上却永远是孩子,不会失去童年的清新直觉和少年微妙心态。

美如此令人心醉,人类的语言又如此贫乏无力……除了艺术,没有什么能把美留住。除了作品,没有什么能把灵感留住。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二)

这本书之所以我给了低分,是因为只有前几章还是让我比较触动的,后面的文章之所以不好,多数是给我一种读书笔记照搬观点的感觉,同时那些作者自己的感想也像读者一类的文摘书上那种没有多少营养的随感文差不多。

那就说一些前面让我觉得很有感触的东西吧。

最开始说到孤独。

其实孤独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因为一旦一个人开始思考,那么他就必须面对死亡面对孤独。人与人实际上无法完全的交流和合为一体的。就像是村上春树所说的,人就是一座孤岛。只能在自己的岛上远望,却并不能脱离自己得到去与别人结合。

如何去面对这样一种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如何去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去追求一种自己的灵与肉的结合。灵魂属于天上,却被肉体拉扯堕入凡间,如何去与自己的肉体妥协,在凡间的同时从不忘了天上的一切真善美,是追寻的过程中要仔细去回答的。

关于婚姻。

只有不断有新的出现的才是好的婚姻。爱情不能够死,只有不断地去有新的刺激,新的追求新的一切,才能维持爱情,维持婚姻。这似乎是周国平想要表达的观点。

其实在我自己的婚姻观里,我也觉得不能够相互太熟悉以至于一切都可以被推测和预期。总要给对方留有幻想和惊喜。谁都有责任去给自己的伴侣不无聊的生活。这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或许会很难吧。但我以后会试着努力看看。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无奈的生活在世界上。

离真理很远,不停地犯错误,不停地自救,不停地成长变化。要去面对寂寞孤独和死亡,要去选择一个分岔路,而另一条路却再也没有机会去尝试了。

生命只有一次,这短暂又珍贵的机会。如何才能过好,谁都会胆怯吧,手上拿着唯一的筹码要如何去抉择。

只能听从自己的心了吧,或许这才是唯一的路。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三)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只读过周国平的一本书,叫做《何来何往》。在此之前,在豆瓣上看过一些关于《灵魂只能独行》零星的书评和笔记。当时对这样的一句话印象很深:“黑暗之中我们并肩行走,彼此独立,又彼此相依。无惧无惊,无怨无悔,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后来在读《何来何往》的过程中发现了和这句话意义很相近的一段话(即第一段引用的话)。而且前几天去图书馆随便翻了他的几本书,发现书与书间有相当部分是雷同的。但如果把他仅作为一个哲学家来看的话,周老师在把文学方面已经很成功了。他已经尽可能的把哲学用直白的、比较文艺化的、适合大众阅读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起来少了很多枯燥与晦涩。我想对于大多数想通过阅读几本哲学方面的作品来增加一些人生厚度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灵魂只能独行》而不是《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或者《存在与虚无》。

他还有一本叫做《各自的朝圣路》的书。我一直觉得这个题目和《灵魂只能独行》有些什么联系。

在一些个辗转反侧的夜里,这两个关于灵魂和道路的命题一次次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难以入眠。尽管答案已存在于题目表面:要独立的、自顾自的、带着孤独去寻找那条只存在于内心深处的神圣道路,才能得到自己梦想的东西。我相信许多人都有能力独自摸索出这个浅显的道理,尤其是那些已经找到那条通向实现梦想大道上的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去做一个关于梦想的抽样调查的话,我想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处在迷茫中的,即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更别提为梦想而奋斗了。他们只是和许多人走在同一条大家都不知道通往哪的宽敞的路上。因为有许多人,假使前方有危险而不幸自己也遭遇了不测,看到别人同样凄惨的命运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安慰,许多哲人都说过这样相似的话:缓解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想着那些受着同样痛苦的人。还有一部分人隐约知道该走向哪条路,却不敢轻易去尝试。因为每一条路看起来都异常崎岖和漫长,人们必须为自己的草率和冲动付出代价,所以他们也处于彷徨和痛苦中,而且甚于前一种人。就好像那首诗说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有少部分人是已经独行在路上了的,这条路或许不是他们自己试探出来的,他们中有些人也许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但他们最终会知道的。他们终有一天会懂得感恩,感谢上苍,感谢父母,感谢把他们引入这一道路上的一切。

