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所理解的孝顺就是与你为敌 文/蓑依 我爸从小就教育我说“你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孝顺、孝顺,就是顺着父母的意思去做,父母说什么,你就做什么。”索性,他也只是在我不听话的时候,说说而已,而没有真正应用到对我的培养上。越是长大,越是庆幸拥有能对我“放养”的父母,上大学时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大学毕业后,接受我不去找工作,让我默默地去完成未竟的梦想。他们没有给我富足的生活,但是却给了我最富足的自由,他们让我知道我只是我自己,就算是父母,也不能来决定我的人生。 小时候觉得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接送孩子上学,一样的给孩子交学费,一样的在高考考场前焦急地等待,但二十岁之后,才知道父母是多么的不同。倒不是说他们的身份、地位或者拥有的财富的差别,而是说在培养孩子上的大相径庭。有的孩子能和父母成为好哥们儿,无话不谈;而有的在父母面前,连说一句话的权利都没有。 芳泽是我见过的和父母关系最紧张的一位,虽然我知道肯定还有很多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她记事开始,母亲张口就是骂人,一句话里总有那么几个词语是带着深深的怨气。上一秒在外面,母亲还是一脸的喜气,只要一回到家里,芳泽就成了她的出气筒,教训劈头盖脸地就来。那时候,她一害怕就哭,但是越哭,母亲骂得越凶。不过还好的是她母亲只骂人,从来不打人。芳泽一天天长大,渐渐地习惯了这种被母亲骂的生活,她知道不管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母亲总是能够找出骂她的理由,所以便不再放在心上,每次被骂时,只要闭口不言就行。 她以为上大学之后,终于可以离开家,去外地读书,换一个生活环境。可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她妈妈以死相逼,让她报考她家所在城市的大学。那一次,芳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似乎也要用生命相搏,但最后,还是在亲戚的劝说下败下阵来。上了大学之后,她尽量不回家,可一个多月之后,她的母亲去学校找她,逼迫她说“你若是不回去,我就来学校吵闹,看你怎么办?”,万般无奈的芳泽顾及颜面,便一个月回家一次,但回家也就是进家门而已,和父母几乎不说一句话,只不过母亲的斥骂声还时不时地响起。 大学毕业后,芳泽被逼迫着在家乡找了份工作。她安慰自己说“也许,自己赚了钱,可以养活自己了,母亲就会态度变好一些吧。”确实,芳泽每月给父母钱的时候,他们不再骂人,虽然还是一脸的怨气。但是偶尔,芳泽下班后想在公司多待一会儿时,母亲就会来电话“你这个贱人,怎么还不回来,死在外面啊?” 一个二十几岁的乖乖女,却被母亲称作“贱人”,这是我听过的最无辜的评价。然而芳泽虽然心里也是咯噔一下,但因为习惯了,所以也没太放在心上。直到她交了男朋友,瞒着父母谈了一年多以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告诉他们,但母亲见了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同意。”等男生走后,母亲暴跳如雷说“我给你说,我不同意,我坚决不同意。一个外地人,有什么好的,工作不好,家庭条件不好,我一样都看不上。你赶紧和他分开,不然我就死给你看。”又是一次以死相逼,芳泽和男友商量,要有做好拉锯战的准备,相信终有一天会说服她的。 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有人告诉她的母亲看到芳泽和一个男人在一起时,等到芳泽回到家时,餐桌上已经摆好了一瓶毒药,母亲平静地指着它说“写下和那个男人的分手证明,否则,我就喝了它。”芳泽赶紧写下,据她说那一刻,就像是在签生死协议书。那个男人没有等芳泽告诉他事实,他就厌倦了,他知道即便是说服了她的母亲,结了婚,以后的日子也肯定不好过。于是,芳泽的第一段感情也“顺其自然”地败在了母亲手里。 现在的芳泽,似乎没脾气了,母亲说什么、骂什么,她不会听,但也不会反抗。她觉得反抗是没有用的,但其实是她从来都没有过真正的反抗。她在日志里写母亲对她的种种,好朋友在下面评论说“无论如何母亲都是爱你的,你要体谅她们。”她回复“是。我知道。”有的人说“大不了,远走高飞,终有一天,你母亲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她回复“可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女儿,我怎么舍得离开她。” 在我们的常识教育里,血缘亲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父母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子女好。