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越王伐吴成功后,范蠡泛舟五湖;征讨楚国前,王翦讨要土地;建立大汉后,萧何贪污受贿,吞没民田;走的都是这条路子,并且成功率极高。 所以李善长和汤和也准备依样画葫芦,如法炮制。 “你们这两个法子不行!”方天和摇了摇头说道:“当今圣上英明神武,明察秋毫。你们自污的那些小手段能瞒得过他? “再说陛下出身微末,最是关系民生。你们要是敢祸祸百姓,不是上赶着把把柄往陛下手里送吗?到时候就算陛下不猜忌你们,也会因为这些事将你们处死。 和历朝历代的皇帝相比,朱元璋最大的不同就是出身贫寒。 寻常大臣自污,当朝皇帝多半心领神会,就此放过。 但是换了朱元璋就不一样了。 这哪是自污啊? 这分明就是祸祸老百姓,不把底下的人当人! 这要是不把你整个七荤八素的,他朱元璋就不姓这个朱! 第103章 “既然自污不行,那我们归隐江湖,回老家种田如何?” 李善长想了一下说道。 小方恩公所言不错。 按照自己对上位的了解,自污确实不是一个好办法。 污得轻了,等于白污。 污得重了,那都不用等到洪武二十三年,上位隔天就能要了自己的命。 既然如此,那老夫干脆辞官回乡不陪你们玩了。 这你总不能再找老夫的麻烦了吧? “回老家恐怕也不是个好办法。” ![]() “辞官不做换了别的皇帝也许可行,但是对上如今的陛下那可不行。” 方天和摇了摇头,断然否定了李善长的建议。 “为啥回家种田都不行了?”汤和惊讶地问道。 “这里面有两点原因。”方天和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是当今圣上气量不大。你要是莫名其妙辞官回乡,会让陛下觉得你是对朝廷不满。 “第二是陛下喜欢没事儿瞎琢磨。你要是辞官回乡,山高皇帝远的,谁知道你干啥?有句话说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被当今圣上给惦记上,你还觉得有好吗? 方天和的话也不是空穴来风。 洪武三大案后,大明官场几乎被一扫而空。 能活下来的官员凤毛麟角,数量极其稀少。 其中就有不少人为了活命,宁愿裸辞也不愿再当这个官儿了。 这种心情一般人都可以理解。 但是朱老板却不是这么想的。 在他的认知里,这些官员之所以这么做,那就是对自己不满,在消极对抗朝廷。 朱老板当即大笔一挥,这些幸存下来的大聪明立刻无罪变有罪,有罪变死缓。 所有人都带上枷锁,通通给他老人家戴罪立功。 你还别说,重压之下必有勇夫。 为了活命,不少人那是没日没夜,披星戴月地干。 只求早点赎罪。 可惜这批人想得还是有点简单了,他们都高估了朱老板的宽宏大度程度。 得罪了方丈你还想跑? 门儿都没有! 最终这些人一个没留,全部被朱老板处死。 “那老夫散尽家财,积德行善如何?” “什么?你都这么德高望重名满天下了,你还要积德行善?你这是安的什么心?是不行想学那王莽收买人心?”“那俺就领兵远征,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孤军在外,兵权大握还久不回朝。你是不是想拥兵自立割据一方?”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总不能逼着老夫自裁吧?’ “朗朗乾坤,大好社稷。你居然想自杀?说!你是不是对朝廷心怀不满,想通过自杀来恶心当今天子?”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照你这么说,俺们这帮老兄弟就没个活路了?” 听见自己的种种方法都不见效,李善长和汤和顿时急了。 “二位国公不要着急,其实方法还是有的。 方天和按了按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还请恩公赐教! “是啊,恩公你倒是快点说啊!” 李汤二人急得就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很简单,平时怎么样,现在就还怎么样。不过要多加一条,那就是去大本堂教书。” “记住,宁可本职工作不做,也要把这个书教好。” 方天和向李善长和汤和说道。 “教书?俺汤和哪儿会教书啊?恩公兄弟你这不是难为人吗? “妙!妙啊!恩公在上,请受李某一拜! 