我认为要让灵魂独自走上这条朝圣路需要相当的运气,也可以将其称为天意。幸运的人很快就会发现那条对于自己来说正确的路,运气差点的就只能一边鼓舞自己“尽人事,听天命”一边继续尝试了。但如果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应该是他们孩童时期的引导者,尤其是父母。对于对这个尘世还一无所知的孩子,父母是最好的引路人,一个明智成功的父母也许会首先考虑遗传因素,然后将其与孩子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再给孩子指出一条比较接近理想的道路,让他们少了许多或许不必要的尝试,从而缩短了实现理想的时间。然而拥有这样的父母归根结底也是好运气的一种。

人生短暂,白衣苍狗,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会在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的抉择的纠缠中度过。但这种人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就好像直面惨淡人生的勇士,哪怕最终得不到俗世的认可。

许多年来,也曾试探着走过几条路,但都浅尝辄止,最终无功而返。许多年后,每当想起那些最宝贵的童年时光,我都会问自己,如果当时坚持下来了,那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但那只是如果,但人生没有如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的,我发现我开始疲于尝试,或许是累了,或许是到了这样一个注定会茫然的年龄。我觉得我的周围除了一片迷茫什么也看不见,我觉得我失去了一切,我觉得我彻彻底底的迷路了。虽然一直牢记着这样的话: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虽然也看见别人这样写到过:你不会找到路,直到你迷路的那一天。

“式微、式微,胡不归?可是我连回去的路都记不得了。此时的我已深陷堕落的泥潭,在痛苦迷茫之间苦苦挣扎,dota成了我的麻醉剂,让我还可以沉醉在为自己编织的谎言里,妄想着有一天能将dota作为自己的职业。尽管我深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些爱好不能称之为爱好,这一点直至今日我才渐渐懂得。一眼能看到终点的路我们不要去走,明知是徒劳无功的事不要去做。大二寒假在没日没夜苦练dota的休息间隙,我完整的读完了一本《心经述议笔录》。在开学的前一晚我鬼使神差的在qq上发了个状态:再见,dota。于是直到今天我没再打过一次dota,这是近几年来我觉得挺神奇的一件事。但是那段有dota陪伴的日子,却是一段幸福与痛苦交织的复杂时光。记得那时我会赋予其中每一个人物特殊的意义,让他们栩栩如生的存在于我的脑海里,我甚至一度爱它如恋人。时至今日,我也时常会想起它,想那些静静躺在文件夹里的replay记录我一次次的“辉煌”,想念我最喜欢的奈门摩尔。

从《心经》开始逐渐重拾读书的爱好。心里的那份负罪感和躁动也随之慢慢的平息下来。但四周还是一片雾茫茫,迷茫依旧没有散去。佛法接触了一些,但除了让我平静下来,并没有为我拨开迷雾。在旅行早已成为陈词滥调的今天,我开始偶尔出去走走,因为觉得这20年来自己实在太闭塞了。不奢求也不相信什么“间隔年”,我只是想走走。

但是脚永远不能代替心灵走路,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大半个中国走过,依旧分不清方向,但是心态里乐观的成分却增添了不少,这让我有继续尝试的勇气。

虽然同意一些关于悲观论的一些宗教或是哲学观点。(www.wolizhi.com)对叔本华的“人生是由痛苦和无聊组成的”理论深表赞同,也对佛陀的教诲“诸漏皆苦”深信不疑。但是对于资质平庸的我们来说,当乐观来袭时,还是会不自主的嘴角上扬,内心洒满阳光。

带着久违的笑容,再一次开始在迷雾中探索。在偶尔夜不能寐的日子,默念一段揭,尽量让自己沉静下来,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第二天的朝阳。

不懂耶稣,却也祈祷。不拜佛祖,但也读经。不信真主,仍有颗朝圣的心。

前方的路依然影影绰绰,但“维以不永伤”的日子却已经一去不返。生而为人,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既然前世那么虚无,来生又那么缥缈,那就紧紧抓住当下的每一天吧。

灵魂只能独行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或许每个人的解脱之道都存在于内心最深处,耐心的等待着最终被发现的一天。

实践论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读书笔记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