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姜宁将来一定能当正规的医生,那可就是一辈子的铁饭碗。 周小凤她娘一大早就骂她。 “你说你天天跟姜宁混,以前我就让你跟着她学点医术,你咋就什么都没学会?!除了吃吃吃,你还会干什么?!让你去嫁人你也不嫁,都这么大年纪了,快成老姑娘了,你还留在家里做什么?” 周小凤不敢回答,只能把委屈吞进肚子里。 她看向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想到姜宁也许很快就会走出这里,心里就恐慌。 都是一样的年纪,都是一样的人,难道她一辈子就要留在这里过完贫穷的一生吗? 为什么什么好事都能落在姜宁头上,为什么她就什么都没有。 王巧巧也在家里发脾气。 “她断了我两次的亲事,还有这么好的运气,凭什么?!”王巧巧觉得她和赵炜估计也是成不了了。 赵炜一心想离开这里,可是他学问不够,就算有门路离开自己也没本事。 正好王巧巧家想找他说亲,他就说了自己的要求。 他的要求就是他可以娶王巧巧,但是他不会下地去干活了,得王家的人养着他。他打算好好学习,可是他又没有什么好书。 所以王巧巧才想到去买程松婕的书来送给他,讨好他。程松婕的书可是公认的好书,重点是她做的那些笔记,一看就是曾经给她上课的老师学问极好。 只是程松婕的书不能借太久,她十分宝贝她的书,每次借出去最多三天就得还给她。要想一直研究她的那些笔记,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下来,长年累月的研究。 结果书没有买到不说,还差点被姜宁说出她的秘密。 昨晚她偷偷去找赵炜,就看出他对她的态度变得客气疏远了。赵炜话里话外都在试探她到底有什么问题。 王巧巧也不敢说,怕说了就没戏了。但不说,赵炜也谨慎,就不会轻易答应娶她。 若是这门亲事也告吹了,姜宁可不就毁了她两次? 这死丫头那么恶毒,命却那么好,凭什么啊! 王巧巧在家里不知道如何的咒骂姜宁,咒骂她倒霉,不得好死之类。 李蓉的反应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第34章 决定买自行车 她很替姜宁感到高兴,同时也更加勉励自己,努力把日子过好。 “国庆,你看姜宁有本事,现在就有机会去医院学习,将来能当一个医生。所以你也要学好本事,将来才有出息。” 李国庆点头,“姐,我会的,将来我也要当医生!” 他的命是姜有田救的,在他看来医生不但受人尊重,还能治病救人,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所以他希望长大了也能当医生。 “好,当医生好!”李蓉欣慰的点头,也准备着送他去小学上学了。 自从成立公社以后,就没有区县这种说法了,都是按照公社划分。每个公社都有小学,初中,高中。只是如今没什么老师而已,很多小孩也顶多上到初中就不学了。 但想要有出息,还是要上学,不然大字都不识一个。 李蓉唯一能做的就是送李国庆去上学,这是她能想到的唯一改变他们命运的方法。 知青院里的知青们也得知了姜宁去医院培训的事情。 这意味着她培训结束了,就能来卫生所工作。 这份工作可是很体面的。 程松婕对吴思玲说,“没想到姜宁会有这样的造化,她将来估计比我们都有出息。” 吴思玲淡淡笑道:“那也不一定,她这顶多只能成为一个土医生。我们可是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若不是来这里建设农村,我们现在都是国家的人才……” 只是命运啊,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你开了个玩笑。 他们本来想在祖国的一些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却都被安插到这里来,每日只能在地里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里。 若是一辈子不能离开,就只能一辈子留在这里了。 对男人还好,他们可以多等几年。可是对她们女人来说,就很残忍了。 她们的年纪本来就不小了,若是继续耽搁下去,就成了没人要的老姑娘。到时候要嫁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个时代,很少有女人有终身不嫁的思想,都很传统,认为自己必须嫁人。 嫁人对她们来说是一个大事,是不能被耽搁的。若是不嫁人,也会被周围人指指点点,自己过得也会比较艰难。 一些安插到农村的女知青,就因为扛不住年纪大,选择和当地的农民结婚。可是这也造成了很多婚姻悲剧。 一个接受过教育,一个没有。加上曾经的成长经历以及环境的不同,他们的思想上就会有很大的冲突。彼此一起过日子,那是会很痛苦的。 对娶了当地农家女的男知青来说,也是一样的。 很少有那种幸福的婚姻。 吴思玲想到自己都二十岁了,也到了嫁人的年纪,一样会不安。 她不想嫁给当地的农民,不想一辈子都留在这里。所以她才那么喜欢沈墨,希望能嫁给他。 可是沈墨却对她一点意思都没有…… 程松婕也有这些担忧,不过她比较要强,已经做好了一辈子不嫁的准备。 而沈墨在写信,写给姜柔的。 他会定期和姜柔通信,以前他很少提及姜宁,但这次他却在信里写了很多关于姜宁的事情…… …… 姜宁和陆钊到了县城后,就先拿着证明去县医院的培训班报到。 接待他们的人很热情,也没有看不起他们的意思。这个时代很多人还是很淳朴的,大家互相会称呼同志,踩低捧高的风气也很少。 负责人带着姜宁去看了宿舍,宿舍在医院附近,四个人一间,两张上下铺的床。可是卫生环境却不是很好。 毕竟人多了,卫生就差。 宿舍不是很大,里面却拉了好几根绳子来晾衣服,贴身的衣物挂得到处都是。 好在陆钊为了避嫌,没有跟着进来。这是女人的宿舍,他从一开始就自觉的在外面等,一点跟上来的想法都没有。 “你来了就住这里吧。”负责人指着一个上铺对她说,那张空床上摆放了不少东西,都是其他三个人的。 此时她们不在,都在参加培训。 她们都是其他公社安排来培训的。 负责人还很好心的帮忙清理床上的东西,也絮絮叨叨的跟姜宁说了很多。 姜宁感激的道了谢,但却表示想出去租房子住。 “你要出去自己租房子?”负责人惊讶反问,毕竟姜宁是从农村来的,经济肯定很困难。 她忙劝她,“出去租房子可不便宜,最便宜的也要好几块钱一个月,还不包吃。你就住医院的宿舍,只需要给五块钱就行了,每天包吃两顿,还包括培训费在里面。” 这费用的确很便宜了,也是国家有补贴的原因。 但姜宁还是要出去租房子,“我丈夫也要在这里做工一段时间,他一个人也是要租房子的,所以我就跟他一起住。” 负责人这才理解的点头,“这样啊,那也可以。” 姜宁趁机反问,“大姐,我不住医院的房子,学费是不是可以便宜点?每天我就只在医院吃一顿饭,不吃两顿,你看这也能不能便宜点?” 负责人愣了愣,“……这个我也不清楚,我去帮你问问。” “谢谢大姐!”姜宁走的时候,还送了她一些土特产,也就是山核桃。 这玩意拿来送人也很体面。 大姐高兴的收下了,表示一定会去帮她争取减免一些费用。 熟悉了培训的环境,姜宁就跟陆钊去找房子。两个人走了不少地方,花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满意的房子。 不是太贵,就是太简陋,啥都没有。 若是他们在这里租房子住,可不容易。首先吃的用的都要自己添置,特别是做饭要用到蜂窝煤,还得去买炉子,买蜂窝煤。 其实看到蜂窝煤的时候,姜宁也是惊讶的,在她的认知里,她以为这个时代没有蜂窝煤呢。结果蜂窝煤都存在了几十年,六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