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关于曾建国的死亡线索,在经历了短暂的跌宕后,又重新回到了原点。 但对于曾凡而言,意义却截然不同。 在这之前,他顶多是心里不甘,却没有任何有效证据支撑他有非分之想,现在就不一样了,虽然警察说不能翻案,可在他心里,找到父亲死亡真相,已经成了一种必然。 接下来的日子里,曾凡彻底对那间仓库进行了清点。这一清不要紧,还真的陆续发现了不少可疑之处。 他一直以为老爸曾建国只是个古玩商,平日里不过是见见客户,蹲在店里卖卖货,最大的社交圈,就是他们古玩行里的老同行,哪有什么别的幺蛾子。 可仓库的东西,却明明白白提示着曾凡,曾建国在搞一件他从来不知道的事。 仓库几乎有一半的藏品,都被收纳在统一样式的大箱子里,那些藏品,有珍珠、玉石、佛像、玛瑙、宝石……各式各样,虽然种类繁多,却被分门别类放置,整整齐齐。 曾建国甚至还细心地做了标注: “珍珠281颗,来源北都,民间收藏者。” “玛瑙89颗,来源海外收藏者。” “白玉佛像一座,来源上海,青帮后人。” “手镯一枚,来源津市,孙部下后人。” …… 曾凡越看越心惊,这些物件给他的感觉,似乎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出处。 打开最后一个箱子,这里面放置的藏品最少,空荡荡的箱子底部,只有三个精致古朴的小方盒。 小心翼翼地逐个打开盒盖,其中两盒是两串一模一样的珍珠项链样的物品,另外一盒是一串红宝石项链样的物品。 在红宝石那串的下方,还压着一张纸。 抽出纸张,曾凡一眼认出那是他爸曾建国的字,写着:慈禧三串朝珠已齐,此物送方红。 在发现朝珠之前,他虽然意识到仓库里那些大箱子里的物件,可能都来自一个地方,却无法确定到底是哪。 直到看到曾建国的字条,他恍然大悟,那些珍珠、玉器、宝石、玛瑙,应该都来自于同一个人——慈禧。 作为一个古玩世家长大的孩子,不用查阅资料,曾凡就对这类历史如数家珍。 1928年,军阀孙殿英觊觎上了清东陵,据说他先是找到了一本记录着慈禧墓陪葬品的书——《爱月轩笔记》,在看到里面的记录后,贪欲再也压制不住,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大炮轰开了慈禧墓室,盗走了陵寝里的所有奇珍异宝,光运输财宝的车辆,就足足有三十车。 之后,那些宝物被他用来打点各路官员,或者倒卖,从此下落不明。 如果说半个仓库的藏品都是慈禧陪葬品,那是不是意味着,曾建国一直在做的事情,和慈禧墓或者说和清东陵密不可分。 由此再推下去,这是否还意味着,曾建国遭遇的不测,和他寻找慈禧陪葬品这件事有莫大关联? 这么说,大锣说的关于鬼市洋楼的传闻难道都是真的?那个古怪的考察团,真的是为了寻宝而去? 可这些财宝自民国时期起,任谁都说不清到底去了哪,早就不知所踪了,这么多年过去,曾建国到底是怎么找到这么多的?就算洋楼真有宝物,也不可能只是一处所得。 曾凡再次把仓库翻了个底朝天,却再没有更多的发现。深夜,他一只手摆弄着那部已经作用不大的手机,另一只手摩挲着着那张纸条上的字迹,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