汤和还在那里稀里糊涂发愣,李善长已经领悟了方天和的用意! 第104章 大本堂原本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在金陵紫禁城东南角修建的一处聚集古籍图书的藏书之所。 不过后来因为他在此处聘请大家名儒给诸皇子授课,所以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天家宗学之所在。 洪武大帝不是总是猜疑这些重臣的行踪,对他们不放心,担心他们勾结在一起吗? 那好了,这几个人天天在你眼皮子底下晃荡。 这你放心了吧? 朱老板你不是说这些开国元老门生故吏太多,极容易插手朝政吗? 现在大本堂里不是太监就是皇子,都是你朱老板的人。 这帮淮西重臣就算再怎么手眼通天,也不可能把自己人安插到紫禁城里来吧? 另外在大本堂教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天天和这帮皇子们混在一起,万一自己出个事儿,总有人替自己说话吧?别的不说,宋濂不就是因为在大本堂教过书,才被太子和马娘娘保了下来? “李老哥,那你去教书,俺汤和怎么办? 听李善长解释完方天和让他们去大本堂的用意,汤和顿时急了。 能去大本堂教书的,那都是当世大儒! 李善长作为大明文臣第一人,自然有这个资格。 可是他汤和打了一辈子仗,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簸箩。 自己的名字分开都有可能认错。 这叫他怎么去教书? “贤弟,这你就着相了! “大本堂教授的是皇子,又不是儒林士子,用不着专精四书五经。” “身为大明皇子,未来替朝廷屏障一方的藩王,难道行军打仗,弓马刀枪就不用学吗? “再说,就算上位不让你教这些。难道你身为这些皇子的长辈,就不能替上位分忧,监督诸皇子学业们吗?’“实在不行,哪怕你去看门扫地,生火做饭或者是不是看看他们也行。 “要知道,你我兄弟去大本堂,内容大于形式! “干什么不要紧,关键的是让上位安心。 经过方天和的点破,李善长愁云尽去,聪明的智商重新占领了高地,又恢复了往日云淡风轻,智珠在握的模样。“对啊!是这么个理! 汤和猛地一拍大腿,兴高采烈的说道。 “咦?李大爷和汤大爷干什么呢?又蹦又跳的,方先生你和他说了什么?” “一大早我就听到这吵吵闹闹的,原来两个大爷过来了啊!” “奇怪啊!汤大爷这么闹腾寡人还能理解。怎么李大爷也跟着一起瞎折腾? 李汤二人的动静引起了嫡出四王的注意,朱棣、朱椟、朱桐和朱繡从门口探进头,一脸好奇地看着李善长和汤和。“没什么。韩国公和信国公决定为陛下君分忧,去大本堂教书了。” 方天和替李汤二人解释道。 “李大爷不是说自己看不清字,不愿去大本堂教书吗?怎么现在又愿意了。” “汤大爷这水平也能教得了书?不是我说,这不纯纯地误人子弟吗?” “两位大爷干得漂亮!替寡人好好管管那些皇弟。寡人早就觉得他们太松懈了。远不如寡人读书那会儿努力!”...... 听到李善长和汤和要去大本堂教书,嫡出四王反应各异。 有好奇的;有纳闷的;还有像朱棣这样看热闹不嫌事大,淋过雨就专给人撕伞的。 李善长和汤和笑了笑也没有理会,急匆匆走出十王府,准备给朱元璋上奏,恳请去大本堂给各位皇子教书。解决了李善长和汤和两个大麻烦,方天和见朱棣他们也到齐了,开始指挥他们开始每日的例行功课一种庄稼!“韩国公和信国公怎么了?刚才我和他打招呼,他们好像没有听见。 第105章 就在众人给庄稼撒草木灰的时候,李文忠带着一个和朱棣他们年龄相仿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 穿越到大明以来,方天和见过最帅的人就是太子朱标。 可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比朱标还要英俊潇洒。 剑眉星目,风度翩翩。 难得还自带一股贵气,就是和燕王、周王比起来也不落下风。 “呦!这不是大表侄儿吗?今天怎么有空来看你表叔了?” 看到李文忠身边的年轻男子后,朱棣顿时开始了阴阳怪气,嘲讽力直接拉满。 “怎么了表叔?这是又得罪皇老舅爷了?要不要大侄子我去替你求求情?说不定皇老舅爷一开心,赏你一头驴。省时省力,岂不妙哉?” 这个年轻人也不甘示弱,直接回怼朱棣。 两个人看上去与其像长辈和晚辈, |