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口在宋知慧烧水的间隙,又陆陆续续送来好多东西。 红双喜脸盆,彩瓷开水瓶、搪瓷茶杯…… 最后甚至将家里的收录机搬过来,连同几盒邓丽君的磁带。 “去年过年的时候给你买的,你突然走了没机会送你。” “你无聊的话,就听听歌吧。” 宋知慧看着他忙前忙后的样子,心里一阵嘀咕。 原来他不是不会照顾人,只是从前没对她上过心。 “沈君桦同志,不用如此麻烦。” 第16章 沈君桦最后放下一串腊肉,和一筐鸡蛋。 “那你休息吧,我先走了。有事再叫我。” 宋知慧无语。 本来空荡荡的屋子,被他这样一搬运,倒像是重新安了一个家。 算了,债多不愁。 大不了她走前再留一点钱给沈母。这些东西就当是租用的吧。 上辈子结婚后,宋知慧手里的钱大都是沈俊华给的。 重生回来后,她先是用自己原先攒下的工资购置了一些必需品。 考上大学去北京后,又领了一份国家给的津贴。 但这还不够她独立自主生活,所以有空余时间,她开始给报社投稿。 一年下来,稿费也攒了快两百块。 和那些大作家大文豪的稿费肯定不能比,但这个时候一个普通人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 这份额外的收入,加上大学生津贴一起,宋知慧的生活也绝不拮据。 她知道很多历史发展轨迹,利用一下乘着改革的春风,当个富翁完全没问题。 不过她志不在此。 就算是投稿,也是拿从前自己的没有发表的旧稿,而不是抄袭别人。 黄桂芬看见她每个月领那么多稿费十分羡慕,又有些不解。 “你就算不读科研学院,去当个作家也一定大有作为!” “干嘛这么辛苦搞科研?” 宋知慧摇头。 “比起赚钱,我更想投身科研事业,为祖国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钱嘛,够用就可以了。” 黄桂芬夸她思想觉悟高,不愧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好同志。 “不像有些人,嘴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宋知慧在心里感慨,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还是非常质朴的。 人民有信仰,大家目之所至皆为华夏。 是真正的:“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两边挂。” 而往后的几十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翻天覆地变化。 人心和风气也渐渐变了。金钱至上,物欲横流。 但也许这就是历史车轮碾压下的必经之路。 这世间唯有人心和太阳,不可直视。 聪明是天赋,而善良才是选择。 她也不是真的如何伟大,如何无私。 她只是经历了上辈子蹉跎的一生,深刻反省了人活着的意义。 或者说,一个女人活着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宋知慧最后这样回答张桂芬。 张桂芬觉得她的话很有深度,拿出笔记本将这句话抄写下来。 和她抄录的《致橡树》放到了一起。 “嘟嘟嘟——” 水开的声音打断了宋知慧的思绪,她起身去灌水。 忙忙碌碌两小时,终于在屋里歇下。 第二天,宋知慧起来,准备帮忙一起包饺子。 虽说她应了是来陪着过小年,但还真没打算只一个人过来张嘴等吃。 沈母年纪也大了,往年都是她张罗着过年的事。 只不过她一出门,就撞见了扫雪的沈君桦。 “昨天下了雪,我怕你滑到,所以扫一扫。” 男人虽然穿着厚实的军大衣,手上也戴着羊绒手套。 但鼻尖、脸颊冻得红红的。 顺着他扫过的路线看,其实他是将整条路门前的积雪都扫了。 也不知道多早起来的…… “吃早餐了吗?我妈准备下面,要不一起吃点?” 第17章 宋知慧没吃,但也没打算让沈母动手做早餐。 她没回答沈君桦,自顾自的走到进了沈家小院。 俗话说,好女怕郎缠。 这样的沈君桦,如果是上辈子的宋知慧,肯定招架不住。 都不用他做这么多,也许在他之前去北京找她的时候就沦陷了。 但如今的宋知慧却不吃沈君桦这一套了。 上辈子在他这里讨了一世的“嫌”,无论如何,这辈子不想再和他有牵扯了。 不管他是爱白月光还是黑月光,爱爱谁,都与她无关。 她有自己的事要做。 “知慧来了?” 沈母听到声音,走出厨房来看。 宋知慧挽起袖子说来帮忙,沈母拒绝。 “面马上就好了,你和君桦坐着等吃就行了。” 