可是,我看芳泽和她母亲,却只看到悲愤的压抑。她的母亲,生生地把一个朝气蓬勃的女孩子,变成了现在这副羔羊状态的女人。 我还听过一个女孩说,母亲经常骂她“贱人”,直到有一天,她和男友吵架,男友说了她几句之后,她便声嘶力竭地说“怎么了?我就是个贱人,你就是想说我是个贱人,对不对?”而他的男友却吓坏了“你怎么用这么狠毒的词来形容自己?没有人说你是个贱人啊?”事实上,即便我们对父母的言行再视而不见,它们还是会无孔不入地进入你的生活,影响你对自身的判断。 我身边还有这样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母亲因为女儿长得太过漂亮,等到她上初中时,就不让她上学了,而是每日把她锁在家里,不让她踏出家门半步,这位母亲的解释是“我就这么一个女儿,我女儿这么好看,要是出门,被别人拐走了怎么办?”丈夫不同意这种做法,她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和丈夫分开过,丈夫住在村东的老屋里,她和女儿住在村西头。这么多年,她一个人摆摊买过水果、走街串巷买过鸡蛋,现在一个人经营者一个即将倒闭的肉食店。可即便再苦再累,她依旧不让女儿出来帮忙,挣了钱,就给女儿买吃的、穿的,反正就是不让女儿出来一次。 他们家成了村里的神秘所在。即便是邻居,也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那个女孩儿了。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本来处于花季的女孩子,常年被关在家里,会有怎样的生活。 很多人说在年轻的时候,总会有一两个时刻会对父母产生恨意,但随着年龄渐长,这些恨意终将消失,终会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不否认。父母和子女,无论如何亲近,都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总会有认知碰撞的时候,尤其是当子女处于意气风发的时候,这种碰撞就会被夸大,显得更加不可调和。可这些看似分歧的地方,都会因为时间,而得到解决,它们在本质上并不构成伤害。 可是,也有一些父母对子女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伤害。他们没有把子女当做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而是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以为替他规划好一切,就是爱他。更有甚者,把孩子当做物体,一边打一边骂,从小到大,一直如此,倘若孩子长成了唯唯诺诺的大人,他们不会去质问自己,而去指责孩子怎么这么不成器。如果芳泽三十多岁时依旧没嫁出去,也许她的母亲会骂得更加厉害吧。 所以,孝顺有时就是与父母为敌,和他们争夺本该属于自己的领地。父母和孩子一样,都需要成长,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人的相处之道,也需要尊重包括孩子在内的他人。(www.wolizhi.com)倘若孩子的叛逆或者敌意,能够引发父母的反思,进而改变他们的一些行为方式,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然而现实是,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失去了与父母为敌的勇气。父母太强,孩子就会太弱,一路被厌烦和咒骂包围的孩子,保护自己还来不及呢,哪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与其在外面磕磕绊绊、头破血流再回家领受责骂,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走出去,安安稳稳在他们身边,来得心安。 我曾经以为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以后有了孩子定不会再这样干涉他们的生活,但现实告诉我:我错了。有一次,我听到一个从小被父母压制的女生,劝告另一个想要去大城市追寻梦想的小女生时说“我同意你妈妈的选择。你妈妈虽然说话毒辣,但是为你好。给你安排了那么好的工作,你就知足吧。出去之后,最后还不是要回来?别惹她生气了。”我想,也许有一天,她也会给孩子说同样的话吧。 如果有一天,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理解“不干涉孩子的生活,一样可以爱孩子”时,也许“蝴蝶效应”引发的一系列悲剧都会遏制吧。 如果哪一天,那个叫“家”的地方成为了你所恐惧的地方,那么与它为敌吧,也许你胜了,他们就会和你是一伙的了。 毕淑敏:孝心无价 农二代:现实把我们逼成了不孝子孙 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