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有个怪现象,越嚷嚷着要离职的人,反而越在一个岗位呆得久。 他们抱怨工资低,抱怨福利糟,抱怨同事关系不和,发誓随时都要离开,可就是赖着不走。 抱怨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会在每个人身上出现。爱抱怨,多少算是件好事,至少证明你找到了问题。 但是,如果你找到了问题却不去解决,就会陷入反复抱怨的死循环里,被情绪反噬。 1.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都是被心态吸引而来 有一个理念,叫“吸引力法则”:你生命中所发生的,都是你吸引来的。 有时候并不是糟糕的生活决定了糟糕的心态,而是先有了糟糕的心态,才导致了糟糕的状态。 曾有一个姑娘跟我说,她所工作的那个小组有个同事跟她闹过点误会,导致目前合作关系非常恶劣,那个同事常常暗地给她使绊子。 我给了她很多中肯的建议。 我建议她跟组里的领导说说,她说不行,领导会认为她搬弄是非。 我建议她调换分组,远离不和的同事,她也说不行,没那么容易。 我建议她主动跟同事示好,或请第三人从中调停,消除误会修复关系,她说她拉不下脸。 每一次诉苦,她都透露出要辞职的意愿,可是前前后后倾诉了三年,她依然还在原来的岗位上。 我终于明白,她根本不是来寻求解决办法的,也不需要什么改进意见。她只是单纯地需要抱怨,让人认同她的遭遇很悲惨。 心态决定命运。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认为自己很惨,就会过得很惨。 如果你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就改变自己的态度,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2. 你的思维方式 决定了你的抱怨方式 有的人,可以归类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有的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挫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 他们遇到不满的时候,认为这种状态不可能再发生改变,所以他们的抱怨只是单纯的情绪发泄。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把挫败归因于可控因素。 他们总是向上寻求发展,遇到不满的时候更愿意去想办法,把不满的状态解决掉;他们的抱怨里,隐藏着改变的动机。 举个例子:假设你参加一场长跑比赛,在起跑的时候慢了半拍。 如果你埋怨跑道不好,或者鞋子太滑,那么事情的结果就是你全程在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糟糕的比赛环境”,最终的结果就是输掉比赛,然后感叹说“认命吧”。 只顾着发泄情绪,会让人早早放弃努力,从而陷入下一轮的不满里,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抱怨从来不会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反而会让你永远摆脱不了那些你不想要的东西。 如果此时你心里说:都怨我反应慢,起跑比别人慢了一点,然后你奋起直追,就有可能在下半程把自己耽误的时间给补回来。 如果把抱怨建立在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基础上,那么一个坏情绪也能指向一个好结果。 3. 最明智的做法 就是在抱怨中改变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并有明确目标的人,会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寻求改变”上。 同事艾丽负责欧洲市场的样品开发。因为时差的缘故,每到下午三四点,客人的邮件就蜂拥而至。 我们是贸易商,不直接负责生产,所以如果遇到客人询问生产进度等问题,就都要去找工厂核实以后再给客人回复,这样一来一回,很快就过了下班时间。 刚做欧洲市场的那一个月,艾丽常常抱怨自己上午闲死下午忙死,从来没有准时下班过。 然而,这种抱怨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二个月的时候,艾丽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她会提前联系工厂,打听好每一款样品的进展情况,并核查操作中途是否有发生问题。这样,在收到客人邮件的时候,她就可以直接回复,而不必再到处询问。 一场抱怨,将艾丽的工作态度由被动化为主动,也让她迎来了好口碑。 有时候,坏情绪并不全然是一件坏事。当你发现一件事情不太理想的时候,就是你要挑战自我,发生改变的时候。 怨天尤人,你就会越来越弱;反躬自省,你才能越来越强。 有了抱怨,就去改变。相信自己的潜能,不断探索和提高自身能力,方法总比困难多。 聪明的人,都把负面情绪当成积极改变的起点,而不是向生活低头的终点。 来源:微信公众号二次元猫小姐(tqq1214cat) 作者:二次元猫小姐,一个只写好文章给你看的塌鼻子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