宋知慧有一种荒谬的感觉。 这么多年了,她好像第一次被沈家当做客人对待。 上辈子的沈母虽然与她相伴相依多年,却一直是多多少少对她有怨言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她没给沈家生个一儿半女。 沈母致死都觉得,是她耽误了沈家的香火延续。 现在的这种待遇,宋知慧从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不过既然沈母坚持,宋知慧也没强行下厨。 面端上来侯,沈君桦还体贴的给她加了一个荷包蛋。 “谢谢。” 宋知慧的道谢客气又疏离。 沈君桦不会听不出来,但是还是压下了脾气,回了一句。 “不用。” 时间就在这么不是很和谐的交谈里过去。 吃完面,宋知慧和沈家人一起包饺子。 跟除夕夜的饺子一样,他们还是包了一些吉利的铜钱进去。 沈母还特意挑了三种不同的馅料。 “猪肉白菜馅的,寓意百财纳福。” “牛肉芹菜馅的,寓意勤能财。” “猪肉莲藕馅,寓意多子多福。” 这一回,沈君桦没有在旁边说什么“封建迷信”的扫兴话了。 反而帮着包了几个不太好看的“多子多福”饺。 宋知慧没有把这件事当一回事,但也没出声说什么。 过年嘛,大家都讨吉利。 她想着吃完这顿小年中饭,就可以收拾下,去到临县吴院长家里探望一下。 顺便也去孤儿院看看那些小朋友。 毛主席说过:“吃水不忘挖井人。” 虽然在学校她有寄信和钱过去,但既然回来了,人也要亲自到的。 这样想着想着,碗里的饺子也快扒拉了个光。 沈君桦的勺子往大碗里一舀,又给她添了几个。 她看着碗里五个白白胖胖的饺子,觉得有点撑,眼神瞟向沈君桦。 “你要是吃不完,给我吃。” 宋知慧无比确信,她要是现在点头,沈君桦一定会将她的碗拿过去吃掉。 她不想这样。 于是硬着头皮说“不用。” 然后吭哧吭哧吃了起来。 就在这时,门口忽然传来一个娇柔的女声。 “伯母、沈大哥,小年快乐,万事顺遂!” 宋知慧转头,看见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女人,穿着σσψ绿色的军装,提着礼盒走进来。 定睛一看,来人正是柳淑英。 第18章 “嫂子也在呢!嫂子好!” 柳淑英像是才发现宋知慧一样,和她笑着打招呼。 宋知慧心想,上辈子的这个小年,柳淑英是没有来的。 当然,沈君桦也没在家过小年。一直忙到直到除夕才回家。 而现在不知是不是因为她做了和上辈子不同的选择,有些东西也变了。 尽管这就是曾经的“情敌”,但宋知慧却没摆脸色。 她朝柳淑英点了点头。 “叫我名字就好,我不是沈君桦同志已经分开了。” 这话虽然含糊不清了点,但是这样说也没错。 不过柳淑英有一瞬错愣,求助似的看了一眼沈君桦。 沈君桦脸色微变,没有接这个话茬。 “你怎么来了?身体好些了么?” 柳淑英管理好了表情,脸上再度挂起温柔的笑脸。 “谢谢你的关心和照料,我已经好多了。” “本来应该大年初一再来拜年送恭喜,不过今年我想回樊城给少城扫墓。” “明天就走,回来怕是都年初三了,到时候也不知你还在不在家。” 宋知慧看着眼前的两人一来一回,倒是没有生气,也不觉难受。 倒是沈母先开口了。 “你是专门来看君桦的?” 柳淑英好像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又赶紧找补。 “不是的。我的意思是,我听说知慧同志在北京念书。” “我怕过完年沈家也和周团长家一样搬到北京了,那我们就难再见了。” 当柳淑英提起已故的丈夫李少城时,沈君桦的眼神就柔和了下来。 柳淑英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宋知慧和沈母,说了几句吉利话就准备告辞。 沈君桦放下筷子,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 “妈,知慧,我去送送她。” 宋知慧心里嗤笑。 献了那么多殷勤,白月光一来还不是坐不住了。 幸好她意志坚定,没被他三言两语哄得找不找北。 碗里最后还剩下一个饺子,宋知慧突然完全没有了胃口。 硬塞不进去,宋知慧干脆都倒进了垃圾桶。 这个举动让沈母顿了顿,不过她最终还是没开口说她浪费。 反而和颜悦色的对宋知慧说。 “君桦就是面冷心热,责任心太重。” “柳淑英的丈夫李少城是替他挡子弹去的,且他们三个打小一起长大的情分。” “君桦这才对柳淑英多有照顾,你别往心里去。” 宋知慧当然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