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到1万小时的人

分类:成功励志来源:励志网阅读:1683

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到1万小时的人

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到1万小时的人

文/兰亭风雨

“嗯,只要能合理规划时间,并且执行力足够强,假以时日,你真的可以同时把多件事做到极致。”

前段时间,看了星姐的下班后系列文章,星姐说无论平时上班多苦多累,她都会在下班后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去码字,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七年,七年里,利用每天两个小时的码字时间,星姐出版了四本书、在各大平台积累了众多粉丝,她说这部分额外收入目前已经成为了她最大块的经济来源,靠这些撑起整个家的开支,绰绰有余。

其实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道理:一万小时理论。但我相信,除了工作外,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到一万小时的人,真的很少,而一旦你做到了,那就真的可以同时把多件事做到极致。

若干年前,当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懵懵懂懂,我的世界里只有读书、做学生工作、以及不停地参加活动,不仅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向性的目标,而且常常是来什么做什么,从来没有思考过对时间的管理。直到将考研提上日程的时候,我才开始思考每月时间的规划、每天时间的安排。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的计划里,几乎把吃饭、睡觉外的时间全部填满了。跟以前拍脑袋和看心情决定学什么的情况不同,从早上06:30到晚上00:30,我会规定自己在不同的时间段学习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时间段做不同的事情,比如,上午的前一个小时我花费在英语单词上,后面的三个小时我会用来学习数学,中午饭后的一个小时我会阅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籍,而下午的大块时间我会用来学习英语,晚上则对这一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我会把这些安排制作成一个详细的表格,强迫自己在对应的时间区间内必须做规划内的事情,即便我对数学的兴趣远远胜过英语,也绝不会容许数学占用英语的时间。这样最终的结果是,我的考研成绩门门都很出色,不仅总成绩排名第一,单科成绩也稳居前三。

从那之后,我就开始特别注意对时间的规划,虽然时常也会因为不知何去何从而感到彷徨,但只要确立了目标,我就会制定出具体的时间规划,而后强迫自己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但其实,之后的这些年里,虽然我也一直在努力按照这种方式去践行,却一直没能达到考研时的那种状态,现在想想,那时候的状态真的太美妙了,毫不夸张地说,一天能保持12个小时以上的高效学习时间。

现在的我,除了工作外,也会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时间,去做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每周的一三五下午17:30——18:50,我会去健身房做力量训练;下班后的晚上22:00——00:00,我会用来研究一些大V的文章,学习些公众号运营推广的方案,写写文章;上班路上,我会看些自己感兴趣的书,下班路上,我会刷刷朋友圈,看下别人的日常;而周末的大块时间则会用来充电……

当然,这一切的安排都是建立在没有特殊事由的前提之下的,事实上,大多时候也不会有一些特殊的事情,如果真的有,做出实时的调整即可,比如去年赶跨年红包项目的那一个多月,实在没办法,把健身暂停了一个月,项目上线后,才恢复训练。

这些,我都希望能够长久坚持下去,而一旦能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就完全有可能把几件事同时做到极致,只要事情做到了极致,就可能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我之前在CSDN上写了一年多的博客,现在累计访问量已经近百万,期间有不少出版社联系我出书、还有一些在线教育网站联系我录制视频教程。这些都有可能在你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之后而纷至沓来,但前期的坚持却是一条漫长而又没有任何回报的路。

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有很多人在刚启程不久就掉队了,那是因为他们走错了路,或者有更多的人,自始自终都没发现过这样的路,那是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钱除外)。

路有很多条,在启程前,我们需要先选择一条合适的路(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合理规划行程(安排自己的时间),每日的行程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做不同的事情,最后迈出自己的脚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等到了终点,你会发现你不仅拍了很多沿途的风景,还写了很多沿途的感悟(同时把几件事做到了极致)。

事情这么多,我该怎么做?

“把一件事做好不难,把多件事都做的井井有条,才是本事。”

工作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身边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忙,像“救火队”一样被动处理着各种紧急的事情,似乎一直停不下来。这其实是一种很糟糕的状态,如果你正陷入这样的状态,那么……是时候做出调整了。

当你的任务排期里只有一件事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因为除了这个,你可能也不知道干啥了,除非自己“没事找事”。而如果同时有多件事压在你身上,你该怎么处理呢?先做哪个呢?这个时候合理的时间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当你不断遇到上面的问题时,这时候就应该静下来好好思考下,对事情的轻重缓急做个排序,决定哪些需要做、哪些不必做、哪些要马上做、哪些可以延后做。

时间管理中的“四象限法则”

在时间管理上有个概念叫做“四象限法则”。一个人的工作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重要且紧急(第一象限)、重要不紧急(第二象限)、紧急不重要(第三象限)、不紧急不重要(第四象限)。

第一象限:这个没得说,无论从重要性还是从紧迫性上来看,都必须马上搞定,比如产品临近上线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这时候的当务之急自然是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以保证产品的如期上线;再比如,重要的事情前期准备不足或者一拖再拖,直到临近deadline,这个时候原本“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就变成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而很多时候,这一象限的工作也正是由第二象限转变过来的。

第二象限:这个象限的工作虽然不紧迫,但却很重要,这里的工作能否做好,决定了会否有更多的工作从这里转移到第一象限。做好这个象限的工作,就能减少其向第一象限的转移;反之,荒废这个区域则将使第一象限的工作量不断被扩大,从而陷入不断救火的泥沼。因此,这里是四个象限中最关键的区域。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比较紧急的事情,这一象限的工作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因为按照我们常人的思维,紧迫往往会跟重要联系在一起,当一件事情很紧迫的时候,潜意识里它肯定也是重要的。但实际并非如此,比如,当你正在专心处理工作时,有人来问你问题,这个时候其实你就是被这个象限的事件打断了,这种事情对你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但是碍于情面,往往又不得不做。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显然,诸如刷朋友圈、逛论坛这样的事情都属于这个象限,这类事情,可以选择不做,也可以放到碎片化的时间来做,比如吃饭排队的时候,坐公交的时候。

显然,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第二象限的工作中去,保证这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能如期完成,而不至于被拖入到第一象限中去,否则,就会疲于应付各种紧急而重要的事情,从而让自己看起来很“忙”。

在对工作优先级做了简单的划分后,我们还需要初步评估下每项工作的难度,而接下来要决定的则是,先做难度大的,还是先做难度小的?

吃掉大青蛙

博恩·崔西建议我们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青蛙(喻意难度最大的事情),即先把时间投入到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中,最后再去完成那些相对轻松的事情。这点估计跟很多人平时的做法恰恰相反,至少我并不是这么做的,我总是先把简单的事情搞定,再去做挑战性大的事情,不过也总能如期完成工作。其实我倒觉得这里的先后顺序并无太大所谓,甚至有时候简单工作的优先级更高,比如,产品的一个体验点需要改进,作为一名程序员,你可能觉得就三两行代码的事情,soeasy,但是产品需要尽快看到效果,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马上动手把这三行代码加上。

啰哩啰嗦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两个比较基础的概念,时间管理常常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不断优化改进,并且在不同时期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将我们有限的时间利用到极致。

每天拿出来2小时浪费 为喜欢的事情早起一个小时 下一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度过?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成功励志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