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别人的生活里流点泪 ●今天的苦算吃完了,明天的苦还远得很,这一夜的身心安适是向不属今明两天的中立时间里的躲避。 ----《围城》 ●立功西南,开拓万里,功名之盛诸葛之后未之有加 ----《百家讲坛2018.04》 ●一件东西的好与坏,全在于看待这件东西的人赋予了他设么样的意义 ●信仰,无需证实,却可以坚守。 ----《病隙碎笔》 ●逆境来时 ●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倘若心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系早已破裂。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人生是比较有意思的,左边是“不屈不挠成就法拉利”,右边是“希尔顿:放弃初衷,成就自己”,让迷茫的人更加迷茫。主编这是故意的吗? ----《百家讲坛2018.3》 ●美丽是一场持久战。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钱钟书《围城》 ●年轻人不是指年龄不大的人,而是指乐观的、为生命而活且勇于挑战的人。你可以永远年轻,永远做一个年轻人,只要你对生活还抱有激情和渴望。趁年轻,我们就该去经历我们想经历的一切。 ----李思圆《生活需要仪式感》 ●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钱钟书《围城》 ●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特有。残疾即残缺、限制、阻碍。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史铁生《病隙碎笔》 ●一直知道,不完美就是一种完美 ●年轻的时候 ●证明神性,却不想证明神 ●仇恨的最大弊端是仇恨的蔓延,压迫的最大遗患是压迫的复制。 ----史铁生《病隙碎笔》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一座城,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都全部沙化。 ●当过兵才能退伍,不打仗,就别看不起牺牲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脑子是个好东西,首先你得有 ----《百家讲坛2018.3》 ●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地狱, ●人不可能永生,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 ●年龄越大,你越知道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 ●书籍,一面启迪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早已沉没在这片泥塘里,被愚蠢淹死了。 ----高尔基《百家讲坛2017.8》 ●史铁生告诉我, ●全世界,并非整个宇宙,而是眼界 和 视野。 ----《生活需要仪式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呜呼!斩副将者,泾原(源)统制也,祭叔父者,侄曲端也,尚享! ●张嘉佳在小说中说过男人的两个特点,一是侥幸心理,让人常常无法明白他们这么选择的理由,事情的主次本来有目标、有结构、有轻重,往往一个忽闪而过是念头,就莫名其妙变成了最大的支撑点;二是,生于娘胎带进棺材的孩子气,有时会让女人在思索他们某些举动的过程中死于脑梗。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谈恋爱的时候,双方本相全收敛起来,到结婚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式婚姻干脆,索性结婚以前,谁也不认得谁。 ----钱钟书《围城》 ●衣服的作用有两种:御寒和遮羞; ●期待感 ●怕死的心理各式各样。 ●舍生取义是应该赞美的,为信仰而献身更是美德。但是,这样的要求务须对着自己,倘以此去强迫他人,其“义”或“信仰”本身就都可疑。 ----史铁生《病隙碎笔》 ●“有些话我不能讲,但我保证我讲的都是真话。” ●我们在社会上一切说话全像戏院子的入场券,一边印着‘过期作废’,可是那一边并不注明什么日期,随我们的便可以提早或延迟 ----《围城》 ●读完恶意之后,你 可能 就会知道 什么是 “背脊发凉” ●忙(碌)是治疗一切心理疾病最简单粗暴切有效的方法。 ----李思圆《生活需要仪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